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成:一座友誼的陸橋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1月22日 23:48
編者按:今年是菲華聯誼會成立五十週年,本報已故編輯、資深報人莊文成先生2012年曾在本報撰寫一系列敘述菲華聯誼會歷史的文章,後來收錄到他出版的《正經話》一書內。雖然莊老先生已作古多年,但明年是菲中建交五十週年,本報特重登這篇文章,與讀者分享菲華聯誼會和菲中建交前後不為人知的歷史。
【題記】七十年代,作為美國亞洲反共前哨的菲國、美、台是反共聯盟的“鐵三角”,整個菲島籠罩在迷茫的“白色恐怖”中。有一群人,敢冒著風險,拋頭露臉,公開支持菲中早日恢復邦交,促進兩國友好來往。他們就是聯誼會這群人。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道陸橋連接著我國和中國大陸,那道橋一直存在著。陸橋也許已被冰雪時期高漲的洪水與殖民主義的浪潮沖掉,但是,文化精神上與心靈上的橋樑卻一直存在——且將永遠存在。”——馬科斯總統
菲華聯誼會是一九七四年菲中建交前夕成立的,可以說是歷史的產物。她曾經在菲中兩國歷史最關鍵的時刻發生過作用,不管在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在加速兩國政府正常關係的恢復,作為一個民間組織,她都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廿七年過去了,菲華聯誼會做了些什麼工作,有人在問。特別是最近幾年,她在報紙上的消息,不像以往那麼“熱鬧”,怪不得有些人在懷疑她是不是已完成了歷史的任務?
從開始投入聯誼會工作那天起,沒有人想到,他們所冒的風險所付出的努力,將來會載入史冊,成為菲華歷史的一部份;因此沒有人刻意收集或撰寫聯誼會的活動,加上聯誼會一些資料,經過會所“三遷”(由範倫那街到轆遜廣場到現在的知彬彬街),失落的失落,損毀的損毀,因此,要憑記憶寫她的歷史。確實困難。但是歷史是歷史,為了給予後來人作為參考資料,今天,我們想把這段空白填補。希望,參加當時和瞭解情況的人,提供寶貴意見和資料,讓大家共同來寫聯誼會這段歷史。不管是已往,還是將來的。
【一】
一九七三年年底的一個晚上,在仙沓·依仁娜街附近。範倫那街一家小型的福建菜館——重慶樓二樓,聚集了一群十多個華人,像是聚餐,並不像是一般的聚餐,而是嚴肅在討論著一個問題。
這群人以吳永源博士為首,他們包括吳彥夫、莊鼎水(已故)、莊文成、蘇世慶、吳世庚、楊朝玉(已故)、黃秋萍(已故)、許龍宣、施燦悅(已故)、施能雀、葉文炳、葉克(已故)、劉怡賓……。
他們談論著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地位並驅逐中華民國出聯合國:談論著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取途巴基斯坦至華訪問:談論著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遜訪華:談論著一九七三年二月十五至十九日,基辛格訪華,並發表訪問公報,說經商定,每一方將在不久將來在對方的首都建立一個聯絡處。
他們也談論著,馬科斯總統的妻舅高槐·羅慕斯的秘密訪問北京……。
他們談論台灣正流傳著蔣介石健康惡化,並已秘密引退,蔣夫人捲款安全存放美國的種種謠言……。
他們正預見著中國大陸,在周恩來總理的主持下,在短期內外交上將有個大突破。
但是,籠罩在他們頭上的還是一片“白色恐怖”的烏雲。特別是“安亭輪”事件,人們記憶猶新,心有餘悸。
“安亭輪”是一艘來菲運貨的中國貨輪,在停泊岷港口時,開放讓一般華人上船參觀,當時一些華僑,可能出于愛國心,可能出于好奇,結伴上輪,激起了華社一股熱潮。于是,本地一小撮國民黨特務看不順眼,就摻雜在參觀者的人群中,帶著相機,大肆拍攝這些無辜華僑照片,然後勾結不肖軍警人員,對他們進行恐嚇、勒索。
