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宣:鎮海宮:閩南海岸的信仰之光(上)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18日 00:27
在閩南的海岸線上,有一座古老的宮廟,它靜靜地矗立著,面朝浩瀚的海峽,背靠古老的聖鎮山。這裡,是鎮海宮,一個承載著千年信仰與文化記憶的地方。它不僅是一座供奉神靈的殿堂,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種文化的傳承,一份鄉愁的寄托。
鎮海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深滬鎮華峰村,地處深滬灣中部,北臨台灣海峽,南接英深公路,東望深滬聖鎮山,西靠施琅石雕像。這裡不僅自然風光旖旎,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民俗風情。深滬灣是我國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遺跡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7000多年歷史的海底古森林和9000—25000年歷史的古牡蠣礁遺跡。鎮海宮所在的華峰村,也因此成為泉州十八景之一。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深滬灣的海面上,金色的波光與古老的宮廟交相輝映,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鎮海宮,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神秘與威嚴。鎮海宮的歷史可追溯至元末明初,最初名為“樹王公宮”,供奉樹王公,神像以紅杉木雕成。清光緒年間,宮廟更名為“鎮海宮”,並增設“代天巡狩王爺公”,同時修建了迎賓樓、戲台等附屬建築,成為閩南地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之一。據傳,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一艘載有十三位王爺神像的船漂至深滬灣沙崗寮,被當地鄉民拾獲。鄉民將神像供奉於樹王宮,此後逐漸形成了鎮海宮的信仰體系。
鎮海宮在歷史上多次修繕和擴建。2014年,經過大規模翻新擴建,鎮海宮佔地面積達50餘畝,建築群體雄偉壯觀,分為奉祀宮廟區、廟會活動廣場區、辦公接待場所區和休閒健身區。如今,鎮海宮不僅是福建省宗教開放活動場所,也是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通往宮廟的石板路緩緩前行。路旁的古樹參天,枝葉繁茂,彷彿在為過往的行人遮擋著歲月的風雨。走進鎮海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雄偉的山門。山門上方懸掛著“鎮海宮”三個大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礡。門兩側的石雕獅子,威風凜凜,守護著這片神聖的土地。
鎮海宮的信仰體系以代天巡狩王爺公為核心。王爺公被視為奉玉皇大帝旨意、監察民間善惡的神祇,其信仰在閩南地區及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傳播。據傳,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一艘載有十三位王爺神像的船漂至深滬灣沙崗寮,被當地鄉民拾獲。鄉民將神像供奉於樹王宮,此後逐漸形成了鎮海宮的信仰體系。
在閩南地區,王爺公的信仰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人們相信,王爺公能夠保佑他們平安順利,驅邪避災。每當遇到困難或疾病時,人們都會來到鎮海宮,向王爺公祈求庇佑。而王爺公也從未辜負人們的信仰,他以無私的愛與關懷,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在鎮海宮的香爐前,常常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信眾。他們手持香燭,虔誠地跪拜,口中默念著自己的心願。有的祈求家人平安,有的祈求事業順利,有的祈求身體健康。這些心願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鎮海宮的建築規制為五開間三進雙護厝。走進前殿,首先看到的是玉皇大帝的神像。玉皇大帝端坐在寶座上,面容莊嚴肅穆,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世間的一切善惡。神像兩側的侍者,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抬頭望去,殿頂的藻井精巧絕倫,木雕工藝精湛,每一層都雕刻著各種吉祥圖案,如龍鳳呈祥、花開富貴等,寓意著美好的祝福。
穿過前殿,便是主殿。主殿的正中供奉著代天巡狩王爺公。王爺公的神像威嚴莊重,身披戰袍,手持寶劍,彷彿隨時準備出征。神像兩側的侍衛,手持兵器,目光警惕,守護著王爺公的安全。主殿的牆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描繪著王爺公代天巡狩的場景。畫面中,王爺公騎著駿馬,身後跟著眾多隨從,他們穿梭在山川河流之間,巡視著人間的善惡。這些壁畫色彩鮮艷,線條流暢,生動地展現了王爺公的威嚴與神勇。
主殿的兩側是配殿,供奉著其他神祇。配殿的建築風格與主殿相似,同樣雕樑畫棟,富麗堂皇。配殿的神像也各具特色,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風凜凜,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安寧。
宮內建築風格融合了閩南傳統建築藝術與道教文化特色,雕樑畫棟,飛簷翹角,氣勢恢宏,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匠人的智慧與心血,每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宮前廣場開闊,可容納大量信眾和遊客,是舉辦各類民俗活動的重要場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