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帆升:柔和盪開了清明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04日 23:59
清明一到,大地就變得更加鬆弛與寬闊起來。天空儘管還有低垂之意,卻早已常常是撥雲見日,一掃陰霾逼壓之勢。春意融融之中,萬物盎然,處處生機,目之所及無不柔美十分。燕子,百花,陽光,雨露,鳥鳴,溪流,鋪展的嫩綠,以及田野上穿著單衣的人們,都在貼心地告訴我們,一年美景已初現。
三月走進山野,滿眼是嫩綠與鵝黃。植物的枝丫都張開了稚嫩的小手,撫摸著柔和的陽光。大地進一步滋潤在春風春雨中。一切都舒展開了,在自由奔放。所有的生命都打開了毛孔,充分吸收陽光與雨露,空氣與花香。空氣新鮮,氣候宜人,正是接地氣的最佳時節,又如何止得住人們踏足田埂的願望呢。在打開了的春天的懷抱裡,風疾風徐,雲卷雲舒,花開花落,水流水止,柳絲輕拂,鳥聲婉轉,人的眼睛也變得更明亮了。
這是盡情享受的時候,春光正好,踏青看花,飲酒放歌,忙碌的人們偶爾小情調地蕩蕩鞦韆,陪孩子們放放風箏,或是在野外體驗農家況味,縱情山水,覽物賞勝,此情此景端的是幸福流溢於香風之中!
這是親吻土地及時耕種的季節。地氣被人適時接住,恰到好處地替開作物播下瓜豆。站在田間地頭,人可以感知壟上的一粒粒種子睡在土地上有多麼的喜滋滋。比如南瓜籽,過不了多久,它就要急於證明自己的枝枝蔓蔓與興旺發達。比如豇豆籽,決不想就此沉睡或成為鳥嘴下的食物,它是會開花的,會掛一串一串果的,會不厭其煩地開產品展示會的,當然也是心甘情願百倍回報耕種者的。
清明,為這季節想個恰如其分的詞,我首推“鳥語花香”。尤其天氣清朗之時,鳥都是盡興啼叫,這裡清唱,那裡低語,都是自由而愉悅的釋放,像花徐徐展開,漫不經心間就襲倒了人。花事也是由艷麗鋪展到平和,許多不起眼不知名的草都開出了小花。蘭草花終於從軟軟的桿裡吐露,香氣四溢。杜鵑花紅艷艷,在漸濃的綠意中分外搶眼。追思的人在鄉間小路上走著,除了思親,也會被山上花花草草感染的吧?遲開的梨花還是雪花一樣白,油菜花已是盛妝下的疏黃,杜鵑、櫻花那粉紅與銀白的紛揚,是大地對長眠者持之以恆的撫慰。大老遠的,人們還要攜上一束束精美的花,清掃墳墓,給先烈先祖獻上自己的哀思。
想起春秋時忠君孝母的介子推。中國為此有了個寒食節,全國禁煙廚,只吃冷食。由紀念一個人,無意中造就了一種美味。清明前後,人們採來艾蒿,搗汁和粉做成艾葉粑,艾葉包坨,看著油綠如玉,吃起來清香撲鼻。我們把春天踏過,賞過,留在心裡,吃到肚裡,就算真正沐浴在春光裡,與春天融為一體了。這樣的心境,我想是對得住“清明”二字的。
清明的雨絲最是酥潤。它們斜斜地織著銀線,將山巒暈染成水墨長卷。田埂邊的蒲公英頂著絨球,在雨霧中輕輕搖晃,恍若無數盞柔和的白燈籠。新插的秧苗在水田里蕩起漣漪,每一片葉子都托著水珠,折射出彩虹的光暈。牧童的短笛聲從竹林深處飄來,濕漉漉的音符跌進溪水,化作圈圈溫柔的褶皺。
踏青的人們踩著鬆軟的春泥,衣角沾著草籽與花瓣。老嫗挎著竹籃,籃裡的艾草還帶著晨露,在竹篾間舒展著翡翠般的葉片。孩童追逐著蝴蝶,卻總在緊要處收住腳步,生怕驚碎了這滿世界的靜謐。油菜花田邊,幾位農婦正用細紗罩住蜂箱,金黃的蜂群在她們指尖盤旋,嚶嚶嗡嗡地唱著古老的歌謠。
暮色浸染山梁時,炊煙從黛瓦間裊裊升起。這時候,倘若坐在溪邊的老石磨旁,看流水將落花送往遠方,便會懂得:清明的柔和,原是時光在天地間書寫的情書。它藏在春泥的呼吸裡,躲在新芽的脈絡中,隨著艾草粑的清香,悄悄漫過每個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