仔細估計當前局勢後,聚集在重慶樓這群人認為菲中恢復正常外交關係,為期不遠,但是,它需要民間組織作為橋樑,進行溝通交流。當時有個菲中瞭解協會,由菲國著名文化人,如亞例罕洛·羅細斯、亞連·克裡斯道描、吳戈夫人等擔任會長,對菲國友好工作做了不少貢獻。可是,對中國問題和中菲關係,每人與菲人的觀點和看法,總是有著距離的。于是與會人醞釀釀組織另一個民間團體,結果,決定籌組菲華聯誼會。
【二】
菲華聯誼會會所最初設在範倫那街二三九號四樓,即菲武術協會的現址,會所是在這大廈的屋頂,周圍是天台,可活動的空間大,于是,除了室內的設計佈置交由吳抵抗為首的小組去負責外,天台的圍牆,也以鋼絲網加高,每逢週末,就成了一個露天戲台,在那裡放映中國電影,讓僑胞們欣賞。屋內除了報刊雜誌供閱讀外,還設二台乒乓球桌,讓當時崇尚中國乒乓外交的青年人去玩。
聯誼會成立的那天,儀式隆重,由當時的副新聞部長兼國內外新聞局長羅仁素·古律斯任主講人。
古律斯的講題是:海外華僑和他們的祖國,他主張同化,以配合行政當局的“開放入籍大門”的政策。
聯誼會成立不久,第一宗接待外賓的工作是霍英東領隊的香港東昇足球隊來菲訪問比賽,聯誼會本來不是體育會,不適合主持足球賽,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當時中國為打破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體育封鎖”,正大力爭取進入國際足聯,作為突破點,而菲足總秘書長亞描禮斯,在該組織是一位舉足輕重人物,,因此,東昇來訪對霍英東在國際足聯為中國爭取入會的活動有幫助。
一九七四年九月,菲國第一夫人怡美黛·羅慕禮斯·馬科斯訪問中國大陸,拍攝了大量彩色照片,于是,聯誼會就跟當時主持第四號電視台的菲國家新聞傳播中心(NATIONAL MEDIA PRODUCTION CENTER)合作,在會所舉辦“第一夫人訪華圖片展覽”。開幕的第一天,由當時的新聞傳播中心主任申丹尼亞作為貴賓,主持剪綵,並作了有關中菲關係的專題演講。
這些照片,過後在宿務市展出,受到各地華菲人士的好評,轟動一時。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GOTESCO戲院進口一部中國影片:“萬紫千紅”,可惜菲中未建交,影片不准公開放映。于是戲院當局獻議交聯誼會處理。經過各方努力,當時第一夫人建議由聯誼會配合菲營養中心主持義映,把全部收入捐給基金奇缺的營養中心。
這是聯誼會跟營養中心的蘇倫博士的首次合作,想不到卻因此結下了這段共同接待三個中國雜技團來菲演出的奇緣。
由于中菲關係局勢好轉,聯誼會不能不快馬加鞭,通過放映電視、電影和照片展覽,剪紙藝術各種展覽,以消除本地華人和菲人對中國大陸的陌生,恐懼感。而另一方面,聯誼會的民間組織身份,也獲得菲證券署(SEC)的批准,當時代表聯誼會申請立案者七人:他們是:吳永源、施燦悅(已故)、許龍宜、莊文成、葉文炳、楊朝玉(已故),黃秋萍(已故)。
當時衝鋒陷陣的是由一些文化人為骨幹的學藝組,他們包括:王文言、丁平來、蔡煌、張裡意,有時候為了展覽,他們無償地,自動自發地工作到三更半夜。
接著以劉冰清(已故)、姚秀花、盧烏倫、楊進寶、陳雪彬、郭惠鑾為首的婦女組成立了,由婦女組孕育長大的是兒童歌詠組、舞蹈組。令人感嘆的是:在聯誼會第四次全菲工作會議專輯中,曾刊載一張當時兒童組表演歌唱節目的照片,內中那幾個天真爛漫無邪的小朋友,現在已是商場闖將和賢妻良母了。
就在大家為中菲早日建交恢復友好關係的強烈願望下,正熱火朝天地展開工作時,在香港,一個中國雜技團正在訪問演出。非常轟動,于是,聯誼會就跟蘇倫博士討論,為何不邀請中國雜技團來為菲營養中心籌款演出呢?大家都認為可行,于是第一夫人怡美黛就以她的名義,向中國對外友協提出了這項邀請。
