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彥豪:「三熱愛」老人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2月05日 00:04
張特鴻是我的家鄉遠近聞名的祖傳兒科醫師。她行醫40餘載,也不知救治過多少孩子的病,也不知聽到過多少感謝的話,她高尚的醫德醫術名揚四鄉八鄰,你看我孤陋寡聞,連這麼好的醫師這麼好的故事都不知道。因為,我長期受到胃病的折磨,心懷求醫之念,於是便托人四處打聽張特鴻醫師,原來她的診所就在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資區洛陽萬安村。
初次見面,讓人覺得她是個待人熱情,性子急躁,說話很快,辦事利索的人。她年逾花甲,中等個子,圓潤的臉綴著幾顆老人斑,頭上已有幾根銀絲了。她的面孔閃爍光彩,因為她常年給人看病,時常為減輕別人的苦痛而焦慮,已經很少化妝。她的眼睛敏銳,她只要一看便知病人幾分病情,她的嘴唇溫柔,則讓人看出她是一個慈悲心的好人。我心裡暗想,如此脾性老人,何能使她成為專門兒科的良醫?又何事讓人欣羨不已呢?
後來,經過幾次看病治療,我與張特鴻醫師有所接觸,對她的瞭解也有所知道,於是我稱她是一個“三熱愛”老人。
張特鴻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初的一個舊官宦家庭裡,雖屬虎,但人生經歷卻沒有虎那一種威風凜凜的愜意。父早逝,母再婚,少隨祖母行醫,耳聞目染,山村缺醫少藥,病患早歿。她記得,當年隨祖母行醫時,惠安山腰一戶叫阿標的村民,他的小兒出生才十幾天因患破傷風感染,又無特效藥醫治,而不幸夭折。這是她熱愛醫學的第一個夢想:立願懸壺濟世; 遺世獨立,鍥而不捨,深得祖傳兒科醫術。誰知她命乖運蹇,早年輟學,而後苦讀醫學書籍,自學成材。歲月的重重風雨滄桑,生活的種種不幸遭遇,賜予這個女人一副寧折不彎的風骨。最底層民眾的貧困生活,孩子們的病痛呻吟,使她叩開了懸壺濟世大門,踏上救死扶傷的征途。儘管張特鴻才有醫學專科文化程度,但她卻從未泯滅熱愛醫學、熱愛孩子、熱愛生活的“三熱愛”信念,她數十年如一日,行醫鄉村,不問貧富,以醫德感人。而她那被艱澀的日子衍生出一絲絲斑白的頭髮裡,讓她的人生染上歲月之色,有了一份滄桑之感。
古人云:“醫者,仁術也”。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豐富了她的醫術,對孩子的熱愛,也飛揚了她的仁愛之心,彷彿她的第二個夢想就是:為了祖國的花朵永遠美麗綻放,她的心中映照著未來。她清楚地記得,去年廈門一家公司高管帶著2歲女兒找她看病,初診時孩子反覆發燒,口腔、嘴唇靡爛,病情不容樂觀,她認真問診號脈,然後給孩子開藥、打針、輸液。不過,一個療程要治療好幾天,病患者遠在外地怎麼辦?為了孩子,老來得女的父母親視女兒為寶貝,於是,年近半百的父親每天從廈門開車來診所輸液再回家,直至病情痊癒。後來,這件事傳為醫患美談。有人說;張特鴻醫師是一位難得的兒科良醫,其褒獎之下,就不言而喻了。但她說“作為一名醫師,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和精湛的醫術外,還需要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從那普通的話語中,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平凡而高尚的醫者仁心。
晚年的張特鴻最喜歡的是與一幫老姐妹們唱唱歌、跳跳舞,過著自由自在舒心的生活。因為,看病那一陣子,她每天幾乎沒有時間參加老年人的集體活動,有時老姐妹看她白天很忙,只有晚上相約到鎮中學廣場跳起廣場舞。剛開始,她很不習慣,當音樂響起,她還沉浸於孩子的病例之中,彷彿那台高級音箱傳出的不是優美的歌曲,而是聽診器裡傳來心臟的跳動……隨著音樂和舞蹈的節奏,她的手腳完全不聽使喚,跳起來顯得彆扭,好像蛙們在田間狂歡聚會一樣愜意。她有點沮喪,但姐妹們告訴她,學跳舞要專心,不要放不下其他的事情,該放下的就放下,該讓兒子接班就放手。她一聽,有道理呀!後來,每當閒暇之時,她就主動約老姐妹們跳舞,一天,兩天,五天……她很認真地學,慢慢地舞姿也優美起來了。於是,唱歌、跳舞、旅遊等等興趣,成了她熱愛生活的第三個夢想。同時,她的人緣很好,朋友也多了起來。
張特鴻是性情中人,為人真誠,年逾古稀多了一份對生活的珍惜,對人生的感悟,對他人的關愛。好幾次我想當面感謝她,我的胃病經服了她的藥劑,己有所好轉,我慶幸我遇到一位好醫師。我要高歌,為健康的生命喜悅 ,也為“杏林春暖”唱一首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