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志:簡介溫陵氏詩文選《那年那天》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0月09日 01:40
菲華著名儒商、作家溫陵氏詩文選《那年那月》,由菲律賓莊茂榮基金會出版,列為【心誌叢書】之24。
菲律賓莊茂榮基金會的【心誌叢書】系列已經出版:之1:李泉山《山澗泉聲》。之2:鍾藝《朗園·千島·神州》。之3:施文志著、施華謹菲譯、Marne L.Kilates英譯《解放童年》中菲英三語詩集。之4::王仲煌《拈花微笑》。之5:蔡介川《八連孩子的心聲。之6:老油條《笑罵江湖》。之7:莊紫棟《寸草心》。之8:蘇榮超《遺失》。之9:劉少宏《人海百態》。之10:老油條《塵緣蒼茫》。之11:南山鶴詩選、陳默詩選。之12:施文志詩集《是我》。之13:施華謹翻譯《詩在千島上》中菲雙語詩集。之14:鍾藝《歲月記憶》。之15:吳梓瑜《岷灣絮語》。之16:醺人《譯諸子百家》。之17:阿占詩文集《雲淡風輕》。之18:弄潮兒小詩三百首。之19:小鈞詩集《想想》。之20:浩青詩選《音》。之21:蘇榮超著 曾文明譯《詩寫菲律賓》。之22:許今棟《壺裹乾坤》。之23:施文志八行詩集《抱抱》。之24:溫陵氏詩文選《那年那天》。
菲律賓莊茂榮基金會董事長莊金耀先生在《心誌叢書序》:菲華文藝開始萌芽於菲律濱華人社會形成初期。《公理報》在其正式出版那年的十一月開始設有副刊後,隨後,相繼創辦的華文報都設有副刊,因此,推進了菲華文藝迅速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前,有許多熱愛寫作的青年人,投稿到各華文報副刊去發表。抗戰勝利後,文藝社有如雨後春筍,菲華文藝相當活躍,持續了近三十年。馬可斯總統實行軍事統治,各華文報刊被迫停刊,因而菲華文藝活動冬眠了十多年。
馬可斯總統在一九八一年解除軍統,《世界日報》創刊,設有文藝副刊,吹起文藝春耕的號角。隨後,《聯合日報》和《菲華時報》也跟上,菲華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了。一九八六年二月,人民革命成功,柯莉‧亞謹諾總統恢復民主政制,新聞出版恢復自由。菲華文藝的活動,一片欣欣向榮。當時的《聯合日報》、《菲華時報》、《世界日報》及《商報》,都為菲華文藝活動的蓬勃發展,發揮促進作用。這些報刊分別提供園地及版位,讓各文藝團體及眾多寫作人士發表他們的作品。《商報》的“大眾論壇”是廣受歡迎與珍愛的園地,隨後,《世界日報》開闢了“大小廣場”副刊,擁有廣大讀者。
幾十年來,菲華文壇先後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作家,各文藝社、各報社,各基金會及作者個人,曾先後出版了數以百計的作家選集或個人文集,流行於世,使菲華文壇呈現一片頗繁榮的景象。這對弘揚中華文化,及提高菲華社會的生活素質,都有積極的作用。
莊茂榮基金會是為紀念先嚴茂榮公而設立的,先嚴生於清光緒末年,早歲在家鄉上過幾年書塾,受過中華文化的薰陶。十來歲南渡菲島,在先祖汪勝公和同鄉族人合夥之永和珍糖餅店工作。戰後家族事業有所發展,先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創協裕紙業公司,經營紙料。至今已六十多年,仍然健康地營運,由第三代負責管理,第四代已經參加工作。他一生勤儉,敬業樂業,大公無私,克己待人。事業漸趨穩固後,他熱心公益事業,對宗族事務尤其熱衷,經常為族人排難解紛,深受族親擁戴,曾任菲律濱錦繡莊氏宗親總會理事長。
一九五九年,在家兄杰樹的倡議下,先嚴邀集友人合創立高紙業公司,擔任董事長。我於一九六一年九月自香港來菲,翌年四月開始在公司學習工作。因為股東眾多,人事複雜,經歷許多波折,幾番改組,至七六年秋,公司業務開始由我負責主持。四十年來,兢兢業業,艱苦拚搏,在諸同事及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穩步成長,立高集團成為菲律濱市場主要的紙品供應商之一。這都是在先嚴辛苦創建的事業基礎發展起來的,在先嚴逝世三十週年的今天,更感念他一生對家族輝煌的貢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是詩聖杜甫的名言。誠然,寫作人長期的精神勞動,若能把自己的力作結集成書,乃是他們的夙願。有感於此,此番莊茂榮基金會出版《心誌叢書》系列,意在讓具有菲華特色的文學作品得以結集傳世,為菲華作家的心血結晶略盡棉力。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有益社會,富有意義,何樂而不為。
