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欒德慧:我的「存瑞情緣」

2025年03月28日 00:0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28日 00:04

  董存瑞作為全國著名戰鬥英雄,其英勇事跡多次搬上銀幕、寫入教材、演繹成評書、改編為歌劇,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精神偶像。1993年底,懷揣著對革命英雄的無限敬仰,十八歲的我參軍入伍,不料竟因此與董存瑞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參軍最初所在的軍營位於河北省涿鹿縣,隸屬於當時的北京軍區,是一支擁有輝煌歷史和光榮傳統的炮兵團。上世紀50年代,曾在朝鮮戰場上威震敵膽,打出了我軍第一代火箭炮兵的聲名與威望。和平建設時期,團隊依然屢建功勳,官兵們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與檢閱。

  1999年,在舉世矚目的建國50週年國慶大閱兵中,我團官兵再次光榮受閱。分列式行進時,中央電視台向全世界鄭重介紹:“輪式自行火箭炮方隊是戰鬥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

  這一宣告如同平地驚雷,因為彼時瀋陽軍區某炮兵團已被認定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並屢見宣傳。如今又出現一支“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究竟是央視解說有誤,還是另有隱情?一時間,軍內外眾說紛紜。

  為了回應社會關切,弘揚團隊傳統,團黨委決定追根溯源,整理團史。在走訪一些老領導、老首長時,我們得知了一個重要線索——建團初期,董存瑞生前所在六連的連長王萬發曾在我團任代理團長。董存瑞軍齡兩年零九個月,有兩年時間是與王萬發在一起。攻打隆化時,王萬發雖然離開了六連,但一直在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任職。因此,關於我團是否真的是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王萬發最有發言權。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輾轉,我們得知王萬發老首長離休後一直在瀋陽軍區駐大連某干休所休養,而大連正是我入伍離開的故鄉。

  2000年1月28日,時任新聞幹事的我與團副政委田青春同志前往大連,拜訪了這位古稀之年的老首長。老首長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欣慰,認為傳承好團隊的歷史基因,既是對先輩的告慰,也是對後來者的激勵。他還為我們約來了同在該干休所休養的另外兩位老前輩——程摶九和宋兆田,他們分別是董存瑞生前所在師的宣傳幹事和營教導員,都曾親身經歷過隆化戰鬥,並目睹了董存瑞犧牲的壯舉。

  在談及我們的疑問時,王萬發老首長極其肯定地說:“你們團確實是‘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據老前輩們介紹,1951年2月,為了應對抗美援朝戰爭中與美軍炮兵在數量和質量上的巨大差距,董存瑞犧牲時所在的步兵團另加兄弟團一個營,分編改製成兩個炮兵團,隸屬同一個炮兵師。後期按照軍委兵力配置部署,我們團整團劃歸於北京軍區。因此,中央電視台在閱兵大典上的介紹是準確無誤的。

  謎團解開後,全團官兵在自豪與榮光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與使命。為了全面繼承和發揚存瑞精神,團黨委將其高度概括為:義無反顧的奮鬥精神、敢為人先的開創精神、捨生忘死的拚搏精神、祖國至上的奉獻精神。

  在後期的《團魂頌》編寫工作中,我受領了《我們是存瑞精神的後來者》的專題撰寫任務,與發表的有關董存瑞的紀實文章,一併編入了《火箭炮兵的足跡》紀念冊。

  2001年春天,我被調到師政治部宣傳科工作,師部所在地沙城正是董存瑞的故鄉河北省懷來縣。董存瑞雖然只有短暫的十九載人生歷程,但家鄉和祖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優秀的兒子。為了紀念英雄,懷來縣修建了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塑像等,並建有以存瑞命名的幼兒園和小學。在這裡,我對董存瑞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知,並親眼見證了家鄉人民對這位英雄的深切懷念與愛戴。

  2004年,因為軍事編制改革,我被分配至河北省軍區承德軍分區工作,所轄的隆化縣則是董存瑞的犧牲之地。期間,我曾多次前往董存瑞烈士陵園緬懷英雄,每一次都能感受到來自英雄的震撼與洗禮。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抑或意志消沉時,我便會前往英雄犧牲的橋堡處。站在那裡,面對複製的景觀,遙想當年的情景,週身旋即充滿英氣和力量。

  如今,雖然我已經告別軍旅,但存瑞精神卻一直深植於心。尤其是與英雄的珍貴“情緣”,成為我取之不竭的精神動力,始終激勵著我在建功本職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