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善的循環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2月17日 23:06
大年初三,陳師兄打電話給我,一陣新年祝福的寒暄之後,陳師兄問我是否認識蔡志河先生?我跟師兄說,久聞蔡先生大名,但是不認識他本人。陳師兄便把他與蔡先生最近的一段交往與我分享。
很久以前,陳師兄參加一個華人志願消防隊,師兄是消防隊的財政。某一天,消防隊因為理事長遭遇變故以及其他原因而停止了活動。當年蔡文春與蔡志河叔姪曾經捐給消防隊一輛消防車。消防隊停止活動之後,這輛消防車被賣掉了,所得款項一直存在銀行戶頭裏,很多年過去了,錢還在銀行沒動,而師兄也成了慈濟的志工。
菲律賓處於貧困生活的民眾不在少數,因貧而病,因病而貧宛若一對孿生兄弟,很多民眾因為付不起醫藥費而由小病拖成大病,大病變成了絕症。慈濟菲律賓分會要在馬尼拉建立一家醫院的消息在去年提上了議程,目前已經進入籌備階段。陳師兄在征得蔡志河先生同意之後,與蔡先生相約一同在大年初一來到慈濟志業園區,把銀行支票交給慈濟。
在園區美善生活空間的咖啡屋裏,蔡先生聽了慈濟人的分享之後,頗為感動,很認同慈濟的做法。蔡志河先生談起當年的叔父蔡文春老先生往生後,家屬們在蔡文春老先生的包裏找到一張支票,那是一張還沒捐出去的要給慈濟的支票,這張支票成了蔡老先生遺愛人間的禮物,也如老先生所願,把款項流入慈濟功德海,去幫助菲律賓苦難眾生。
如今已經西歸的蔡老先生大概也沒有想到,他們當年捐出去的消防車竟然埋下的一顆善的種子,在多年後,竟然可以融入慈濟的醫院建設當中,有了善的迴圈。
慈善、醫療、教育與人文是慈濟的四大志業。作為一位後進,為了瞭解更多慈濟三十年來在菲律賓的點點滴滴,我經常會向一些老前輩志工討教,知道慈濟在菲律賓是以醫療開始了志業之路。記得有一次在談到慈濟的醫療個案時,師兄姐們提到了一個情況:蔡文春老先生的家人在菲律賓總醫院設有一個辦公室,專門幫助貧困的菲律賓人。
我知道蔡文春老先生是一位愛國老人,卻沒想到他與他的家人們們同時也在默默地為菲律賓人付出。比起那些“風龜”之人,他們是何等高風亮節!
把支票捐給慈濟之後,因為是大年初一,閤家團聚的日子。蔡志河先生婉拒了在慈濟志業園區共聚午餐的邀約,陳師兄便把蔡志河先生送回家。到了蔡志河先生家,蔡先生回屋拿了一張銀行支票,讓陳師兄捐給慈濟作為醫院建設之用。
在慈濟裏,所有捐給慈濟的大德,一分錢不算少,一百萬不算多,除了有一張慈濟開出的發票之外,不會有任何感謝信,獎狀之類的名稱。
聽了陳師兄的分享,我深有感觸:一段緣,一顆心,經過迴圈,可以化為千千萬萬顆愛心,循環往復,可以造福人間。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02/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