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逢英:且趁春風放紙鳶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08日 00:19
春者,歲之首,東風拂來,大地復甦,此乃放紙鳶之佳時。恰如高鼎所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出得城郭,郊野入目。平疇廣袤無垠,芳草如茵,恰似翠色絨氈鋪展大地。溪邊垂柳依依,萬千柔條隨風飄舞,仿若綠衣仙子之秀髮在空中曼舞,此般景致,真乃放鳶之勝境。
紙鳶之制,頗見精巧。竹篾為骨,其篾細且堅韌,彎折之間,成靈動之形,如龍蛇屈伸。糊紙于上,紙色或潔白如雪,純淨素雅;或五彩交映,絢爛奪目。且繪各類物象,雄鷹者,雙目炯炯,似欲搏擊長空;彩蝶者,雙翅翩翩,仿若花間嬉戲;游魚者,魚尾擺盪,似將躍出碧波。
童子與老者,皆欣然出而放鳶。童子們迫不及待地奔向曠野,那急切的模樣像是要與春風賽跑。只見一童子雙手緊握著風箏,高高舉過頭頂,眼睛裡滿是興奮與期待,就像捧著稀世珍寶。旁邊的夥伴則手持風箏線,一邊小步倒退,一邊扭頭觀察風向,口中還呼喊著:“風來嘍,快跑!”那持風箏的童子聽聞,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向前飛奔而去,他的雙腳快速交替,帶起一片小小的塵土,彷彿是一艘破浪前行的小船划起的浪花。奔跑中,他的身子微微前傾,手臂用力將風箏向上一拋,那風箏就像一隻剛出籠的鳥兒晃晃悠悠地向空中飛去。
然而,放風箏亦有諸多注意事項。首先,場地的選擇至關重要。需遠離電線桿、高塔等高聳且帶有電力設施之物,以免風箏線纏繞其上,引發危險。曠野之上,也要避開人群密集之處,防止風箏線在放飛過程中意外割傷他人。再者,風箏線看似纖細,實則堅韌,在放飛和收線時,應小心操作,避免手指被割傷。
關于風箏線的材質,常見的有尼龍線、凱夫拉線等。尼龍線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它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韌性,不易斷裂,價格相對較為親民,能滿足一般風箏放飛的需求。而凱夫拉線則更為堅韌,其強度很高,多應用于大型風箏或者在風力較大環境下放飛的風箏。不過,凱夫拉線的價格相對較高,且由于其強度過高,如果在放飛過程中不小心割碰到人或物,更容易造成傷害,所以使用時需要格外小心。
同時,要根據風箏的大小、形狀和風力狀況來選擇合適長度和粗細的風箏線。
初時,紙鳶搖搖晃晃,困于低空,難以飛昇。它像一個醉酒的人,在空中打著旋兒,似乎隨時都會跌落下來。未幾,春風漸勁,紙鳶乃得東風之力,扶搖直上九霄。老者則安然坐于一旁,笑看童子奔忙,亦不時出言教導,告知其辨別風向順逆、把握放線收線之訣竅。老者放風箏時,也是謹慎有加。他深知放風箏的注意要點,在放飛之前,仔細檢查風箏的骨架是否牢固,紙張是否有破損。他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先是輕輕抖開風箏線,就像漁夫輕抖漁網一般,然後緩緩後退幾步,眼睛始終盯著風箏。待感覺到風力合適時,他輕輕向上一送風箏,同時慢慢放線,風箏便穩穩地升了起來,好似一隻優雅的大雁緩緩飛向藍天。他的動作沉穩而嫻熟,彷彿與風箏之間有著一種默契。此時,不禁念起“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之句。
紙鳶翱翔于天際,細線牽于人手。眾人仰首瞻望,心隨鳶動。線在手中,宛如情思繫於鳶身。鳶愈飛愈高,眾人之心亦愈暢快。紙鳶乘春風之力,凌于九霄之上,與白雲相逐,同飛鳥比翼。
往昔,放鳶之意趣非凡。傳說楚漢相爭之時,韓信曾令人製作大型紙鳶,並裝置竹哨弓弦,于夜間漂浮楚營之上,發出奇怪聲響,以瓦解楚軍士氣。這或許是風箏用于軍事的早期記載。又有傳言稱,放風箏可放走晦氣。古時有人生病,便會在風箏上寫下自己的病症,待風箏高飛之後,剪斷風箏線,讓風箏帶著病痛遠走高飛,祈願身體康復。放鳶或求天賜風調雨順,或祈自身康泰平安,且為遊樂之事。鄰里相邀,同赴郊原,放鳶之時,歡聲笑語盈滿四野,情誼亦由此而深厚。古人亦有“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之趣語。
今之世雖高樓林立,器物日新,然放鳶之樂不應被遺忘。吾等當趁春風和暢,攜紙鳶而出,于晴空下放之,追念往昔之樂,感受自然之美,承續古風之淳厚,使放鳶之妙事傳于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