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彬:春澗拾遺錄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29日 00:30
四月初的清晨,山腳下常瀰漫著乳白色的霧氣,四處都朦朦朧朧,霧漸散開時,我搭上公交車,向桃花澗的方向奔去。雖說已是四月,但也不過是三月份剛過去的第一天。在前些日子,我注意到學校裡桃花開了滿樹,無數只不知名的鳥蟲叫嚷著春天,停落在鮮嫩鮮嫩的樹葉上抖下一陣陣桃花雨,在那時,我意識到該去桃花澗看桃花了,特地挑了一個沒課的日子,就在今天出發。
歷經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穿過大大小小的城鎮,便來到桃花澗。三四月份的世界宛如一個新生兒,四處都洋溢著成長的氣息,粉紅色,綠色星星點點。我本以為這次來的已經算早,但還是擁擠的走過日冕和刷年卡的地方。
我整理好鴨舌帽,塞好耳機,向爬坡處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尋找與景相匹配的曲子,最終選了一首《似夜流月》。山坡窄而陡,抬頭望去,令人心慌,我便一步一個台階的走。台階旁邊處處佈滿了雕像壁畫,可惜上山下山的人群簇擁,也只能跟緊前人步子往前。聽說在哪裡看桃花澗是粉粉的一片,令我無限的期待。有些事分明可以用腦袋去想的,但總還是想親自去看一眼,畢竟親自感受的和單憑聽覺腦補的畫面總不一樣。我奔著桃花去,偶遇大大小小的雕像,熙攘的人群,還有一片小小的竹林。
正午時分,太陽熱烈,我開始汗流浹背,也有一絲疲憊。于是看到樹,手就往前扶,等我感到手黏黏時,才發覺,我手上已經染上了一層層苦澀的樹漿味。這一切都令我感到真實,這種真實不斷的刺激著我的鼻孔。我不得不去找水池將它們清洗,那時離山頂僅有三分之一的山程,我計劃是下山時繞一個山頭再下山。路人告訴我繞過那山頭,只需經過一座橋。像什麼潭啊池啊,澗啊都是一個連一個的。于是我放棄了找水池的想法。拿出礦泉水,清洗了粘粘的樹漿。殘留下來的味道十分舒暢,我保留剩下半瓶水,放進背包。任由迎面撲來的香氣將我帶進曲子裡,一步一步的往山上爬去…
終于抵達山頂,在頂上我看著多一塊少一塊的粉紅色,多少令我有些失望。所謂的桃花澗也不過如此,剛才對桃花的憧憬,一剎那間隱藏在了淳樸的失望之中。山間裡的桃花,完全不如我想像的那般豐盈,倒是一種營養不良的敗壞之態,那點點的粉色,被山野裡的風一吹,就隨時消散了。我滿帶遺憾的走下山去,忽遇一座石橋,橋上站滿了人,都往一處望去。我便跟上,同那一群人看往一條小澗。
澗中的石上有人遊玩,石是在山上存久了的古石,被水流長年累月的沖刷之下,光滑如新。野鴨,鳥兒什麼的見人不怕,附身鑽進水流。含一口水,叼一隻魚兒,在天上撲稜著翅子飛往密林深處,人們在水流旁邊兒,拿手指兒攔水,水又從指縫之間流走,不緊不慢的潺潺水聲,如有律動的曲子,我乾脆摘掉耳機,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再往下,是吹著銀河的涼氣。水流動從台階上流出,上面四角朝天的小亭。亭子的兩旁是修容極好的木欄,人們在那兒斜靠休息,去看那大石上,雕刻好的,噴滿紅漆的“桃花澗”三字。彷彿這才是桃花澗該有的樣貌。再往下,小小的竹林裡也站滿了歇息的人,有蝴蝶在當中穿梭,是與水池旁邊別樣的美感。
返校途中,我迎著落日的餘暉回憶那路上的水聲,那雕刻精美的像。他們的臉是那樣動容,眉眼低垂,與我微笑。我才發覺,我總把一件事情想的太過于美好豐盈,以至於,去山頂的一路都是帶著一這種錯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反而是種種不期而遇,一次次的驚艷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