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閒話秘書長

2025年03月03日 23:4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03日 23:42

  近日,“同鄉會”的理事會換屆,職員表上,承蒙鄉親們的錯愛,筆者仍掛名為“秘書長”。筆者於一九八〇年加入“同鄉會”,屈指算來,這個“秘書長”之職干了四十五年之久。論任職時間,排名第二的是“同業公會”,長達二十多年;排名第三的是“聯鄉會”,歷經十屆(每屆兩年)。

  讀到這廛,也許,讀者諸君會懷疑:筆者是否當“秘書長”當上“癮”了?

  答案是:否定。緣由是,辭不掉。(恕筆者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又苦於“阮囊羞澀”。

  當“秘書長”,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的確難。說容易,按社團規章:只需新屆理事長提名,再經“常務理事會”成員們禮貌上通過,就可“走馬上任”。但是,要做到“勝任”,就沒那麼容易了。

  首先,是內部人事問題。菲華的社團皆是自由組織而成,每個職位都“明碼標價”。社團越大,成員的成分越複雜,來頭越大。因此,拉群結幫,勾心斗角,是常見的事。當“理事長”者,出錢出力,往往還要“忍氣吞聲”;作為“執行者”的秘書長自然更得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否則,社團之內,必無寧日。“摔擔子”固然是個解決的方法,但是,那不是一位負責任的秘書長該做的。

  其次,是工作繁瑣,責任重大。大家別看“職員表”上,陣容鼎盛,職務巧立名目,名字密密麻麻。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辦事沒有幾個人,大小事都壓在秘書長的肩上。原因是,誰都想當“坐轎”的人,不願為他人“抬轎”。一旦出現些微的失誤或疏漏,那可是:“全是秘書長的錯!”。秘書長經常成了理事長的“替死鬼”。

  數十年的經驗,我感到最考驗秘書長的功力的,是處理社團內部的喜、喪事宜。一個小小的疏漏都可能引發一場“茶杯里的風波”。

  由之,一位優秀的秘書長雖未必需“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是,起碼得擁有一些“民俗學”的知識。譬如:稱謂習俗。

  閣下可別小看這“稱謂習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令人難為觀止。口說無憑,舉例為證:

  自稱,有:後學、晚輩、後輩、後生、晚生、學生、在下、小弟、老拙、老朽、老身、鄙人、姻末....。.等。

  謙稱,有:家祖、家嚴、家慈、家兄、家弟、家妹、舍侄、犬子、小犬、豚兒、息男、息女、荊室、拙荊、執箕帚....。.等。

  敬稱,有:尊翁、尊公、令尊、令堂、令兄、令弟、令坦、令愛、千金、哲嗣、令郎、佳兒....。.等等。

  家族類稱謂,有:(祖輩)先世、先古、鼻祖、烈祖、大尊、祖宗、先人、先公、先祖、曾祖、大父、大母;(父輩)高堂、義父、先父、先考、慈母、慈圍、北堂、嫡母、繼母、庶母、先妣....。.等等;(同輩)內人、拙荊、賤內、鸞胶、夫婿

  、夫君、玉郎、妻小、同胞、宗親、堂兄弟妹、表兄弟妹、等倫、等儕、儔麗、同仁、同硯、同門、同窗、同僚、同好、同志....。.等等。兒、孫輩的稱謂,因篇幅的關係,我就不再列舉了。

  中國的古人,有“墓不出五服,人窮斷六親”之說。“五服”,即指與父親有直系血緣的“九代”——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已輩、兒輩、孫輩、曾孫、玄孫。“六親”,据《左傳》記載,指父母、兄弟姐妹、姑、舅、甥、姻親。在古代,不管是官或民,犯了重罪(如叛逆),都會被皇帝處予“滅九族”之罪。

  宗親,有:血親、至親、嫡親、世父、世叔、宗人、族長、族兄弟之分。

  外戚,有:外家、內親、姻親、姻婭、泰山、丈人、丈母、外舅、外姑、舅姑、從母、外兄弟....。.之別。以及,延伸出的互稱,如:親家、親姆、連襟、僚婿

  、婭婿、娣女、妹倩等。

  民俗之學,對于一位秘書長非常的重要。相信大家尚未忘記大約二十年前,某社團發生的“真除”的事件。

  秘書長除了負責社團的日常事務之外,還得幫“長”字輩人物辦點私務事。例如:寫個“演講”稿或協辦個人喜、喪事、草擬個“賀詞”。

  傳說:目前,菲華社會存有兩千多個社團,換言之,也就有數以千計的秘書長和“辦公室主任”。据筆者的觀察:近二十多年來,最佳的秘書長,非“商總”的顏長江先生莫屬。“辦公室主任”(俗稱“助辦”)則應推“晉總”的蔡長轉先生為第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