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学院20年:二十载,正青春

2024年11月18日 14:51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4年11月18日 14:51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高凯 曾玥)“用‘显眼包’来称呼自己或别人,是在用一种打趣或幽默的方式拉近与别人的距离”,“人们用‘冤种’来形容自己或身边的亲友,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又好笑又心疼的复杂情感”……

  打开2024年的一期中意对照版《孔子学院》期刊,包括上述“显眼包”“冤种”等在内的多个当下中文网络常用词被收集在一篇小文章中,其中不仅对相关用语的含义、使用语境进行了详细说明,更对其来源、延伸进行了介绍。文中称:“流行语总在为博大精深的汉语注入活力。”

  除此之外,从山东古迹到“神速”高铁,再到汉服的“热”与“韵”,对中国的多维呈现令这本16开的彩印期刊尤显灵动丰沛。有用、有趣之外,更可令读者从中感受到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鲜活生动。

  从这本期刊,或可窥见孔子学院20年来的“桥梁”与“窗口”之姿。

  20年前,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诞生。20年间,孔子学院从语言教学入手,以文化交融为桥,促进民心相通,受到各国民众广泛欢迎。

  2024年11月15日,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

  习近平指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

  自创立以来,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31日,294家中方合作机构和1272家外方合作机构在161个国家(地区)合作设立499所孔子学院和764个孔子课堂,累计学员近2000万。

  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窗口。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祖拉桑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在孔院办学之前,马达加斯加只有很少人会讲中文,而如今孔院毕业生已遍布马达加斯加的政府部门、中资企业等。

  在孔子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合作精神始终是其成功的关键。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孔子学院全球发展高级顾问、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前理事长包逸之表示,一直以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双向的信任”,他认为,这种合作精神体现为相互尊重、彼此包容,以及未来的共同努力。

  孔子学院走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从最初的课堂教学到后来的文化交流活动,孔子学院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文化交流方式,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这种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孔子学院自身的发展,也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巴方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看来,“孔子学院的作用是展现完整的中国”。他表示,孔子学院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文化活动上。通过举办电影节、组织学术研讨会、翻译中国经典等方式,孔子学院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了更完整、真实的中国。

  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扎根本土、服务当地的理念。肯尼亚教育部常务副部长碧翠丝·穆甘达·杨加拉表示,孔子学院成功激励了肯尼亚青年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为他们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肯中两国的经贸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教导我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生态,愈发多元的目标受众,更加智能的教育模式需求等一系列新命题、新挑战。衷心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知者’‘仁者’‘勇者’,‘不惑’‘不忧’,亦‘不惧’。”厦门大学副校长史大林说。(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