【心誌叢書】之24:溫陵氏詩文選《那年那天》,分為八輯,收錄詩文一百六十多篇,共十四萬字。
中國作家宓月為《那年那天》寫序《在大海的那一邊》——序溫陵氏新著《那年那天》:每次到海南島,漫步在海邊,我就會想起大海那一邊的溫陵氏先生。我們第一次見面就在海南島。
2008年2月下旬,由中外散文詩學會主辦的“南麗湖國際散文詩大賽”啟動儀式在海南省定安縣的南麗湖舉行。 我是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負責會務安排和接待。溫陵氏先生作為海外代表和嘉賓參加。那時恰逢寒潮,海南島並沒有想象中的熱,晚上外出還需穿一件薄外套。到三亞采風時,天氣炎熱起來,但是,溫陵氏仍然給我如沐春風的感覺。他的衣著任何時候都整潔得體,襯衣永遠如剛熨燙過一樣,領口、袖口扣得整整齊齊。哪怕到了烈日下的海邊,他也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挽袖挽褲地“放飛自我”。他面容潔淨透明,說話輕言細語,完全顛覆了我對熱帶人的想象。溫文爾雅、謙謙君子是他給我的最初印象,也是從未改變過的印象。溫陵氏是傅成權先生的筆名。他跟我說,溫陵是泉州的古稱,我是泉州人,所以取筆名溫陵氏。當年,他為了 生活去海外打拼,轉眼間,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他也由英俊少年變成了兩鬃染霜的長者。如今,他在菲律賓紮根下來,開枝散葉,事業有成,卻唯有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始終沒有改變。祖國有難時,他積極配合當地華人華僑伸出援手;知道祖國取得的每一次重大進步,他都會興奮得像個孩子。他為汶川大地震而痛心疾首,為香港澳門的回歸而歡欣,為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而自豪。盡管身在異國 他鄉,他對祖國,尤其是家鄉泉州的牽掛,從未間斷。他把這顆赤子之心愛國之情揉在他的字裏行間,於是就有了 《那年那天》這部詩文集。
《那年那天》共分八輯,第一輯主要抒寫鄉情故土情懷,從祖國的內蒙古到寶島臺灣,記敘的是他的所見所聞所感,尤其是故鄉福建泉州的人和事,無不飽蘸著他深深的惦念和牽掛。第二輯主要抒寫華僑華人的生存境遇和情感困境,這其中既有夾在門扇縫中進退失據的尷尬,更有 一生都“解不開的故國情結”。第三輯主要以自我為觀照,,抒寫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之間的關聯。第四輯主要抒寫一代又一代華人華僑在他鄉為華文教育、文化交流、中華強國默默所作的貢獻;第五輯寫中華文化傳承之孝道、中醫 觀;第六輯是懷念篇,也是陪伴他精神成長的良師益友的。第七輯是他寫的詩歌與歌詞作品;第八輯收錄的是文朋詩友對他為人為文的評價。
這八輯,從不同側面結構出了溫陵氏的精神版圖。他以一個長期定居海外的老華僑的視角和親身經曆,真實地展現了一代又一代華人華僑對祖國的關注、關心和眷念,,他們為了子孫後代不忘“做一個中國人”,自覺投身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開展華文教育中去,這其中就有菲律賓 華人外交官員周清琦、劉海量華文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劉海量、菲律賓華文教育改革先行者、華教中心創始人顏長城、菲華商聯總會副理事長施東方、十七年隱姓匿名累計捐資兩千三百五十八萬二千元披索獎勵華校優秀校長和模範華語教師的“宿霧無名氏(引叔)”施維鵬老先生、菲華作家廖振源、林鼎安……等等。
有人說,從一只腳踏出國門那一刻起,你就深深明白了“愛國”這兩個字的深刻涵義。一個強大的祖國,是海外遊子在國外是否有尊嚴和安全的保障。讀著《那年那天》,我似乎明白了,緣何在溫陵氏身上葆著溫文爾雅的氣質,那是他悉心呵護和傳承的中華文化滋養出來的氣質!