這項邀請,遲遲未有反應,一直到一九七五年,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跟菲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碰頭,同意派出廣州雜技團來菲訪問演出。
于是聯誼會就派出莊文成、楊世涼為代表,數次跟普仁律諾、蘇倫為主任的營養中心的代表奧蘭洛·葉和瞭解協會的吳戈夫人,舉行會議,籌組接待委員會。
在第一夫人怡美黛·馬科斯的親自關照下,籌備工作很順利展開。當時最頭痛的是:中菲剛建交,這批藝人和領隊的政府官員的安全,和雜技團的道具運輸和演出場地等問題,結果,我們在菲三軍的全力支援下,解決了前兩個問題:由情報單位派人保護全團人員,由空軍運輸機運送道具。
【三】
廣州雜技團是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來菲,先後在岷市,宿務,怡朗,加牙鄢黎烏洛和納卯作十一場演出,轟動一時。菲國主要英文報紙以專訪,特寫,大肆宣傳,好評如潮。
接待雜技團是項繁重的工作,特別是剛建交不久,要顧及團員演出和生活起居的安全、舒適,還要顧慮到他們在友邦人士面前的良好形象。
作為接待和主持演出的單位的聯誼會,最大的考慮是:要表演好,反應好,而且還要收入好,以作為捐獻菲營養中心作為救濟營養不良的成千上萬菲國兒童的用途。
那時候,國內正是四人幫當權的年代,這批來菲訪問的演員是國家的表演藝術家,他們膳宿,有一定的規格:而且雜技團的表演場地和出版的紀念刊,不能有商業廣告。因此,單憑入場券的收入是有限的。于是理事們只好“認股吃住”。當時負責演出財政的莊鼎水,每當雜技團到每一個地方,他都要親自攜帶現款趕到那兒,以備急用。
為了安排怡朗的演出,在奧蘭洛·葉的率領下,聯誼會的莊鼎水、楊世涼、莊文成,由于天氣惡劣,差點兒在怡朗機場一宗飛機滑出跑道,衝入泥沼農田的意外事件中沒命。
一九七七年八月八日至九月五日,重慶雜技團訪菲,為了安排演出地點和籌劃接待工作,拉牛阪分會蔡宗彬、黃世素、吳志鵬、莊榮耀、陳永澤、蔡永源等人奔波于拉牛阪、凌雅鄢、碧瑤之間,結果在一宗往碧瑤途中的車禍事件中,黃世素受傷肢斷了。
接待雜技團對聯誼會一般會員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大家費神、費力、又費金錢,他們要把日常工作業務拋下。如姚良秀、莊鼎水、李正作、楊世涼、陳雪彬、朱秋虹、郭惠鑾、吳泉宗、吳世庚、蔡桂林、柯莉莉、張裡惹……。
不管是接待廣州、重慶還是武漢雜技團,宿務的吳聲敬、洪伯民、吳清流、吳秋霖、蔡文沛、洪溯培(已故)、劉嘉欣(已故)、張子江、吳華取、吳杰民、吳仲達:怡朗市的張祖澤(已故)、高標奢(已故)、葉益三(已故)、王祖欣(已故)、陳瑞成、楊清潔(已故)、傳歐美夫婦,華商中學的全體師生:加牙鄢黎奧洛的佘奔樹(已故)、陳全忠、田農民、佘明德、林壽松、邱振瀛、李潤發、李萬安,納卯市的許啟新、許志忠、蔡珍珍、黃育虎:描戈律的黃世楷、高武義:羅申那的陳友土、陳台防、陳亦民等,莫不全力以赴,公爾忘私。
結果,就在這項挑戰中,聯誼會壯大了,聯誼會的會員在忙碌,辛苦的工作中,把團結面更進一步擴大,目前她分佈在全國各地有三十九個分會、小組和聯絡處。
為了答謝聯誼會為廣州雜技團在菲演出訪問成功所做的努力,中國對外友好協會,特別邀請聯誼會組團訪華。
聯誼會訪華團分二團,第一團,于一九七六年五月往華,費用團員自理:團長莊鼎水,秘書莊文成,訪問過廣州、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當時是四人幫當權,是在“受指導”情形下,完成訪問的。團員有:王文言、楊世涼、吳泉宗、施天津、楊雲涵、蔡桂林、朱興任、吳世庚夫婦、許克強夫婦……第二團費用由中國對外友協負責,由吳永源領隊,成員包括總會與分會與各地區接待單位代表,他們是:宿務的洪伯民,加牙鄢黎奧洛的佘奔樹(已故)、林壽松,怡朗的張祖澤(已故),總會的陳華嶽、吳家祥(已故)、洪溯燈(已故)及蔡煌。
