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林鼎安:新書銷往何處

2025年02月26日 23:1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2月26日 23:18

  斷斷續續,菲華多次出現了“出書熱”。最近,許東曉、溫陵氏、陳淳淳、付玉成……相繼出了新書,緊接著陳祖昌先生的《自傳》也將面世了,好熱鬧,好兆頭,菲華文壇一派好景象。而這些新書的印數多少未知。

  多年來,不少菲華文友托筆者印書,大多交待的是“只印三百冊就好!”

  一本書從寫作、選編、送排、多次校對、發行……歷程漫漫,費力費神費錢,最後只印三百冊,筆者總覺得十分可惜,很划不來。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有些作者說,贈送給人,有的人還搖頭呢!有的礙於面子,接受了,隨後便甩在牆角。辛苦著書、印書,遭此冷落,不能不使作者寒心。究其原因,不能不說有社會問題,尤其是典型的商業社會,許多人看的是金錢。

  近日,中國西北大學教授郭繼承,四處爭邀他講國學,很是火熱。中國中央教育部徵求他對中國教育提出意見,他毫不猶豫地說,從明年開始,從小學到大學,應開國學課,講四書五經,講孔子講《大學》,並列入高考內容。

  許多教授學者深有體會地大講,社會再如何變革,都要讀書!

  古訓“開券有益”,當今社會有多少人“開卷”呢?

  沒有“讀書熱”,僅憑“出書熱”,難怪新書無路可走。但也不是絕對的。古人曰:立德、立言、立業。把立言擺在第二位。許多菲華作者認識到著書的重要意義,有的還尋找多種門路,把自己的書銷出去,擴大影響。菲華也有不少新書,印數在五千冊以上甚至一萬冊。主要銷路在華校!

  要找銷路也要有措施。筆者20多年前在僑中學院教書時,就有位老華人通過顏長城校長要筆者舉行古詩詞欣賞講座,後來聽講者多次托筆者買了許多古詩詞書。近日菲律賓孝道學會泉州分會舉行新春茶話會,幾位作者將新書送給與會者,之後竟然有許多人買了該新書。這說明要讓書宣揚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舉行新書首髮式、研討會,通過媒體宣傳,也是一個擴大銷路的好辦法。

  話說回來,印少就印少也無所謂,正如許多作者說的,“自樂,樂在其中。”泉州孝道學會顧問廖伏樹是位在職的廳級幹部,老作家林榮林本可頤養天年,但他倆仍筆耕不輟,近日還給孝道學會送了一批新書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