黃小梅:淺談鎮海宮之楹聯二三事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07日 00:34
位於晉江深滬鎮華峰村的鎮海宮,建築規模之宏偉、所鐫楹聯之多,是我始料不及的。楹聯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具有韻律之美,並濃縮了所要表達內容的精華。作為一個楹聯愛好者,我在鎮海宮的楹聯中,細細品味,從它的寥寥數字裡,感悟到它的源遠流長,前世今生。
且看“華峰蘊秀有斯勝;鎮海鍾靈無別宮”,顯然,鎮海宮所在地為華峰勝地,風景秀麗,所供奉的神靈主要是靖海安民,其建築鍾靈毓秀,首屈一指,而從下聯尾字“宮”字,可見它屬於道家,因為,“宮”在早期是我國居住建築的通稱,秦漢以後成為皇家住所的專稱,後來,皇帝將這個建築名稱賜給道家,所以,“宮”是道家建築的專用名。
華峰所在地,有什麼秀麗迷人之處呢?它位於深滬灣畔,那裡不僅有聞名於世的海底古森林遺跡,還有各種形態的古牡蠣礁,潮起潮落,為人類探索地殼的滄海桑田,提供有力的佐證。那一排排蒼翠挺拔的木麻黃樹,將風沙的侵蝕囿於村莊的外圍。金色的沙灘、海天一線的遼闊海域,煙雨蒼茫,踏浪而行,海風侵襟,醉了,靜了,寧靜以致遠,有容乃大,所有的人生瑣事,在浩瀚的大海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鎮海宮的神明,履行著靖海的職責。人們敬畏自然,改造自然,心之所求,唯平安也!王爺從剛開始時的流動性升格到地方化,從“瘟神”上升到保護神,有的甚至成為當地的擋境神,這是人們信仰的一種轉變。在送王船的儀式中,從“游天河”、“游地河”,到華峰村獨創的“升帆”與“降帆”,不能不說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大進步,在傳承與革新中,減少了物質上的巨大浪費,“無別宮”的描述當之無愧。
“你若作惡求無益;我自佑善判有分。”這副對聯,內容樸素明瞭,讓人一看,心生敬畏。人們總是以香火為媒介,通過它與神明對話,乞求平安順遂。王爺代天巡狩,負有捍患解厄、燮理陰陽的職責,對聯中的“判有分”,具有抑惡揚善、秉持公正的明確性,滿足了人們情感上的訴求,內心得到深深的慰藉。
華峰村所處的古森林遺跡地帶,由於自然的原因,人們誤以為古樹有了靈光,純樸的鄉民,於是有了樹神的崇拜,繼而有了“樹王公宮”。古森林遺跡在其它國家也有,但深滬灣的古森林以裸子植物的油杉為主,並有皂莢樹、桑樹和南亞松、遺跡南側還有大片的古牡蠣礁遺跡,這種陸生植物與海洋環境生物在同一地方出現,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上聯“古樹無雙地”,是實至名歸的詮釋,它的地質景觀,值得探索和研究。下聯“代巡第一清”,說明王爺的身份是代巡,溯本追源,讓我們明白了王爺的來歷、職責、送王船的意義所在,“第一清”飽含著人們對王爺的信任以及王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鎮海宮龐大的建築群,山門、樓台、亭榭、宮殿,無不雕樑畫棟,楹聯薈萃,文人騷客盡顯其才,為鎮海宮錦上添花,令人目不暇接,壯哉!美哉!鎮海宮!我又怎能一一探索它呢?姑且以此寥寥數語,拼成拙文一篇,意在拋磚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