在第一個訪華團出發前,一個由菲國家新聞傳播中心與聯誼會合作的大型圖片展覽——“我們的緊鄰——中國”,在菲國家圖書館佈置就緒,計劃同一天,舉行開幕禮。
【四】
由于中國駐菲大使館建館不久,對一些僑務工作,甚至護僑工作,還感到陌生,于是由陳華嶽大律師,故李回漸理事等人為首,就組織了一個法律小組協助使館進行交涉工作,他們共處置了二十一宗華僑命案。
“針對這些命案”,法律小組在短短幾個月與全體苦主談過了幾次的話。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九日,大使館向外交部正式提出了保護華僑生命不力的抗議。
菲外交部于同年九月十七、十月二十七日及十二月十六日即對大使館的抗議提出了答覆。它同時附上了全菲各有關檢察處及警務機關對處理上述命案的報告。我們立即把這些情況轉告了苦主,苦主接獲我們的報告後,幾乎沒有一個對大使館對這些案件採取迅速行動表示衷心感激的。其中一位便說,“我們還能對大使館要求甚麼呢?”(吳永源:聯誼十三年)。
聯誼會跟中國使館,為服務中國僑民,為搞中菲友好工作,一直鍥而不捨地配合著。特別是山頂州府的分會,如宿務菲華聯誼會,為了協助新僑根據共和國法律七九一九(7919)號,外僑融合法,順利改變他們的移民身份,該會動員全體會員,配合中國宿務領事館,為新僑服務。
還有為了搞好菲中民族友誼,三寶顏分會,巴拉彎分會,他們跟當地商會合作,配合中國大使館,為被指入侵菲領海被扣的中國漁民,爭取早日釋放,當這些漁民被扣留期間,他們還照顧他們生活上的需要或提供醫藥援助。還有大岷北區分會的成員,更與當地其他社團合作,為缺醫、缺藥的菲貧民,不辭勞累,到僻遠地區去義診、贈藥。
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馬科斯總統宣佈軍統,所有宣傳媒介處于政府管下。華文報紙,全部關門。過後,才由大中華日報與公理報合併,出版一份聯合日報,“以傳達介紹軍統政府的新政令”。過後,報禁漸放寬,又出版了一份東方日報,但是菲國雖然跟北京有邦交,卻連一份,不必說是親北京,就使是較中立的華文報也沒有。于是,在各方的爭取下,“聯誼週刊”終于在一九七八年三月三日出版了。
“聯誼週刊”雖然說是聯誼會的內部刊物,但是她代表菲華社會的大部份人的一個聲音,這週刊每週出版從不間斷,直到一九八一年六月一日世界日報出版後,才告一個段落。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最受中國人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全國悲悼,北京通過人造衛星,將整個殯禮向世界傳播,菲國各地區由菲華聯誼會配合全國新聞傳播中心,購買由衛星到地面的播映權,在四號台播映。同年九月,毛澤東主席逝世,聯誼會照樣作了衛星播映。
一向,聯誼會的費用是自力更生,不向社會捐募的,可是,由于活動面日廣,費用也日益增加、浩大。至此,以前的那句口頭禪,“錢的沒有問題”,現在成了問題。
為了籌募費用,于是聯誼會增聘經濟委員,並進行開源節流,可是當經濟來源還找不到時,一些農作已枯萎了。在軍統的一段時間,她的步伐放慢了。
一九七八年三月,中國副總理李先念,應邀國賓訪問菲國,受到菲國舉國上下熱烈歡迎,中菲兩國友好關係達到沸點。那年的聯誼會第二次工作會議的開幕禮就是在總統府英雄廳舉行,在李先念總理的觀禮下,第一夫人怡美黛·羅慕禮斯作為貴賓發表演講,同時她還為新屆職員主持就職禮。整個過程在當天中午的政府第四號電台向全國播映。
一九八一年,在陳永栽的協助下,吳永源、施天津、楊振珠(已故)、陳華嶽、吳家祥(已故)、吳抵抗、姚良秀、吳仲振、洪溯燈(已故)等合資收購東方日報,改名世界日報。中國改革開放後,為了形勢需要,吳永源、莊鼎水(已故)、楊振殊(已故)、陳華嶽、陳克儉、洪溯燈(已故)、吳仲達等合資組織時代旅行社,向中國民航包機航行廈岷之間。
對聯誼會的一些領導人,或許這是“以商養會”的設想,以解決聯誼會部分的經濟問題。
