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我的一天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2月16日 23:15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這是小時候讀過朱自清寫的語文課文裡的一課,題目就叫《匆匆》。如今,年歲漸高,去日苦多,我們的日子比燕子的來回,比楊柳的枯綠變幻得還要快。是的,在你不知不覺中,一日又過去了,年輕時為養家餬口而奔波,時間過得比飛還要快,可以用風馳電掣來形容。如今,白髮蒼蒼,老態龍鍾,終日無事忙,早上起床,曬曬太陽走走方步,堅持每天走一萬步,讀讀每天報童按時送來的《商報》與《世界日報》,若剩餘的時間再讀幾頁剛開始閱讀的梁羽生武俠小說《冰河洗劍錄》,讀著讀著,老伴喊吃午飯的聲音響起來了。
退休後,每天堅持至少睡足八小時,有時也睡了九至十個小時。說起睡眠,我們一家,老父親一躺下床就打呼嚕,母親弟弟妹妹都一個樣,我更是一挨床,睡意滿滿,失眠只在別人口中知道,在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候,我照樣是一躺下就睡,有時也打呼嚕。我本以為我這瘦小的個子,不會打呼嚕。記得有一天與文藝界一些老兄弟談天,談到打呼嚕,我大言不慚的說:“我從不打呼嚕....。.”話音未完,東曉老弟說道:“你一躺下不久就呼嚕聲價天響。”我才真正的認識到我繼承了父母的基因,也知道了打呼嚕不是“大隻佬”的專利,原來是我這種又瘦又小的小個子也不為人後睡覺也會打呼嚕。
午飯後,休息些時,又讀了幾頁書,就準備與老伴逛商場去。商場上不少男男女女的門衛都似曾相識,有不少門衛碰到我倆還跟我們打起招呼來。
聖誕節期間,老伴準備了些許紅包,那些似曾相識的門衛都見者有份。這就是我們退休後這幾年來,如時鐘一樣走著循環的路子。
晚上,九點多十點就得上床與周公見面。若有些許應酬,只有與周公爽約,遲到了。
每週一篇雜文,有時真的不知寫什麼才好。有些事物,耳聞目見,不好寫,也不敢寫。我寫嘮什子的專欄雜文,寫了好久好久了,少說也有四五十年,五十年那是半個世紀呵!
我得感謝老編兄不嫌棄我那上不了檯面的文章。
記得第一篇習作發表在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的《華僑商報》中的週日《商報週刊》的《學生園地》,題目是:《老司機》,只有五六百字,接下去,就開始了塗塗寫寫,有的發表在當時的《大中華日報》中的《文華副刊》與《長城副刊》,接下去嘗試寫些小說,在字數上應該算是微型小說吧。
當時大中華日報的文藝副刊編輯林騮老先生給我的鼓勵,我永誌難忘。他曾組織過一場文藝座談會,與會者有不少十幾歲的青少年,我也是其中一個。
當時是塗塗寫寫,什麼也不圖,只圖見到自己的作品白紙黑字印在報刊上。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菲華文藝曾一度百花齊放,欣欣向榮。如今,二十一世紀己過了四分之一。當時的所謂文藝青少年都已垂垂老矣,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菲華文藝將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2025年2月12日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