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鴻:致敬最可愛的人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0月31日 23:18
近日,觀看了電影《志願軍: 存亡之戰》。我是在微信上看到該片的預告片後才想去看這部電影的。
預告片裡,92歲的原志願軍12軍35師103團女醫護兵蔣昭瑜回憶起在朝鮮戰場上和同為志願軍戰士的哥哥的兩次相遇,當說起她聽到哥哥犧牲的消息時,禁不住老淚縱橫。當醫院院長要把她送回祖國時,她說我不能走,我要給哥哥報仇!她沒有回國,她說哥哥是為祖國、為抗美援朝犧牲的,所以我不遺憾,要是當年我也犧牲在朝鮮,不也是一樣嗎。我們吃苫沒關係,只要祖國人民好,只要我們國家發展得好,我們犧牲也是值得的。
《志願軍:存亡之戰》是《志願軍》三部曲的第二部,長達兩個多小時。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中的鐵原阻擊戰,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3軍在極度艱苦的條件下,與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進行12晝夜激戰,最終成功阻止敵軍進攻的故事。美軍企圖攻佔鐵原,從背後登陸,對志願軍形成前後夾擊。而志願軍預判出美方的戰略,決定死守鐵原,打破美軍的登陸計劃。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63軍以2.5萬人的兵力,成功抵擋了近5萬“聯合國軍”的強大攻勢。影片以志願軍司令部高級參謀李默尹及其兒子、志願軍第63軍188師營教導員李想,其女兒、中國赴聯合國代表團翻譯助理李曉這一家人奔赴朝鮮戰場為點,點線面的結構層層推進敘事螺旋式發展,將志願軍的親情、戰友情融於拳拳愛國情中,在塑造英雄群像的同時勾勒出個體人物多元立體的形象。如曾經在鬆骨峰戰鬥中因膽怯存活下來的楊傳玉,帶著自責與懊悔再度回到了戰場,向昔日的副連長孫醒坦白了自己從前的怯懦,主動請纓前往曹川水庫,在戰鬥中為掩護戰友完成開閘任務而壯烈犧牲; 戰損記錄員楊三弟從一名缺乏作戰經驗的新兵,成長為成熟穩重、與戰友默契配合的老兵;鬆骨峰戰鬥之後患上戰爭創傷應激障礙綜合征的孫醒,在鐵原阻擊戰中找回了自我;軍事武器專家吳本正從質疑中國參加抗美援朝到明白了這場戰爭的意義,親自上戰場指揮挖戰壕。在戰爭中,他們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成為勇敢、成熟、堅毅的戰士。
很明顯,蔣昭瑜和她哥哥的經歷是影片的創作素材之一。影片也有李想和妹妹李曉在朝鮮戰場上相遇、李想在陣地打到只剩他一人時,毫不猶豫引爆炸藥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情節。這讓我想起電影《英雄兒女》的王成和王芳,我認為,在抗美援朝的電影中,拍得最好的就是《英雄兒女》。同樣表現抗美援朝的兄妹之情、父女之情,《英雄兒女》無論從劇情安排、演員表演、人物對話等都勝出一籌,做到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實話實說,預告片裡蔣昭瑜的講述比起《志願軍:存亡之戰》中的兄妹情,更讓我感動。
儘管影片《志願軍:存亡之戰》存在不足,但它還原抗美援朝戰爭硝煙瀰漫的殘酷場面,塑造出志願軍的英雄群像,描繪出志願軍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將永遠熠熠生輝。志願軍以弱勝強打出了立國之戰,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不朽豐碑將永遠屹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前行。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202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