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林鼎安:兒時的清明節

2025年03月20日 00:3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20日 00:33

  身居海外,最回憶是兒時的故鄉。古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但筆者記憶中兒時清明節卻沒有“雨紛紛”,路上行人也沒有“欲斷魂”。常是風和日暖、鳥語花香,行人成群結隊,談笑風生。是的,清明節有悲傷,但年幼無知的孩子怎麼知道人間的疾苦?總是把這個節日視為“踏青”郊遊。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不也在《蘭亭集序》中寫到,他與友人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清明節在水邊遊玩嗎?

  古時的清明節與寒食節、上已節日期相近,後來就把這三節合一,一些習俗如不生火煮飯、踏青等等都在清明節實施了。古人是十分重視清明節的,古書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戍。”視祭祀祖先和保衛祖國一樣重要。閩南也有俗語“清明不回家無祖,年兜不回家無某(妻)”。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西元732)也頒布聖旨令天下人“寒食上墓”。記得兒時隨大人們上山掃墓,帶了很多乾糧,最多的是“清明粿”,有麥餡有豆餡,雖冷食但據說吃了無妨不傷胃腸。傳統的食料其實早就很有經驗講究了。

  有吃有玩小孩最開心。兒時掃墓不是像如今什麼到某某墓園,而是故鄉泉州有名的東嶽山。東嶽山是清源山的東段,早年其實就是一座墓山。山頂峰有座東嶽廟,大人都說那裡有鬼不讓小孩去看。有次掃墓我出自好奇,偷跑去看了。廟裡真的陰氣挺重,內供著一尊好像是閻羅王,還有白無常黑無常,站立兩旁,怪嚇人的。古時常用這些鬼神警告壞人,別做壞事,黑白無常會來捉你!

  每年清明上東嶽山掃墓,最樂的是下山時一路上觀光。孝敬祖先的祭品做點心,肚子不餓就想玩。山腳下有座叫“東禪少林寺”的,寺前有大石龜,古木森天,與小夥伴們嬉戲促迷藏。有一次竟有一隻不知誰家的小狗,一直跟筆者回到家,但只呆了三天吃飽了飯就不見蹤影了,“千里狗,萬里貓”,大概是回老家了。

  兒時的一切快樂和遺憾都遠逝了。東嶽山也湮滅了昔日的陰雲,隨之而起的是半山腰重建的泉州南少林寺,寺下伸展的一條繁華的“少林路”。高樓大廈、燈下酒綠,再也不必問牧童酒家何處有,隨處可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