讀溫陵氏的文章,讓我深刻理解了“文如其人”的內涵,也讓我明白了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在他身上體現得如此豐沛。他的文字簡潔、純粹,娓娓道來,沒有任何雕飾痕跡,完全是真情的流瀉、生命的感悟和睿智的火花。這些作品編織出了他生命最厚重的底色:永不褪色的家國情。
2010年8月,在溫陵氏的全力推動下,在中國駐宿霧總領事何時敬、宿霧文華大酒店總經理何安頓和宿霧華社名流賢達的共同見證下,中外散文詩學會第一個海外創作基地“菲律賓宿霧創作基地”正式簽約,2018年掛牌運行。 從2010年10月開始,溫陵氏和我在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華文大報菲律賓《商報》共同主編“中國當代散文詩作家作品 專欄”,每周一期,每期推出一位中國散文詩作家作品。 到第101期,我們把專欄更名為“中國作家作品選粹”,不 再單純地刊發散文詩作家作品。迄今已推出639期,六百多位中國作家詩人。溫陵氏把每期報紙專欄仔細裝訂成冊保存起來,即使新冠疫情期間也沒有間斷過。在我主編的《散文詩世界》雜志上,也推出了“東盟廊”專欄,重點刊發 溫陵氏推薦的東盟十國的作家作品。十多年來,我們每周都在聯系,討論專欄稿子。雖然編選稿件異常繁瑣,也沒有任何回報,不帶任何功利目的,但我們都沒有想過停下來。這是我和溫陵氏心照不宣的默契:只要能為中菲文化交流做一點事,我們就不會輕言放棄。我們的堅持是因為愛,因為對文學的熱愛。文學傳遞的情感和思想是無國界的。文學的溝通交流,更能產生共 鳴。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文學的世界性功能愈發凸顯。有人說,中國文學要走向世界。我認為,文學更應該走向彼此,因為彼此都是世界無法分割的一部分。 閱讀中國文學作品,閱讀菲律賓文學作品,都是彼此了解 的最佳途徑之一。2012年,我們從九寨溝參加筆會回到成都,溫陵氏接受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華人世界”欄目專訪,專訪的 主題用的就是溫陵氏的一句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生命因為愛而精彩,文學也因為愛而有了深度和寬度。
當時,電視專題欄目組決定把溫陵氏的居家場景放在我家拍攝,為了模擬菲律賓的生活場景,我們齊心協力地把我家好好收拾布置了一番。節目播出後,效果非常好,沒人看出“破綻”,我擔心影響“國家形象”的事也沒有發生。2018年7月,我再次到宿霧,在溫陵氏的家裏做客時才知道,那都是因為溫陵氏的指點。在溫陵氏的家裏,看到牆上掛的字畫,房裏陳設的書案、茶幾、飯桌,我感到特別的熟悉和親切,好像回到了自己家裏,一點兒沒有身在國外的感覺。溫陵氏的家還有供奉祖先的香案,大紅的中國結,觀音菩薩和關公雕像。 這些布局、裝飾和擺設,比大多數國人的家更中式,更有中國傳統味道。當天晚上 溫陵氏特意為我們一行安排了隆重的家宴,置了一大桌菲律賓菜,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他在《菲律賓菜世界第二》這篇文章中寫道,“宴客的最高規格是家宴,炭烤全乳豬、炭烤全雞(放山雞)、清蒸紅膏鱘、椰葉裹飯團(Puso)必不可少。手撕手剝手抓,無拘無束,飲收藏多年的好酒,放蕩形骸。”
當溫陵氏帶我參觀位於宿霧郊外的定光寶殿時,我好像置身於國內的某座道觀。這是一座當地華人華僑捐資修建的祭祀中國思想家老子的道觀,雕飾有龍鳳圖案大殿屋簷,中文的匾額,建築風格也是典型的中式建築,與國內的道觀無異。
