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鄭玉治:九日山煙雨賞碑記

2025年04月07日 23:4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07日 23:40

  雨幕啟程。晨光未啟,墨雲已壓城。采風群中消息頻傳,平添幾分詩趣。“春雨貴如油,濛濛天正宜登山”龔霄見老師率先破雲;陳愛蓮笑歎“春雷伴驟雨,恰似稚子多變顏”;黃小梅班長更以《漁歌子》吐露晨愁:“向曉微涼欲雨兮,我心愁盡有誰知?”傅孫國班長豪言“山色雨中添”,鄭玉治、肖麗鳴齊呼“風雨無阻”,終在黃小玲“背起行裝”的號令中,十六師生踏霧而行。

  碑林尋蹤。天公作美,甫抵山頂忽放晴。晉江水霧間蜿蜒如帶,西峰絕頂“九日山”三字摩崖如天書垂示。循著龔霄見老師與文史專家兼同學黃東昇、黃小梅的指引,我們沿千年古道拾級,指尖拂過廊然亭斑駁石柱,耳畔似聞秦君亭古琴餘韻。菩薩泉清泠作響,無等岩苔痕斑駁,每方石刻皆是時光琥珀——宋元祈風盛典的祝文、文人酬唱的詩章、高僧譯經的註疏,在雨霧中漸次甦醒。

  絲路遺韻。“海交勒石無雙地”七字如鑰匙,啟開刺桐港的輝煌記憶。駐足祈風石刻前,彷彿望見古港千帆競發,市舶司官員焚香祝禱,番商胡賈絡繹如雲。黃小梅班長以三闋妙詞,將“石像凝眸,碑銘猶墨”的意境娓娓道來。最是傅孫國、黃小玲即興練起的太極招式,在“山中無石不刻字”的巨岩前,勾連起古今文脈的陰陽流轉。

  詩心共鳴。雨絲飄灑,卻澆不滅尋幽熱情。黃東昇細道潤餅菜源流掌故、豐州建制早泉州四百年的淵由,解了眾人的疑惑。立於翻經石上眺望,但見雲海漫卷峰巒,恍若穿越時空與朱熹、蔡襄共沐天風。我喟歎“遲來的相遇”,實則是千年文脈的必然重逢。當我們細辨元祐黨人碑的刀痕,揣摩昭惠廟記的筆意,古人的家國情懷與生命哲思,正透過雨霧浸潤心田。

  歸途中,龔霄見老師即興吟詩:“胸中丘壑,筆底江山”。十六人踏雨而來,攜雲而歸,恰似《論語》所述“冠者五六,童子六七,詠而歸”之境。九日山的雨,淋濕了我們的衣衫,卻洗淨了我們的塵心,惟余碑林墨韻在記憶深處生長,等待某日破土成詩。

  2025年3月17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