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楊文田:海外遊子對元宵節團圓的思念

2025年02月18日 23:3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2月18日 23:34

  上週三是元宵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象徵團圓與美滿的重要時刻。在這一天,人們點起紅紅的燈籠,品嚐香甜的元宵或湯圓,與家人圍坐,共賞皎潔的明月。然而,對於遠離故土、身處海外的遊子來說,元宵節不僅僅是一場節日的慶祝,更是一種深深的鄉愁,一種對家鄉和親人無盡的思念。

  在海外,儘管身處異國文化的包圍之中,許多華人仍然盡可能保留元宵節的傳統。他們在超市或華人社區的店舖中尋找熟悉的食材,親手製作或購買元宵,盡量還原家鄉的味道。無論是芝麻、花生還是豆沙餡的元宵,每一口咬下去,都是對家鄉味道的回憶,是對童年時光的追溯。

  在國內,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街道上人潮湧動,燈會、舞龍舞獅等傳統民俗活動熱鬧非凡。而在海外的華人社區,也有類似的慶祝方式,一些城市的唐人街會舉行燈展,或組織廟會,讓海外遊子在異國他鄉也能感受到節日的氛圍。然而,不管如何熱鬧,那份缺少了家人陪伴的孤獨感,仍然會在心底悄然升起。

  古人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身處何地,一輪明月始終高掛夜空。對於海外遊子來說,元宵夜望著這輪明月,心中總是充滿思念。家鄉的親人是否也正抬頭望月?他們是否也在想著遠方的自己?這種無聲的共鳴,成為遊子與家鄉之間最深的聯繫。

  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很多海外遊子會通過視頻通話與家人“雲團圓”,分享彼此的節日餐桌,共同慶祝這一傳統節日。然而,屏幕終究無法取代真實的陪伴,那種無法觸及的距離感,讓人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個瞬間。

  對於許多華人而言,元宵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即使遠離家鄉,他們仍然希望將這一傳統傳承給下一代。在海外長大的華人子女,或許對故鄉的記憶較為模糊,但通過元宵節的慶祝,他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許多華人家庭會在元宵節這一天,向孩子講述有關節日的故事,教他們如何製作元宵,讓他們理解這一節日背後的文化意義。一些華文學校或社團也會組織活動,例如猜燈謎、製作花燈,讓海外的孩子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感受到元宵節的獨特魅力。

  對於身在異鄉的遊子來說,元宵節不僅是一種思念,也是一種激勵。在海外奮鬥的過程中,許多人經歷了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生活適應等種種挑戰。然而,正是這些傳統節日,讓他們更加堅定自己的文化認同,讓他們在異國他鄉找到歸屬感。

  每當元宵節到來,海外華人總會聚在一起,互相祝福,彼此支持。這種團結和溫暖,成為他們面對生活挑戰的力量源泉。即便身在遠方,他們依然能夠在文化的紐帶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元宵節,是一個關於團圓的節日,也是一個關於思念的日子。對於海外遊子來說,雖然無法回到家鄉與親人共度佳節,但一碗熱騰騰的元宵,一輪高懸的明月,已經足夠喚起心中的溫暖。他們在異國他鄉努力奮鬥,同時也在心中珍藏著家鄉的味道、文化和情感。

  無論身在何處,元宵節的意義不曾改變。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對家的深深眷戀。無論距離多遠,那一份思鄉的情懷,都會隨著元宵的香甜,在心頭久久迴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