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志:簡介陳淳淳的《原鄉走廊》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2月19日 22:52
菲律賓莊茂榮基金會的【心誌叢書】系列已經出版:之1:李泉山《山澗泉聲》。之2:鍾藝《朗園·千島·神州》。之3:施文志著、施華謹菲譯、Marne L.Kilates英譯《解放童年》中菲英三語詩集。之4::王仲煌《拈花微笑》。之5:蔡介川《八連孩子的心聲。之6:老油條《笑罵江湖》。之7:莊紫棟《寸草心》。之8:蘇榮超《遺失》。之9:劉少宏《人海百態》。之10:老油條《塵緣蒼茫》。之11:南山鶴詩選、陳默詩選。之12:施文志詩集《是我》。之13:施華謹翻譯《詩在千島上》中菲雙語詩集。之14:鍾藝《歲月記憶》。之15:吳梓瑜《岷灣絮語》。之16:醺人《譯諸子百家》。之17:阿占詩文集《雲淡風輕》。之18:弄潮兒小詩三百首。之19:小鈞詩集《想想》。之20:浩青詩選《音》。之21:蘇榮超著 曾文明譯中英文詩集《詩寫菲律賓》。之22:許今棟《壺裏乾坤》。之23:施文志八行詩集《抱抱》。之24:溫陵氏詩文選《那年那天》。之25:陳淳淳《原鄉走廊》。
莊金耀在【心誌叢書序】說:菲華文藝開始萌芽于菲律濱華人社會形成初期。《公理報》在其正式出版那年的十一月開始設有副刊後,隨後,相繼創辦的華文報都設有副刊,因此,推進了菲華文藝迅速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前,有許多熱愛寫作的青年人,投稿到各華文報副刊去發表。抗戰勝利後,文藝社有如雨後春筍,菲華文藝相當活躍,持續了近三十年。馬可斯總統實行軍事統治,各華文報刊被迫停刊,因而菲華文藝活動冬眠了十多年。
馬可斯總統在一九八一年解除軍統,《世界日報》創刊,設有文藝副刊,吹起文藝春耕的號角。隨後,《聯合日報》和《菲華時報》也跟上,菲華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了。一九八六年二月,人民革命成功,柯莉‧亞謹諾總統恢復民主政制,新聞出版恢復自由。菲華文藝的活動,一片欣欣向榮。當時的《聯合日報》、《菲華時報》、《世界日報》及《商報》,都為菲華文藝活動的蓬勃發展,發揮促進作用。這些報刊分別提供園地及版位,讓各文藝團體及眾多寫作人士發表他們的作品。《商報》的“大眾論壇”是廣受歡迎與珍愛的園地,隨後,《世界日報》開闢了“大小廣場”副刊,擁有廣大讀者。
幾十年來,菲華文壇先後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作家,各文藝社、各報社,各基金會及作者個人,曾先後出版了數以百計的作家選集或個人文集,流行于世,使菲華文壇呈現一片頗繁榮的景象。這對弘揚中華文化,及提高菲華社會的生活素質,都有積極的作用。
莊茂榮基金會是為紀念先嚴茂榮公而設立的,先嚴生于清光緒末年,早歲在家鄉上過幾年書塾,受過中華文化的薰陶。十來歲南渡菲島,在先祖汪勝公和同鄉族人合夥之永和珍糖餅店工作。戰後家族事業有所發展,先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創協裕紙業公司,經營紙料。至今已六十多年,仍然健康地營運,由第三代負責管理,第四代已經參加工作。他一生勤儉,敬業樂業,大公無私,克己待人。事業漸趨穩固後,他熱心公益事業,對宗族事務尤其熱衷,經常為族人排難解紛,深受族親擁戴,曾任菲律濱錦繡莊氏宗親總會理事長。
一九五九年,在家兄杰樹的倡議下,先嚴邀集友人合創立高紙業公司,擔任董事長。我于一九六一年九月自香港來菲,翌年四月開始在公司學習工作。因為股東眾多,人事複雜,經歷許多波折,幾番改組,至七六年秋,公司業務開始由我負責主持。四十年來,兢兢業業,艱苦拚搏,在諸同事及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穩步成長,立高集團成為菲律濱市場主要的紙品供應商之一。這都是在先嚴辛苦創建的事業基礎發展起來的,在先嚴逝世三十週年的今天,更感念他一生對家族輝煌的貢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是詩聖杜甫的名言。誠然,寫作人長期的精神勞動,若能把自己的力作結集成書,乃是他們的夙願。有感于此,此番莊茂榮基金會出版《心誌叢書》系列,意在讓具有菲華特色的文學作品得以結集傳世,為菲華作家的心血結晶略盡棉力。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有益社會,富有意義,何樂而不為。
《原鄉走廊》列為【心誌叢書】之25。共收拾112篇文章。
陳淳淳在《自序》文中說:《原鄉走廊》是我彙集了幾年來的作品,書中的主要內容部分是我在菲律賓經過了多年來對華人華僑最初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菲律賓經商貿易的探訪,以及對菲華社會民族思想和民俗文化的研究,以及從異國到故鄉的見聞和心靈感悟。書名之所以起名《原鄉走廊》,那是我雖然移居菲律賓多年,而縱然漂洋過海移居這美麗的千島之國,可心靈依然留有原鄉情結,不是難以融入異國的社會生活,而是故鄉的根植深入骨髓。作為“番客”的後代,我沿著祖父的足跡來到菲律賓,在這個有著熱帶風光的美麗島國,我感受到菲律賓人的友誼,領略了千島之國蕉風椰雨的美麗,而菲華社會呈現出來濃厚的閩南文化,以及唐人街的鄉音,讓遊子有了心靈原鄉的歸宿感。每逢歲時節日,菲華社團紛紛舉辦的閩南民俗文化活動,填補了遊子思鄉的情懷。
