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莊文成:《記者生活的回憶》(八)

2024年12月17日 23:0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2月17日 23:00

  【第五章:菲華社會的新聲】

  《菲華時報》是一九八三年三月廿四日創刊的,她的讀者對象是剛集體轉籍的菲國新公民和年青一代華人,可以說是一家以漢語出版的菲律濱報紙。

  《菲華時報》(CHINATOWN NEWS)的前身是“菲華週刊”,這週刊一半漢語,一半英語。但因銷量問題而停刊。《菲華時報》的社長葉雙珠,是科班出身的,在聖大新聞系,她是菲國名女記者,專欄作家葉茱莉的高徒。畢業後協助創辦英文“人民論壇報”(PEOPLE'S JOURNAL)成功,受到

  老闆高槐•羅麻禮斯的特別器重,馬科斯當權後,她任第一夫人怡美黛的私人秘書,她有廿五巴仙的華人血統,憑著她對中國的認同和執政者關係,才創辦這份華報。

  當時時報的營業部設在華人區後街仔(現址),印刷由設在碼頭區的時代論壇報集團免費承印。

  時報的誕生首先帶來了華文報的第一項改革,以前華文報的排字是排字工人在鉛字版上,一個字一個字排下來,葉雙珠首先採用日本的報紙打字機,那時候電腦還沒有今日這麼流行,但很快地這種打字機被電腦植字取代了。

  《菲華時報》一開始就走菲中友好路線。菲中建交伊始,文化上還沒有什麼東西可交流時,菲華時報,據葉雙珠說,是跟上海的《光明日報》作為兩國民間報紙交流的一專案,記錄在菲中文化交流協議書上。

  在內容方面,正如她在創刊號“菲華社會的新聲”中所說的:“我們不僅在傳播新聞,而且還致力於改善菲華社會的生活環境。”

  因此,舉凡對華人區有益的活動,如美化華人區,她都積極參予,例如,跟洪門進步党和竹林協義團,仙尼龜拉示防火會,重修被稱為“奈何橋”破損不堪的眉眉橋,這工程是由來自怡朗市的洪宗惠建築師監督,不僅修補橋欄,擴寬、重舖路面,還加強橋的負荷量。

  基於這項辦報理念,華人區的“大排檔”才出現,這個目的在吸引外國遊客的美食大排檔,就是葉雙珠在幕後推動的結果。

  還有一個更大的方案,就是第一夫人的華人區方案,整頓華人區,通過改建和突出保留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建築,作為保留華族文化傳統和吸引外來遊客的特區。這是第一夫人在“王城方案”成功後的另一方案,但時不予我,馬科斯政權接近末日了,方案也胎死腹中。

  我與葉雙珠女士素昧平生,我們的互相認識還是高槐介紹的,因為在愛國陣營還沒有可發聲的場地的時候,我一直通過《時代論壇報》的體育編輯怡京•銀沙禮示企圖說服《時代論壇報》總編扶西•倫那•賈示道,在該報增數版華文新聞版,以爭取華人讀者,應該這聲音傳達到高槐那邊,有一天下午,怡京找到我,高槐在辦公室內等我,有重要要事要見我,我以為是那建議被接納,想不到在現場還有葉雙珠,高槐於是為我作了介紹並把一張繪好的CHINATOWN EAST的報刊名設計給我看,說這是要出版的菲華週刊的英文名字。由葉雙珠當任社長兼總編輯,要我為這週刊寫個專欄,雖然內心上我很失望,但還是答應下來。

  我要為菲華週刊寫專欄的消息傳開後,葉雙珠就受到許多人的包圍,勸她不要用一個“共產黨”。所以,我開始寫專欄時,稿件得先由葉雙珠的爸爸過眼。

  經過幾次過眼後,葉老先生才肯定我的稿件沒有共產味,因此。葉雙珠才放心,讓我自由發揮。

  週刊改為日報後,我和莊惠泉先生(已故),當葉雙珠副手,一個編本島新聞,一個編國際新聞。

  我除了編輯新聞外,還經常寫些時評,發表在“我們的話”欄中,不過,這些時評,我都先經葉雙珠同意,並署她的名。

  這樣做法直到葉雙珠把總編輯一職交給我,她只擔任社長,在卸任時,她對我說“以後你寫的東西要署你自己的名字,文責你要自己負責。”

  這不是威脅,而是一種信任。(未完待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