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瓊:歎時光,誰能留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2月22日 00:29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的這句詞,宛如一把銳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剖析出時間的無情與迅猛。在歲月的漫漫長河之中,有誰能真正握住時間的尾巴,將它挽留?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謎題,如同深邃夜空裡閃爍的星辰,引得無數人仰頭凝望,陷入無盡的沉思。
時間,仿若一位神秘的隱者,來無影,去無蹤。它沒有實體,沒有重量,卻擁有著摧枯拉朽的力量。它像一位冷酷的雕刻家,將嬰兒稚嫩的臉龐,精心雕琢出歲月的滄桑,使之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它又如一陣呼嘯而過的狂風,能讓繁華喧囂的都市,在歷史的塵埃中淪為殘垣斷壁的廢墟;它更似那悄無聲息的微風,能讓曾經在耳邊呢喃的山盟海誓,消散在茫茫風中,了無蹤跡。我們真切地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它就像指尖滑過的細沙,無論我們怎樣緊緊握拳,都無法阻止它悄然離去。正如朱自清在《匆匆》中所寫:“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從我們生活的每一條細微縫隙中溜走,不管我們是在忙碌奔波中揮灑汗水,還是在悠閒愜意裡享受時光,是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幸福,還是在默默哭泣中品味悲傷。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試圖用文字留住時間的匆匆腳步。他們用詩詞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用文章抒發對時間的無盡感慨。詩仙李白,曾豪情萬丈地高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他以磅礡的氣勢,將對時間匆匆流逝的無奈與悲哀,宣洩得淋漓盡致。而蘇軾,這位豁達灑脫的文豪,在赤壁之下,望著滔滔江水,感慨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在浩渺無垠的宇宙和無盡流淌的時間面前,人類的生命顯得如此渺小和短暫,彷彿滄海一粟,轉瞬即逝。這些流傳千古的詩句,就像一座又一座明亮的燈塔,屹立在歷史的長河岸邊,照亮了我們對時間認知的黑暗角落,讓我們在欣賞文字之美的同時,也不禁對時間的無情流逝產生深深的敬畏之情。
哲學家們也在不斷地思考時間的本質和意義。柏拉圖認為時間是 “永恆的動態影像”,它模仿著永恆,卻又永遠無法觸及永恆的真諦。而奧古斯丁則曾困惑地說:“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倒清楚,有人問我,我想說明,便茫然不解了。” 他們的深刻思考,讓我們逐漸意識到時間不僅僅是一種物理上的存在,更是一種抽像而又深邃的哲學概念。它緊密地關乎著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對世界的認知。我們在時間的長河中奮力前行,如同逆水行舟,不斷地尋找著自己的位置和價值,卻又常常在不經意間,被時間的洶湧洪流所淹沒,迷失方向。
然而,儘管時間如此難以捉摸,如同那縹緲的雲霧,抓不住,摸不著,人類卻從未停止過留住時間的努力。我們用照片記錄下美好的瞬間,每一張照片,都像是時間的一個切片,它精準地定格了那一刻的燦爛笑容、迷人風景和真摯情感,讓那些美好的時刻得以在歲月中永恆留存;我們用日記寫下生活的感悟,每一篇日記,都是時間留下的清晰腳印,它詳細地記錄了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憂愁、喜悅歡笑和困惑迷茫;我們用記憶珍藏那些溫暖的回憶,每一段記憶,都是時間饋贈的珍貴寶藏,它蘊含著我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那些與親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時光,成為了我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慰藉。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一些讓我們感覺時間靜止的奇妙時刻。比如,在夕陽西下的海邊,與愛人緊緊相擁的瞬間,那一刻,整個世界彷彿都安靜了下來,只剩下彼此的心跳聲和輕柔的海風,時間彷彿也沉醉在這份甜蜜之中,放慢了腳步;又比如,在春節的夜晚,一家人圍坐在溫暖的飯桌旁,歡聲笑語,共享天倫之樂,那溫馨的氛圍讓我們忘卻了時間的存在;再比如,當我們沉浸在一本好書或一首好音樂中的時刻,彷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與書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被音樂的旋律深深打動,時間在這一刻也變得不再重要。但當我們從這些美好的情境中回過神來,卻驚覺時間依然在悄悄地流逝,那些美好的瞬間已經悄然成為了過去,只能在回憶中找尋。
有誰留住過時間?答案或許是否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努力是毫無意義的徒勞。正是因為時間的不可挽留,它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奔騰而去,永不回頭,我們才更加懂得珍惜當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給予我們的珍貴饋贈,我們應該用心去感受,用愛去填充。就像羅曼・羅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明知無法留住時間,卻依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詮釋生命的意義,這便是我們對時間最有力的回應,也是我們在這短暫人生中所能創造的最偉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