我曾站在馬尼拉灣的岸邊,望著波光粼粼的海面,穿過斑斕的霞光,在時光的碎片裡,看到的是先輩們駕著大
帆船,滿載著絲綢、瓷器、茶餅等,從宋元時期的泉州刺桐港乘著季風來到了呂宋島,進行商貿活動,為中菲貿易
開創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
我曾走進華裔博物館,沿著歷史的足跡,尋訪華人華僑在菲律賓克服萬難、艱苦勞作、靠汗水安身立業、憑奮
鬥勤勞致富的故事,千百年來,華人華僑秉持吃苦耐勞、敢拚才會贏的精神,在這千島之國艱苦創業、繁衍生息。
我曾站在“菲律賓華僑烈士紀念碑”前,望著那一排排華人華僑英烈的名字,看到了在抗日戰爭戰火紛飛的戰場上,華人華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組織“華支”等武裝力量與敵人展開城市和農村的遊擊戰,為戰勝侵略者而獻出寶貴的生命。只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才能看到我們現在之能歲月靜好,那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我曾站在華校的講臺上教授中文,那是千百年來先輩們用血淚和艱苦奮鬥換來的,為新生代華裔能在異國學習
祖籍國的母語,創辦了華文學校、華文報刊,為了傳播中華文化,華人華僑前仆後繼不遺餘力地維護了這些華文學
校、華文報刊,因為華人華僑知道中華文化是維護菲華社會民族團結的核心力量。
我曾站在故鄉的“番仔樓”上,浮想聯翩,這棟融合閩南傳統紅磚古厝與南洋建築風格的“番仔樓”是祖父從菲
律賓寄來的“僑批”建成的,“番仔樓”見證了先人漂洋過海在海外奮鬥的歷史,站在“番仔樓”想著華人華僑海外創業的艱難歲月和衣錦還鄉的光輝場面。故鄉是著名的僑鄉,故鄉的那一棟棟中西合璧建築風格和豐富的僑文化內
涵的“番仔樓”,是海外華人華僑用一批批的“僑批”築建起來的,“番仔樓”是海外華人華僑的一部海外奮鬥史的活化石。當我走進故鄉的“僑史館”,看到那一幅幅華人華僑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的圖文時,我心胸澎湃,故鄉如今的繁榮昌盛也有華人華僑的一份功勳,情系桑梓、愛國情懷是海外華人華僑的重要特點,在海外艱苦奮鬥然後衣錦還鄉,在家鄉建造一棟“番仔樓”是海外華人華僑守住“根”的共同願望。
【作者簡介】:陳淳淳(筆名:雨柔),原籍福建省石獅市,畢業于廈門大學漢語言文學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移居菲律賓,現任菲律賓《商報》文藝副刊主編。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石獅市作家協會會員。 2010年用筆名雨柔出版詩集《心之韻》。 2014年用筆名雨柔出版散文集《心靈的原鄉》。
陳淳淳的《跋》文:在文學的浩瀚星空中,每一本書都是一顆獨特的星辰,閃耀著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光芒,而在這璀璨星光的背後,有一位默默奉獻的贊助者,他用自己的力量,為書籍的誕生注入了關鍵的活力,他就是菲律賓《商報》副董事長莊金耀先生。當《原鄉走廊》這本書即將呈現在讀者面前時,我的心中滿是感慨與感恩,雖然這是我出版的第三本書,心中還是滿懷歡喜與期待,多年來的努力與付出,無數個日夜的筆耕不輟,終于要結出碩果,想像著《原鄉走廊》帶著墨香擺在書架上,被更多的人翻閱、欣賞、評論,我深深的感恩。此時,我懷著虔誠與敬意,向給予我出版《原鄉走廊》極大支持和贊助的莊金耀先生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
一直以來,能夠把專欄文章結集出版是我內心深處最熾熱的夢想,那一本本散發著墨香的書籍,彷彿是一條條通往世界的走廊,讓我心馳神往,莊金耀先生慷慨贊助《原鄉走廊》出版,不僅僅是對我的支持,更是對知識的尊重和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原鄉走廊》這本書不僅僅是我個人思想的表達,更是贊助者愛心奉獻的見證,它承載著我們共同的期望,那就是通過文字的力量,傳遞溫暖、啟迪心靈、引發思考。同時我也希望《原鄉走廊》能夠不辜負贊助者的期望,能夠給讀者帶來一些收穫和感悟,願我們都能在文字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美好。
我期待著《原鄉走廊》能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書寫,用情去筆耕、用愛去傳遞,《原鄉走廊》能夠像一顆種子,在讀者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