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濟衛:一池蛙鳴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04日 01:32
池塘原是月亮的梳妝鏡。
月色空濛,我蹲在垂柳斑駁的影子裡數波紋,忽見銀蟾跌碎滿池,驚起千點碎玉——原來是青蛙在藻荇間縱身,攪亂了一池水墨。
青蛙是春天的使者。驚蟄過後,青蛙們就從冬眠的泥土中甦醒,它們迫不及待地扒開泥土,從洞穴裡爬了出來,伸展一下腰身,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春天的氣息。然後吆五喝六,吹著喇叭,打著腰鼓,成群結隊的躍入池塘中,向萬物報告春天的喜訊。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也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以直翅目、膜翅目、蜻蜓目等多種昆蟲為食,也可吞食斜紋夜蛾、蚊子、螞蟻等害蟲,它在防治蟲害方面對農業生產極為有益,稱之為“護谷蟲”。
青蛙在天氣變冷時,會選擇進入濕軟的泥土或枯枝落葉下進行冬眠,待到第二年春天3至5月份甦醒。它們選擇冬眠地點通常在向陽的山坡、春花田、旱地、水渠、河流、池塘的土穴或雜草堆中,潛伏的深度大約在10~15厘米之間。在北方地區蛙類潛伏的深度較深,深度大約在1米左右的凍土層以下。冬眠期間蛙類的新陳代謝減緩,主要依靠肝臟內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活動,而雌性蛙的生殖腺重量增加主要來源於脂肪組織中的營養物質。冬眠持續約5個月左右,一旦甦醒就開始繁殖。
那時節,蘆葦才抽出翡翠劍,菖蒲已結出碧玉簪。我們赤著腳丫踩碎田埂上的月光,草葉間忽閃的流螢總往竹篾籠裡鑽。水草在蛙聲裡舒展著腰肢,恍若綠衣仙子甩動翠色廣袖,每片葉尖都綴著星子,露珠便順著葉脈簌簌滾落,驚醒睡蓮半掩的粉靨。
在繁殖季節,雄蛙通常群聚於池塘內,特別是在黎明或黃昏時分,它們會發出“咯咯咯”的鳴叫聲,此起彼伏,以此吸引雌蛙前來配對。卵在3~4天內孵化為蝌蚪,剛孵化出來的蝌蚪在淺水中活動,常常吸附在水草等物體上。隨著發育其尾部逐漸退化,長出四肢,呼吸系統也逐漸切換成肺部,成蛙的皮膚濕潤且富含毛細血管,也可以幫助呼吸。
幼年時期看了一個動畫片,叫《小蝌蚪找媽媽》,也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可是小蝌蚪們從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它們哪裡知道自己的媽媽長什麼樣子啊,所以只能盲目地去尋找。它們遇到了一隻蝦,這只蝦告訴它們,它們的媽媽有著兩隻大眼睛,於是這群小蝌蚪在看到長著兩隻大眼睛的金魚之後就一起高興地喊媽媽。但是金魚說自己不是它們的媽媽,因為它們的媽媽有著白白的肚皮,於是小蝌蚪們只能再次踏上尋找媽媽的旅途。最後小蝌蚪們看到了鯰魚,跟自己長得差不多,心想這下總不會有錯了吧,可是鯰魚不僅不是它們的媽媽,還差點要吃掉它們,幸虧它們真正的媽媽青蛙及時趕來才救了它們。
歷代文人對於蛙的喜愛不勝枚舉, 唐代詩人楊收就有一首《詠蛙》的五言絕句:“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會當同鼓吹,不復問官私。”此詩前兩句一虛一實,或用典故,或描形態,把蛙的動人之處活畫出來了;後兩句表示設想,借物詠懷,表現了少年詩人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懷。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啟蒙先生總愛搖頭晃腦。我們卻嫌他酸腐,趁他打盹時溜到塘邊,折葦葉作舟,載幾粒野莓當貢品。忽有青蛙躍上船舷,嚇得小舟翻進藕花深處,倒應了辛稼軒“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意境。水草纏繞著腳踝,像祖母絮絮叨叨的叮嚀。
歷代畫家對青蛙都情有獨鍾,宋人佚名的工筆《荷花青蛙》栩栩如生,齊白石筆下的青蛙工寫兼備,婁師白、趙少昂、來楚生筆下的青蛙各具特色和神韻。
多年後讀到陸放翁“薄暮蛙聲連曉鬧”,才知古人亦曾在這樣的夏夜失眠。他們是否也窺見過青蛙鼓腮時,腮邊水珠折射的七彩月光?是否也數過蓮葉間此起彼伏的漣漪,像在點數散落的星辰?池塘早被填作停車場,唯有那池蛙鳴化作翡翠珠子,永遠滾落在記憶的絲絨盒裡。
今夜推開西窗,月光仍是宋時那輪。恍惚有水草攀上窗欞,蛙鳴從泛黃的線裝書頁中躍出,濺濕了案頭微涼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