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小梅:三進觀山村

2024年03月18日 23:5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3月18日 23:51

  淫雨霏霏,天氣微寒。我有幸參加泉州市作家協會舉辦的女作家“三八節”座談會暨觀山村鄉村振興采風活動,說來慚愧,我這是第三次到觀山村來了,可我覺得,以後若有機會,我還想再來,不為別的,只為這裡的環境清新、精神富有,還有生於斯、長於斯,並工作生活在這裡的文友李紀波校長,李校長還是那樣的溫文儒雅,而村裡的領導班子,還是那樣的熱情奔放,村民們依然淳樸無華,他們讓我賓至如歸,自然放鬆,流連忘返。

  幾年前,我第一次到觀山村,是跟著朋友來的,當時,我們一行四人,在一個峽谷裡看完瀑布後,飢腸轆轆,體力有點不支,這時,一位村民走出家門,知道我們還沒有吃午飯,就熱情地請我們到家裡吃,可是,那是他們的午餐,我們不好意思打擾,想著村裡轉轉看,找一下餐館,於是,婉謝了村民的好意。無奈兜兜轉轉後,還是找不到,最後,朋友發微信給沒有見過面的當地朋友,並在他的家裡用餐。這位村民的孩子們都在城市裡生活,他捨不得離開觀山村,就在家裡種些有機蔬菜,養些家禽,不定時地供給孩子們。這位村民很樸實,他跑到屋後的山坡上,採摘了新鮮的蔬菜,拿出了香氣四溢的香菇、面片、肉等。那天的午餐,是我和我的一位同學親自下廚的,另兩位朋友則和村民品茶閒聊,誰能相信,這是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呢?

  我第二次到觀山村,是跟著南安作家協會的采風隊伍來的。與中西合璧的番仔樓第二次相遇,我首先想到的是“金屋藏嬌”,只是,它的故事令人纏綿,是愛的一種體現,讓人相信愛情的力量!飄洋過海的李功藏先生有鄉愁,同樣,他南洋的愛人也有鄉愁。作為一個女人,所愛之人能為自己傾心打造一個心中的家園,可見,她在李先生心中的位置有多重要!

  清朝時,觀山村的交通極不發達,在山腰處建樓房,所耗費資金更不容小覷,那一條條的白石,是靠著人工從當時的珠淵港碼頭搬運過來的,那光滑的花磚,則是飄洋過海而來。我在二樓的廊道上來來回回地走著,低頭細細地看著它,當時工具簡陋,條石的表面是經過千錘萬鑿打磨的,它流淌著愛的涓涓細流。條石之間的接合處,有一公分左右較為光滑,接縫是紅糖與糯米相結合的載體,它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洗禮,竟沒有出現漏水的跡象,在沒有水泥的年代,我們的先人卻有這種智慧,實在令人佩服!

  這次采風,據觀山村村長說,近幾年,番仔樓成了很多婚紗照的拍攝景地,我想,這不僅是番仔樓的建築吸引了年輕人的眼光,它所蘊含的愛情故事應該更有令人嚮往的內在吧!

  我跟著采風的團隊,穿行於一座座的紅磚古厝裡,聆聽著導遊一遍遍的介紹和釋疑,沐浴在良好的家風家訓中,我撫摸著私塾裡的課桌椅,凝望著牆體上一個個神采飛揚的少年,他們從這裡走出去,成了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驕子,成了國家的棟樑。在這裡,我的雜念莫名地消失,心緒變得平靜,滋生了無形的力量,同時,多了一份堅毅和自信。

  觀山村的先賢,勤勞勇敢、高瞻遠矚、重視教育;觀山村的現代,繼往開來,緊跟時代潮流。面對著山上那層層梯田,村書記說,隨著客流量的不斷增大,他們籌劃根據季節,在梯田里種上油菜花和水稻,不負“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傳統村落”的美譽,又有農耕收穫,而村裡的民宿,也在進一步地拓展,努力滿足遊客的需要。

  曾幾何時,觀山村的先民們,為了生活,走出這萬水千山,如今,許多人慕名而來,為它的清新美麗、富有精神、愛的金屋、還有那保存良好的古厝。在觀山村,擁有百年以上古大厝20多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它們修舊如舊,體現著觀山村人保護和傳承的高瞻理念。村書記說,以前,這裡的人走出去,現在他希望更多的人走進來、留下來,這是村領導班子的心願,更是村民們的心願,我想,這心願,不久的將來,定能如願以償。

  這次觀山村的采風,我發現又有了多處嶄新的高樓,環境比以前更加的整潔,我看到了鄉村振興可喜的變化,內心湧起了一份感動和欣喜,這樣的觀山村,我能不想再來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