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特朗普2.0時代與美菲聯盟:延續與變化

2025年03月08日 00:2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08日 00:21

  作者:胡里奧•S•阿馬多爾三世(Julio S. Amador III)

  在特朗普2.0政府領導下,美菲聯盟預計將得到加強。然而,鑒於現有的地區熱點問題以及需要落實過去幾年承諾的義務,這一聯盟也將面臨考驗。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的對決,受到了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內所有國家的密切關注。但菲律濱對此持觀望態度,因為兩位候選人都承諾支持美菲聯盟。

  關鍵區別在於每位候選人如何對待並推動這一聯盟。在選舉前夕,菲律濱只希望明確他們的立場。哈里斯支持美菲聯盟,並被認為會帶來戰略上的延續性。同樣,特朗普也有支持該聯盟的歷史。最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他的領導下,美菲聯盟發展出了具體的威懾措施。美菲聯盟最關注的是中國問題,這在美國政治體制內仍是一個兩黨共識的議題。

  特朗普2.0對菲律濱來說是一個值得歡迎的發展,原因有二。首先,菲律濱對特朗普政府(2017-2020年)有管理關係的經驗,因此感到熟悉。其次,特朗普內閣的許多提名人對中國持鷹派立場。  

  菲律濱預計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外交政策將發生一些變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聯盟內部的動態。特朗普的“交易性”方式可能需要討論責任分擔問題,特別是在防務保證和資產提供方面。聯盟合作活動,如“肩並肩”(Balikatan)和“海上戰士合作”(Kamandag)演習、聯合民用巡邏(例如“阿雲金任務組”),以及針對中國的威懾傘的擴展,預計都將增加強度和規模。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更加積極地呼籲第三方參與,歐盟等第三方實體預計將更多地介入該地區。挑戰在於,法國和德國等國家如何將這一參與與各自對華政策協調一致。儘管歐洲對特朗普及其政策的態度存在分歧,但一些歐盟官員通過歡迎反華立場,與特朗普的立場保持一致。菲律濱也持類似立場,因此預計聯盟動態將保持高度連續性。

  去年11月,菲律濱總統小馬科斯在向特朗普致賀電時透露,這位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支持美菲聯盟。無論是特朗普政府還是馬科斯政府,都沒有在這一問題上表現出任何退縮的跡象。因此,高層交流將繼續進行,同時美國也將頻繁且公開地支持菲律濱的立場(例如2016年南海仲裁裁決和《海洋區域法》)。對菲律濱的廣泛經濟和軍事支持將被視為對中國的威懾,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中國的挑戰。

  當前迫切需要明確美國在地區突發事件中的參與範圍。在這方面,應首先採取個別方式;應明確《共同防禦條約》僅適用於共同問題。

  菲律濱還期望在未來四年內實現聯盟的關鍵戰略目標。根據2023年《雙邊防務指南》(BDG),聯盟現代化的廣泛目標是其中之一。現代化目標始於拜登和杜特爾特政府時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通過更深入的渠道、會談、立場和防務姿態,實現聯盟的制度化;其次,通過爭取更大份額的國防預算(美國國會最近批准的5億美元對外軍事融資可能在特朗普2.0時代未來幾年內落實),加強軍事合作;最後,聯盟將利用不同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如核能的安全使用、海洋領域意識以及網絡安全和網絡防禦。

  菲律濱持樂觀態度,因為美國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加強聯盟關係。取得的成就包括兩國終於在2024年簽署了《軍事信息一般安全協議》。與日本一起,華盛頓一直在有意將馬尼拉納入一個更廣泛的國家網絡,表面上是為了促進所謂的基於規則的秩序。2024年成立的歷史性日本——菲律濱——美國(JAPHUS)三邊機制旨在發展綜合威懾。日本和菲律濱在2024年7月簽署了《互惠准入協議》,此前一年舉行了首次2+2部長級會議。2021年,澳大利亞——英國——美國(AUKUS)三邊安全協議成立,旨在共享關鍵的核動力推進技術。

  然而,菲律濱也有一些擔憂,希望特朗普2.0政府能夠解決。正如BDG中所概述的,特別是第19號基礎條款和第6號指導方針,東盟的中心地位和參與安全論壇的重要性必須繼續得到美國的尊重。菲律濱期望在經濟政策聲明上得到落實。目前,呂宋經濟走廊和印太經濟框架(特朗普很可能會放棄後者)尚未有明確方向。

  進一步明確《共同防禦條約》的範圍應成為優先事項。當前迫切需要明確哪些針對菲律濱(或美國)的行動會觸發《共同防禦條約》,包括所謂的灰色地帶活動和網絡攻擊。多位美國國防部長,最近的是勞埃德•奧斯汀,表示他們準備履行第5條規定的義務。

  當前迫切需要明確美國在地區突發事件中的參與範圍。在這方面,應首先採取個別方式;應明確MDT僅適用於共同問題。菲律濱或美國的參與需要同步進行。例如,台灣問題主要是美國的問題,而緬甸問題則完全是東盟的問題。然而,南海是美菲共同的問題。這些區分對於明確聯盟承諾的起點和終點是必要的。

  作者是菲律濱國家利益基金會臨時主席,也是非營利組織FACTS Asia的創始人和理事。原文為英文,刊載於新加坡ISEAS——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學術刊物Fulcru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