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鼎安:樂觀的農民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28日 00:04
中國自漢朝開始,因劉邦的造反,打破了帝王的世襲制,自此以後,很多人不論什麼階層的都想當皇帝了,也才增多了中國歷史的風雲變幻、改朝換代,直至小和尚朱元璋都登上皇帝寶座了。
當皇帝,老子天下第一,享盡榮華富貴,要什麼有什麼。劉邦一打入咸陽,就想在秦始皇的皇床上睡它一覺,叫眾宮女來陪伴,還好是樊噲直諫才離開了皇宮。“享受”,誰都想!從底層上來的劉邦沒見過大世面,更想。
中國農民受苦受難幾千年了,該享受享受了。無奈各地發展不平衡,貧富差異還很大,倒是有許多農民兄弟,要求不高,知足常樂。筆者日前在一個鄉村療養,見有一位老農民很懂得生活,令人聯想多多,頗受啟發……
他文化不高,也就認識了一些常用字。70多歲的人了,身板子仍然十分硬朗。也許是大半輩子的辛勤勞耕有了些積蓄,如今只靠幾分麥地的收入卻生活得有滋有味,吃的是新大米飯,常配的是自家種的蔬菜,每日中午、晚上還喝點本地土產的小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大的作也只是這裡摸摸那裡動動,掃掃地做點家務事。令筆者最為欣賞的是他沒有像知識分子想得那麼多,似乎頭腦十分簡單,不談過去什麼懊悔的事更沒有什麼將來的“理想”。他的兒子是菲律賓華僑,在老家建了一幢二層樓,他時常招呼親朋好友來參觀,那滿意的神采好像在說:“瞧,我番客的兒子多爭氣,多愛故鄉呀!”儘管“參觀”的人稀少,他總是天天開著大門,天天把樓上樓下整理得乾乾淨淨。有次筆者對他說天氣冷、大門又對著公路,有風有灰塵,要常關門好。他主即搖頭說:不不不,門關了左鄰右舍就不愛來串門了!
傳統的習俗依然在鄉村薪傳。大多人在“向錢看”,鄉村溫馨、和諧常在。
老農整天樂呵呵的,老夫妻日夜廝守過好每一天,粗茶淡飯,平心靜氣。兒子兒媳在蕉風椰雨中打拼,孫子讀書、工作、牽手,他不過問。有人對他講起菲華人的艱辛,他好像在聽著別人的故事……
常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有文化的城裡人這樣認為,沒文化的農民豈是不覺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