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劍客:菲律濱華僑善舉總會不忘初心

2024年10月10日 00:1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0月10日 00:18

  菲律濱華僑善舉總會前身是由華人甲必丹陳謙善等華人社區領袖於一八七八年創立,原名為“菲律濱中華總會善舉公所”,一九五七年易名為“菲律濱華僑善舉公所”,後來因政府手續要求,再度易名為如今的名稱。

  善舉公所並非菲律濱獨有,而是在全球各地早年的華人社區都能見到,英文名稱一般叫Chinese Benevolent Association。主要目的是服務於華僑華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隨著中國人下南洋淘金以及被“賣豬仔”到歐美地區後,抱團取暖的主要機構。它扮演者接濟同僑的職責,凡是涉及華僑的生老病死,都離不開善舉公所,之所以叫公所,顧名思義是整個華人社區的公產。

  菲律濱的華僑善舉總會成立迄今已有一百四十六年,經營著菲律濱第一家華人醫院,也是全國最好的醫院之一中華崇仁總醫院,此外還有崇仁醫學院、華僑義山、善舉施診所以及華僑養老院。

  華人社區一八九一年集資創辦崇仁醫院是因為全球爆發霍亂,菲律濱衛生設施不足,華人必須自救。而創辦華僑義山是因為西班牙殖民者禁止未洗禮改信天主教的華僑死後葬在天主教墳場,華僑面臨死無葬身之地的局面,鑒於當時的交通極為不便,遺體運回家鄉安葬並非易事,因此在甲必丹陳謙善等人的牽頭下,購買天主教拉羅馬墳場旁邊的空地,開闢為華僑義山。

  華人社區又在一八九九年創辦小呂宋中西學校,也就是現在仍然在經營的菲律濱中西學院,其創辦人是陳謙善的兒子,清政府駐馬尼拉首任總領事陳剛。陳剛在馬尼拉出生,被送回國讀書並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後被清政府委派到馬尼拉擔任總領事,負責處理華僑和西班牙殖民政府的事務,他也是中國派來菲律濱的第一代外交官。

  菲律濱華僑善舉總會近一百五十年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秉承先輩的壯志宏願,服務華人社區,堅持慈善事業,始終未違背“善舉”二字。

  大家都知道,海外華人社區有“三寶”或者三大支柱,即華文學校、華人社團和華文報紙。沒有這三個支柱,就無法構成完整和成熟的華人社區。目前我們菲律濱最活躍、發展的最好的是華人社團,有人非正式統計過,大大小小華人社團兩三千個,因此有人開玩笑說,王彬街掉下一塊招牌,定會砸中一個理事長。

  至於華文學校,目前全國仍然有一百多家華文學校,雖然良莠不濟,但依然能兢兢業業,傳承中華文化。大家都知道,華文教師的待遇不高,面對昂貴的物價,靠教書養活一家是不可能的,因此華社集資補助華文教師的薪資和福利,成立多個基金會讓有困難的教師申請補助。

  惟最辛苦,政治風險最高,最難做的華文報紙是最不被華社重視的。要知道,華文報工作都是晚上,一般要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甚至更晚,以確保隔天有報紙可讀,全年幾乎無休,只有四天不出報紙,聖周兩天,聖誕節一天,元旦日一天。

  華文報紙是聯繫華人社區最重要的通訊工具,雖然部分現在已被微信、Viber等取代,但就如商報社長于慶文說的,報紙是歷史的記錄者,一百年、兩百年後,它依然能給後世研究歷史、研究當代社會和文化的學者提供非常寶貴的資料。因此全球很多圖書館、博物館仍堅持收藏報紙並將它們數碼化。美國國會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菲律濱亞典耀大學等,都珍藏有華文報紙。

  但面對這麼辛苦的一份工作,其薪資和福利待遇卻遠遠不如華文教師,甚至被很多人譏諷為“乞丐”,原因是部分華文報從業人員因生活需要,大肆收紅包,甚至開口討錢,但相信這些人是少數,多數員工數十年來依然是兢兢業業堅守崗位,只為給讀者帶來最新最準確的消息。

  話說回來,菲律濱華僑善舉總會意識到這一點,日前跟各大華報、電視台簽署華文媒體福利協議,為華文媒體從業人員提供醫療和喪葬福利如下:

  根據華文媒體從業員醫療優惠協議備忘錄,凡任職五年及以上華文媒體從業員,可享以下優惠:

  一、在菲律濱中華崇仁總醫院暨醫療中心的醫療服務項目方面:化驗、住院、檢測等,以及凡屬崇仁總醫院的設施和儀器與醫療藥品,均可提供25%折扣。如果是攜有合格長者卡(Senior卡)或殘障者卡(PWD卡), 除享有應的折扣外,再給予20%折扣。(惟不包含醫生費,可自行與醫生商量)。

  二、在中華崇仁醫科學院方面,凡直屬子女報讀中華崇仁醫科學院任何學科,均可享有50%折扣的學費優惠。

  三、在華僑義山方面,凡屬華文媒體工作逝者,可申辦免費火化,可申辦免費骨灰安放。

  四、以上優惠辦法將長期執行,若有特殊情況,將由董事會修改或調整。

  菲律濱華僑善舉總會不忘初心,關懷華文媒體工作者,提供優惠福利,筆者在此表示感謝。

  二零二四年十月九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