就在這基礎上,每年,聯誼會配合中國僑辦舉行暑期青年夏令營,鼓勵菲國華青認識中國,瞭解中華文化、在陳永栽的資助下,聯誼會還先後組織、津貼華文教師、學生、青年往廈門福建參觀達三十餘團。
菲國軍統解除,恢復民主政制,配合中國的改革開放,聯誼會又恢復她的青春活力,除了大量接待來菲參觀,考察訪問的國內代表團外,通過電影放映,和分發給各分會小組的報章、雜誌,還全力介紹中國國內的現況和投資環境。
【五】
廿七年了,雖然領導班子由吳永源移交楊振殊,移交莊鼎水,一直到姚良秀,但基本工作沒有變,基本精神一樣。
當陳永栽先生還被關在商總領導層門外,過著他的“蘇武牧羊”生活時,當董尚真先生還未率領商總團公開訪問北京時,海峽兩岸的一些問題,沒有人代表本地華人表態,代華人發出聲音時,聯誼會總會站出來,通過時事座談會,表達本地華人的立場和要求,如聲討李登輝的“兩國論”,如支持江九點,要求早日和平統一祖國等……。
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和突飛猛進,國際地置的高漲,海外華人的身價和形象,也隨著他們的祖國繁榮進步受到重視。
中國在突飛猛進,海峽兩岸的關係在微妙變化,菲國華人社會的領導權,由于商總的貫徹“在商言商”,站在整體華人的利益和歸入菲國經濟主流的立場上,所謂華人社會的領導權,也就單純化了。
面對著歷史大激流,聯誼會認清了她應該扮演的角色。
一九九六年六月,在馬尼拉召開的第四次全菲工作會議時,聯誼會永遠名譽理事長吳永源博士,作了一個專題演講:“對菲華社會的一些看法。”
這次會議“正是菲華社會和世界局勢處在一個突變的階段,這突變所涉及的面太深太廣,不管是關于台獨,兩岸互動的關係,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國際地位,菲國華人轉籍後,在政治、經濟、社會地位變化和華人社會內部團結問題,以及海外華人在菲國和中國的經建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而吳永源就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作了一個詳盡的解剖和分析,以作為華人今後發展的路標。
一九九八年,在宿務市的工作會議中,吳博士更直接提出了做中國的“亞興智”,利用華人擁有的中國文化,語言的方便,當中國海外的商業經紀人。
事實上,中國這幾年來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投資的速度,,比吳博士所預測更快,中國貨今日的氾濫菲國市場,是難以想像的,而這些商品的“亞興智”不是本地土生土長的華人,而是“帶著大量資金”出來闖天下的“新僑”。
在理論上,聯誼會還是抓準這社會發展的脈搏,因此,最近幾年,開始組團,參加廣州交易會,參加廈門和泉州的展銷會。
為本地的華商穿針引線,找商機,找出路。
在姚良秀理事長的任內,聯誼會每年都組團參加廣州、廈門、泉州的交易會。
去年在聯誼會鄢市分會的新屆職員就職典禮上,分會會長邱振瀛提出利用該地區的土地資源跟中國合作,發展菲國的糧食生產方案,喊出了“自強不息,再創輝煌”的口號。
在該盛會中,還提出了向宿務華聯誼會學習,學習他們每週通過時事座談,瞭解菲國,瞭解中國和世界的學習精神。
這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一方面表達了:聯誼的人的出路,除了作為中國貿易的“亞興智”外,還可靈活地根據各地方的特殊情況,配合中國的資金和技術發展各自的事業。而另一方面關心時事,學習求進步,正是聯誼會的精神,這精神將使我們團結一致。
這是一則菲華聯誼會的小故事。正如菲國與中國間的那座陸橋,聯誼會的存在,在文化交流、經濟合作上,她永遠是菲中兩國人民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