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鴻:長壽之道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03日 23:42
近日從視頻中看到北京有一位106歲老人,是原《北京日報》印刷廠廠長,68歲退休,退休後又到報業協會工作,干到80歲才正式退下來,82歲又上老年大學,學書法繪畫,他的畫不輸畫家。他父母並不長壽,自己身體素質原來也不太好,身上安了3個起搏器。他說畫家董壽平“體有小勞,神有所托,豁達大度”12字的養生之道對他啟發很大。如今,他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敏捷,對答自如,談吐優雅,口齒清晰,生活自理,精神狀態飽滿。還會用電腦打字、寫文章,他說黑體字就是他創造的,現在被廣泛應用。他生活有規律,吃飯七八分飽,現在還練太極拳,練後曬曬太陽。這樣的長壽才是有質量的長壽。
另一位長壽老人基辛格的生活習慣則和他相反。基辛格是一個“反養生”的典範:喜歡熬夜、喝酒;不愛運動,連散步都很少;愛吃油炸、熏制食物。基辛格是一個工作狂,每天工作15個小時。但和北京的那位老人一樣,基辛格身體也不好,有40多年的心臟病史,已經接受了5次心臟手術。他右眼失明,雙耳佩戴助聽器,還曾經遭遇過中風、栓塞和骨質疏鬆。然而也活了100歲,幾乎是“短命活法”的代表人物,卻成了長壽之星。
我發現他們的生活習慣雖然有很多不同,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年紀大了還在工作,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基辛格的兒子曾經指出,基辛格之所以能夠長壽,是因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他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和學習,對於新興的領域和問題都保持著強烈的興趣和探索欲。他還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對於國際事務和外交政策都有著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些都使得他在精神上保持著年輕和活力。基辛格說,很多人退休後,生活就出問題了,因為他們覺得無聊,也不活躍了。“我想我長壽的秘訣是,我有幸做一些我著迷的事情,我可以參與其中。我還沒有退休,也不打算退休。”他將自己長壽總結為一點:“我堅信長壽的秘訣就是成為一個工作狂”。美國奧斯卡史上最長壽的影后路易斯•賴納,享年104歲。她生前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的採訪,也透露了自己長壽的秘訣: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好奇心能夠有效激活大腦,延緩認知能力衰退。
日本人以其長壽著稱,2023年日本人均壽命為83.4歲,位居世界前列。日本人長壽由許多因素共同作用,其中一個原因是日本老年人還在工作,日本老年人的法定退休年齡已經延長至75歲;即使退休,往往也會找到新的工作,這讓老年人保持精神和身體的活力。
我想起我認識的林鼎安先生,已80多歲高齡,還精神飽滿地工作著,筆耕不輟,文思泉湧,才情斐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常年奔忙在大陸和菲律賓之間,為中菲文化交流搭橋牽線,特別是為弘揚中華孝道文化不遺餘力。我相信他一定會長壽。
由此我想,老年人如能繼續工作也是長壽之道。工作不僅能接觸社會,跟得上時代,還能在工作中鍛煉思維,活動身體,從中感悟到工作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讓自己一直保持活力;特別是工作之餘擁有幾項興趣愛好,更能陶冶情操,成為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從而延長生命。
(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