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蒲公英:從《菲華創作》談起

2025年02月23日 23:0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2月23日 23:07

  菲律濱華文文學的歷史,我不敢妄言怎樣個分法,分成幾個階段。我只自己將它簡單分成三個階段:第一、也是最早時期,前段時期或更早,當時飄洋過海下南洋的華僑,應該有不少士大夫,在我們現在的辭彙是高級知識份子,裡面應該有不少寫作家。接下來是民國初至解放前,華僑社會來了不少為人師表的教書先生,內中一定有不少舞文弄墨的寫作人。再接下來是二十一世紀六十年代來了不少從香港移民過來的青少年,那批年青小伙子成為菲華文壇的一份有生力量,當然那時也有不少土生土長的愛好文藝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其中就有不少我們蘇浙小學的校友,這二股力量組成了現代菲華文學創作的一股勁旅。

  我手頭有一本文藝界老前輩林騮老先生編的《菲華創作》,也許可以當做上世紀六十年代菲華文藝創作的一份瑰寶。

  這本《菲華創作》是林老先生在一九六九年左右由他老人家在當時的《大中華日報》主辦了一場菲華青年小說創作比賽。他把所有得獎的青少年的作品集結成書。

  當時名列前茅的是施柳鶯,後來以小四為筆名,她的作品題目是:《機票往事》,其他的是石英的《母親回家的時候》,秋心的《寒江邊上》,莊幼琴的《小店之晨》,陳一匡的《果實》,冬雲的《鄰居》,文霖的《別》,《我不是,不是我》是葉若迅的得獎作品,吳梓瑜的《門欄》,陳淑璇的《消散的迷霧》,李小清的《白玉小佛墜子》,惠媚的《冬天去了!春天還會遠嗎?》,吳雯慧的《呂醫生的故事》,留金枝的《友情似海》,黃梅的《浮雲落日》等。

  以上這幾位,有的是我熟悉的朋友,有的知名就是沒緣相識,如今這些所謂當時的文藝青年都已垂垂老矣。

  當時的獎金第一名菲幣三百元,第二名二百五十元,第三名二百元,第四名一百五十元,第五名一百元,其他的都獲得獎品。

  那時的三百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當然,那些參加寫作比賽的青少年,志不在金錢物質的獎勵,只是憑著一股對文藝的熱忱而提起筆參加比賽的。

  菲華寫作人,大都數都是視金錢如糞土,我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就熱衷於塗塗寫寫,一有作品見報,能讓我興奮好幾天,至於錢不錢的,根本就想也沒想到。縱使當時口袋裡有個五塊錢已是筆可觀的財富了。當時的日薪每天才三元多,可口可樂汽水每瓶一毛五,也有一毛錢一瓶的“沙砂把迪惹”牌汽水,集尼才一毛錢就可以坐得老遠的了。搭馬車最貴,要三毛錢一趟,那時的生活樸實,人與人之間很是熱情。

  偶爾從櫃上看到《菲華創作》勾起我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些記憶,於是寫下了這篇雜文。

  2025年2月19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