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春秋雨:人生之路叫相伴 ——讀《伴你走過人間路》有感

2024年11月27日 23:4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1月27日 23:41

  不知是上了年紀的緣故,還是性格使然,讀過楊恆均著《伴你走過人間路》一書後,心情很沉重。尤其該書《當我老了》短文和書中《讓我走》那首歌詞,相信每個讀者讀了之後,都會跟著作者的筆端,重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意義,思忖人生親情、感情等問題。

  《伴你走過人間路》以紀實手法,記錄了作者2006年得知母親患了白血病之後,辭去工作陪伴母親走過最後一程人間路的心路旅程。該書第一部分寫於母親病榻前,從回憶父母一生過往,探尋生命與死亡的意義;第二部分為作者圍繞父親及其在更廣闊的社會層面思考人生的意義。該書從始至終“哀動於衷,情溢於文”。主題既簡單,也很深刻,概括而言就兩個字:“愛”與“死”。而在這兩個字中間,最沉重、最濃烈的是對父母與親人的愛,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也正是縈繞人生的這兩個問題,引發了作者對生命和死亡意義的進一步思考與探究。

  首先說《當我老了》這篇短文。這篇短文出現在《序言》中,且為作者撰寫《母親的剪報》的一部分。文章從“21年前母親把我送上了火車”講起,講到在飛機上怎麼想的,見到母親後有了哪些“不耐煩”的變化等。最後說到離家之前,母親把珍藏的厚厚的簡報拿出來,要送給他。他不解:這有什麼用呢?此時從那捆剪報裡掉出一張紙片。“我拿起那張小小的剪報”,發現是一篇題為《當我老了》的短文。下面是短文前幾段:

  當我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請理解我,對我有一點耐心。

  當我把菜湯灑到自己的衣服上時,當我忘記怎樣繫鞋帶時,請想一想當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你早已聽膩的話語,請耐心地聽我說,不要打斷我。你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複那個講過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進入夢鄉。

  當我需要你幫我洗澡時,請不要責備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千方百計哄你洗澡的情形嗎?

  當我對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時,請不要嘲笑我。想一想當初我怎樣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個“為什麼”。……

  作者說,他在過去4年裡,寫了將近兩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可影響力竟比不上《母親的剪報》。就是這張篇幅不長的剪報,感化了作者:“有誰把自己放在母親的位置上設身處地想一想?母親用盡了一生的力氣和精力把我們撫養大,到老了,她們其實是多麼的虛弱和可憐。”當母親老了,走向人生的盡頭的時候,“她們需要的只是長大後的子女一點關心、一份心意和一種理解”。

  還有聽上去似乎很淒婉、很蒼涼、很傷感,但表達的卻是“生死之間充滿留戀與愛的告別”意境,又非常人性、非常溫暖、非常現實的《讓我走》那首歌詞:

  “當我走到人生的盡頭/當我不得不走/請你緊緊握住我的手/let me go,let me go!

  我知道你不想我獨自上路/我也想伴你到天長地久/可時間一到,我們該分手/讓我走,讓我走!

  擦乾眼淚,不要憂愁/為我舉辦一場‘死日’的慶祝/在落日的餘暉中/讓我走,讓我走!……”

  是感傷,還是傷感?是留戀愛,還是愛的留戀?這不就是一曲真情詠歎調嗎?

  作者在該書中還談到父親、兒子,談到信仰、老人贍養等問題。如,他從與父親交談中感悟到父親內心的不安和苦楚,他與神父交談宗教信仰和經濟發展問題,他去老人院瞭解老人晚年生活的情況,他帶著父母品嚐西式快餐肯德基,他和兩個兒子面談父母病情與生死。還有,他在《人生十論》話題上闡述的“養兒防老,還是養國家防老”。他認為喬布斯的“遺產”不是ipad、iphone和“蘋果”,而是“關於死亡的思考”等。他說,如果要拿“信仰”拯救什麼的話,首先應該拯救的是“我們的靈魂”。借用該書《後記》的話講:作者看問題有高度、廣度、深度,細膩、感性、重情。

  《伴你走過人間路》不僅與我們探討了愛與死,還詮釋了何謂幸福這個人生話題。何謂幸福?被需要就是幸福,被尊敬、被關愛更是幸福。父母被兒女需要的時候,他們無論付出什麼,多麼操勞,始終忘我的奉獻著,且沉浸在幸福中。那麼,兒女被父母需要攙扶、呵護和傾聽嘮叨的時候,是不是也能感到欣慰幸福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