溫陵氏跟我說,“旅居菲律賓50年,以一個老華僑的平常心看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菲律賓華人社會和海外華 人華僑,忠實的記錄並保存下來,這是我一生的心願。”50年前,他帶著至愛的書《基度山恩仇記》漂洋過海,到“在異國他鄉我有了書櫥”,溫陵氏從未放棄打造和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他筆耕不輟,不僅結集出版了《霧島濤韻》 《過去未來共斟酌》等作品集,也身體力行,“通過文化交流來推動心靈的交流、思想的溝通和感情的交融,讓中華 文化真正撥動外國民眾的心弦,從而為中國贏得更多的理解和認同。”(《請多關注海外華文文學》)當然,對客居他 鄉、漂泊海外的人來說,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灑脫,也有難以排解的“鄉愁”和無奈。
誰也無法預測,一篇文章、一本書、一個故事會給人們帶去怎樣的體會和感動,給予人們怎樣的生命能量和心 靈啟發。當傅成權的身份由中國人轉變為華僑,當傅成權用溫陵氏的筆名寫下自己的生活經曆和人生體驗,浩渺的大海再也不能將他與祖國分開。是為序。
(宓月,作家、詩人。中外散文詩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四川天府新區作家協會主席,成都市文學院簽約作家。著有散文詩集《夜雨瀟瀟》《人在他鄉》《明天的背後》、 長篇小說《一江春水》、詩集《早春二月》、人物評傳《大學 之魂》等。)
【作者簡介】溫陵氏本名傅成權,菲律賓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中外散文詩學 會菲律賓宿務創作基地主任。已出版《霧島清湖》、《過去未來共斟酌》詩文集,主編《有了愛,就有了一 切》文選:合編《永遠的無名氏》大型畫冊。作品散見於《菲華文學》、《散文詩世界》、《上海歌詞》、《福 建歌聲》、《泉州文學》、《豐澤文 學》、《閃小說》、《火花》、《滇池》、 《鴨綠江》、《岷州文學》、《江陽文 藝》、《秋水詩刊》(臺灣)等文學雜誌。作品入選《中國散文詩年選》、 《中國年度優秀散文詩》、《中國最 文詩百年經典》、《中外散文詩精品 解读》、《2020中國年度作品——收 文詩》、《中國散文詩(2020)》、《世界 華人詩歌精選2020》美國)、《海外華 人詩歌精選2020》(美國)、《海內外 華語詩人自選詩2021》、《新世紀束 南亞華文問小說精選》《新世紀東南 亞華文小詩精選》、《菲中作家作品 選》《中國詩人生日大典》等暢銷書。
CCTV4 [華人世界]“華人故事”:2012年3月20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華人世界”欄目推出了中外散文詩學會副主席、中外散文詩學會菲律賓宿霧床作基地主任、著名華人作家傅成權筆名温陵氏)的專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該節日一經播出,收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許多人寫信或致電該欄目,表達自己的感動之情。傅成權先生早年離家去海外打拼。19年不曾在母親面前盡孝,事業有成之際,母親的白髮震撼遊子的心窩。 他不禁感慨:“江山是銀,母親是全。”“衣餡還鄉並不意味著成功,承歡楼下才是對母親最好的报答。”“天下名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道。”如今,傅成權先生的母親已駕鶴西去,他把對母親的這份愛傾注到了對祖國的大愛之中,這些年來,他一直致力於將中國文化推介到菲律賓、他覺得,推介青及華文教育,還是要從傳播中華文化入手,在他的努力下。
菲律賓華文大報《商報》開專欄,並與宓月一起擔任主編,推介中國優秀散文詩作家和作品,他經常將國內一些作家的佳作推薦到菲律賓《世界日報》上發表、而自己一直堅持華文寫作,在國內外許多報章發表,還自費編輯出版了一本反映母親、親情的書《有了愛,就有了一 切》。從傅成權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老華僑做的一個拳拳愛國之心,那麼純粹,那麼令人動容。原載《散文詩世界》2012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