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楊文田:在某些西方人看來,擁有武器就可以不還債?

2025年03月11日 23:4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11日 23:47

  在過去的八十年中,世界上一些強國不斷陷入債務危機,無論是在國內經濟領域還是國際貿易往來中,都累積了巨額債務。而令人關注的是,這些債務中有相當一部分被用於武器製造和軍事現代化建設。有人曾調侃道:“我借錢是為了買武器,等我手裡有了武器,我為什麼還要還錢?”這種說法雖然帶有戲謔成分,但卻反映出一個耐人尋味的現實:在國際權力競爭中,軍事力量往往被視為國家安全的最後保障,即使通過高槓桿融資積累巨額債務,只要手中擁有足夠威懾力的武器系統,債務問題似乎就可以被暫時擱置。

  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國際金融與軍備競賽之間的微妙關係。一方面,借貸使得國家能夠迅速擴充軍備,加速軍事技術研發和現代化進程,從而在國際競爭中獲得戰略優勢;另一方面,巨額債務又可能埋下經濟隱患,長期來看,債務危機可能迫使國家在財政和經濟政策上做出艱難抉擇。債務的負擔、利息的滾雪球效應以及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都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點引發嚴重的經濟問題,甚至波及到國家的政治穩定。

  在2024年下半年,美國政治舞台再次掀起波瀾。隨著唐納德·特朗普宣佈參加第二次總統競選,並在今年初就開始其第二任期的種種操作,不少有識之士開始懷疑,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是否發現了某些鮮為人知的秘密,或者他在第二任期究竟圖謀何為。特朗普的做法一貫以直言不諱、咄咄逼人的風格著稱,其在公開場合對外界的種種指責和激烈言辭,無不顯示出他對當前國際政治格局的深刻擔憂以及對美國自身戰略利益的極端保護欲。有人認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期間可能通過一系列內部操作和信息收集,掌握了一些足以動搖既有國際秩序的秘密;而他第二次執政,則或許意圖利用這些秘密重新定義美國的全球戰略,並以更為激進的手段維護國家利益。

  特朗普的種種舉動,無論是對內推動經濟刺激、削減部分國際援助,還是在外交上採取強硬立場,都似乎暗示著一種邏輯——如果手握足夠的武器和軍事力量,即便欠下巨額債務,也可以在戰略上實現“不還債”的態勢。這與“我借錢是為了買武器,等我手裡有了武器,我為什麼還要還錢”的觀點不謀而合。在特朗普看來,國家利益和安全必須高於一切,哪怕這意味著走上一條高風險、高槓桿的道路。

  這種邏輯也引發了不少質疑。首先,債務問題絕非短期內可以簡單忽視的數字遊戲,長期巨額債務不僅可能拖累經濟增長,還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動盪,甚至在國際上引發信用危機;其次,軍事擴張固然能夠增強國家威懾力,但也會加劇地區軍備競賽,進一步惡化國際安全環境,最終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衝突和災難。換句話說,特朗普如果真以“武器至上”為戰略核心,選擇以高槓桿融資擴大軍備,這種短期內或許能顯示出強硬姿態,但長期來看,必然會給美國自身乃至全球帶來難以承受的風險。

  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今天,各國間的博弈已不再僅僅局限於經濟貿易,而是涉及到政治、軍事乃至意識形態的全面競爭。八十年來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些強國雖然一時通過舉債來支持軍備建設,提升了國家硬實力,但債務累積的後果和國際緊張局勢的升級,也始終是難以迴避的問題。特朗普的傲慢與強硬,固然讓他在競選和執政中贏得了部分選民的支持;而澤連斯基在應對美國壓力時表現出的不成熟,也引發了外界對烏克蘭政府應對複雜國際局勢能力的質疑。面對這種種爭議,不論是內部的債務危機,還是外部的軍事擴張,都提醒我們,國家安全與經濟穩定之間必須找到一種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模式,而不是簡單地以武力和債務來衡量國際競爭的成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