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僑鄉傳真

海南雞飯緣何風行東南亞經久不衰?

2022年02月04日 21:4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2月04日 21:43

  在東南亞,尤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品嚐“海南雞飯”是眾多華僑華人歡度新春佳節的傳統習俗。

  海南雞飯在海南人遷移到南洋的過程中產生。歷經一個多世紀,雞飯由海南本地常見飲食,逐漸演變為東南亞華僑華人的特色飲食文化,最終成為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國菜”。

  海南雞飯風行東南亞的文化密碼是什麼?對海南自貿港建設文化軟環境,以及中外跨文化交流有何啟示?

  新馬“國菜”海南雞飯

  在新加坡,海南雞飯非常大眾化。從街邊咖啡店、購物商場到高檔酒樓,都有雞飯蹤影。

  新加坡新瑞記雞飯店經營20多年,營運總監龐藝玲介紹,該店的傳統白斬雞融合了廣式做法,讓雞飯成為慶祝節日的食物。

  新加坡三喜海南雞飯店股東代表何瑞州祖籍海南文昌。他父親1930年前後從海南來到新加坡,從廚師開始打拼,之後開了這家店。“大多數外國遊客來新加坡旅遊,都會點上一份海南雞飯。”何瑞州說。

  馬來西亞檳城也有多家雞飯店。林日丹先生是老字號“文昌海南雞飯店”第二代傳人。為適應年輕人和當地馬來人、印度人口味,他們改良傳統海南雞飯,創新燒雞做法,頗受民眾青睞。

  同時,海南雞飯作為東南亞的美食代表,受到文化界關注。

  知名電影人張艾嘉曾拍攝電影《海南雞飯》,講述一位中國移民新加坡單身母親,依靠經營“海南雞飯”餐廳,獨自將3個兒子撫養成人的故事,讓海南雞飯深入海內外觀眾腦海。

  此前新加坡將海南雞飯定為“國菜”,並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舉引起東南亞多國民眾關注,數馬來西亞反應最強烈。

  美食背後的文化印跡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社會研究室主任、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CC理事長張繼焦教授對海南雞飯在東南亞盛行頗有切身體會。

  2005年,他到馬來西亞馬六甲訪問,一位瓊籍鄉親竭力推薦海南雞飯。他在香港訪問時,一位加拿大教授知曉他生于海南海口,便誇讚新馬海南雞飯世界聞名。

  海南是中國知名僑鄉,擁有390萬瓊籍華僑華人,分佈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民族學院院長、海南大學教授張朔人介紹,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後,海南開始規模性海外移民。

  海南人海外移民落腳地多在東南亞。海南雞飯原是他們的家庭主食,後成為其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帶的謀生手段。隨著越來越多海南人遷移到東南亞,更多海南人投入雞飯行業。由此,海南雞飯成為新馬一帶飲食結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開始具備更多商業價值。

  自上世紀70年代,東南亞旅遊業蓬勃發展。餐飲業是旅遊業支柱產業,多國意識到構建具有高辨識度的本土美食,既提升本土居民的民族自豪感,也增強本國的旅遊知名度。例如,新馬等國認識到海南雞飯的國際化價值,先後將其定義為本國“國菜”。

  此後,“國菜”海南雞飯的結構功能再次改變,以東南亞本土美食的身份融入全球化飲食市場。各國唐人街湧現出風格迥異的海南雞飯店。

  新馬通過商業包裝、市場營銷等手段,不斷發掘雞飯內在價值和影響力,尤其是對其“正宗性”和“版權”所屬進行多次探討爭論,以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海外遊客前來品嚐。

  張繼焦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年來海南雞飯的商品化程度不斷提升。經營者不斷創新,發掘新功能和新價值,以滿足消費者和時代新需求。通過不斷轉變結構與功能,不但傳統飲食文化得到傳承,海南雞飯文化也實現蓬勃發展。

  “海南雞飯的‘版權之爭’,讓我們再次思考什麼是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如何挖掘、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等問題。”張繼焦認為,文化遺產既是傳統文化根脈的接續和傳承,也是可再生的內源性發展動力。

  海南雞飯在海南以文昌雞為主料。文昌雞位列海南四大美食之首。

  張朔人表示,康熙方志《文昌縣志》首次記載文昌雞。在海南主流文化中,海南無雞不成宴,酒席沒有這道菜,被稱為“無雞之談”。尤其祭祖,一定要供雞。他說,“海南雞飯體現了海南先民異鄉頑強生存壯大的拚搏精神,是聯結海南與東南亞的鄉情紐帶、文化使者。”

  海南自貿港有待挖掘文化軟實力

  海南正在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受到世界關注。“海南自貿港在經濟建設中不能忽視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張繼焦認為,一百多年來,因為海南有幾百萬海外移民,其與海外一直保持著比較親密的聯繫,與內地很多地方相比,海南不是一個封閉的島嶼,相反擁有一定國際化程度。

  2016年始,張繼焦帶領團隊在海口進行田野調研。他為“海南許多文化遺產保存完整”而欣喜。“海南自貿港正在創建國際旅遊消費中心,而旅遊的靈魂是文化。”他說。

  張朔人則認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從引資到引智,本土文化是軟環境重要方面,是競爭力的另一種體現。

  國家擬在海南建設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對此,張朔人表示,海南應著力提升自貿港文化軟實力,打造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海南的華僑文化、海洋文化、祭祖文化、黎苗文化、開放文化等都是海南特色文化。”張朔人建議,政府可整合社會力量一起挖掘、弘揚海南本土文化。

  “海南可從‘新加坡小販文化:多元文化城市環境中的社區餐飲與烹飪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借鑒經驗”,張繼焦說。小販文化起源于新加坡早期移民的多元街頭烹飪實踐,承載了民眾的日常生活記憶,折射出新加坡城市社會的多元文化融合。

  海南雞飯對跨文化交流的啟示

  當今世界,跨文化交流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張朔人表示,跨文化交流增進世界相互瞭解,尊重文化差異,人們享受不同文化帶來的不同感受,從而促進本土民族文化的發展。

  飲食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充當重要角色。中國有古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飲食體現某個地域、民族乃至國家的文化特色。

  飲食文化交流通常是雙向的。海南移民將海南雞飯傳到東南亞,也將東南亞飲食文化引回海南。海南民間流行喝老爸茶和咖啡的習俗即來自東南亞。廣西因為毗鄰東南亞,近些年,南寧街頭隨處可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菜館。

  張繼焦說,隨著人口流動以及旅遊業發展,飲食作為人類生存基本需求,是“跨文化”交流的較好媒介。

  張繼焦強調,一個地區對外開放,必須要有文化自信。從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文化的挖掘保護看,也是從反思到挖掘再保護的過程。在亞洲,日本從歐洲發展的經驗中看到歐洲本土文化遭受衝擊。日本作為後發展起來的國家,還保留著很多自己的本土文化,于是,大力挖掘和保護本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飲食、建築等。

  “開發海南雞飯品牌很有潛能。”龐藝玲介紹,該店已在文萊、卡塔爾簽訂了加盟特許經營商。海南雞飯有著南洋飲食“中國化”和海南僑鄉飲食“南洋化”的特點。她看好市場發展前景,計劃到中國發展雞飯店。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海南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共吃一碗海南雞飯’,值得期待!”張繼焦稱。

<中國新聞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