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子 :工商界「計掂條數」為社會發展做實事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1月22日 00:23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近期在深圳會見香港工商界代表時呼籲,工商界要以實際行動支持香港發展,發揮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主力軍作用,堅守企業社會責任,為增進民生福祉多作貢獻。其後,港澳辦發稿引述夏主任會上講話時表示,香港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另外又點名提到香港要建設好陸、海、空三個“港”,推動創科發展及加快旅遊業升級。
筆者認為,從早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祖籍寧波香港企業家的回信,以及夏寶龍主任兩年內兩度來港調研考察的講話都能看出,在面對世界百年不遇變局之際,中央冀望香港工商界能主動承擔起更多建設香港社會的責任,通過自我改革創新,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協助香港社會經濟升級轉型的同時,為市民大眾做出更多實質性貢獻。
事實上,近十多年香港社會及工商界似乎都出現了入不願走出舒適圈的“食老本”現象,仍舊以過去的固有思維發展產業和經濟,以至於香港無論在創新科技還是產業升級方面,都有被臨近地區超越的趨勢,亦較難快速地融入國家發展規劃。因此熟悉香港情况的習近平主席及夏寶龍主任才會多次指出,香港需要改革,工商界要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成為社會發展和貢獻國家發展的力量。
要知道,香港工商界擁有較多社會資源及國際人脈,並且比起政府機構更具靈活性,本應是改革創新,推動社會經濟升級轉型的主力軍。惟過去一段長時間,部分工商界人士太習慣“賺快錢”的經營模式,導致經營思維變得因循保守,認為凡事必須“計掂條數”,平衡利益與風險才是最好的選擇。其後果就是令本地工商界以至於香港社會的整體競爭力逐年下降,社會經濟發展裹足不前。
然而,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和推動社會改革創新之間並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工商界在“計掂條數”和貢獻社會之間仍有很廣闊和充滿機遇的發展空間。舉例來說,工商界走出舒適圈加大對創新科技的投入,既能開拓新的市場和發展空間,亦能幫助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能強化香港的競爭力為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以及融入國家發展規劃打好基礎。因此未來香港工商界要勇於承擔起推動香港發展,社會產業升級轉型的時代責任,在香港由治及興,國家新時代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