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小華:被遺棄的瞎母(下)

2024年06月10日 23:5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6月10日 23:52

  瞎母從不習慣成習慣,說習慣也會觸礁。她生活在黑暗裏,不知白晝或黑夜,憑著收音機和手機上的頻道所播出的節目辯別日期和時間,一天裏固定唸經,聽音樂,等待有人打電話來問好,她本性建談,從閒聊中知道社會現象、鄰居動態,從傳媒和朋友交談中充實智囊,安慰自己沒被人遺忘,感受些被關懷的快樂。

  好老師的她,教育出一群好學生,幾位有情有義的學生感念老師當年亦師亦友地教導,了解盲目獨居的辛苦,在新冠瘟疫肆虐時期,人際來往斷絕,好學生每天打手機問好,兩年多來每週僱快遞送食物、日常用品、藥物給老師,老師的銀行簿交給學生保管,由學生幫忙付還房租、水電費及其他費用,她修得好福氣,竟有學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地關懷她的起居。

  依她的請求要我買一個小型電飯鍋給她,我即刻帶飯鍋和一些素食去探望她,居室沒有隔間,室內物件一覽無遺。好憐惜她佝僂衰老了些,她依坐床沿,眼前靠牆有兩張桌子,一桌擺放碗筷、杯子、保溫罐和各樣各色的中西藥石,一般神壇是箝掛在牆壁上,一桌供奉神祇,神祇中西合璧,有觀音菩薩、有聖母瑪麗亞。整個斗室家具齊全,一些電子器的東西都高擱不用,像微波爐、電熱器、電烤箱等等,因看不見怕按錯鍵子起火燎,難怪她要一個老式的小電鍋,只要在鍵盤上一按就可烹煮。

  整個居家是髒兮兮的,我拿起掃帚、畚箕、抹布稍微清掃,尤其是積聚在牆角、桌椅下的塵垢,掉在地上的菜餚、床底下的堆積物全部清理。我問:“為何不請人打掃”,她說:“我看不見,怕人乘機偷竊,曾經有被偷過”。我們打開話匣子,她滔滔不絕講昔日我們常在一起的趣事,她收斂笑容苦訴被兒子遺棄的委屈,我慰語相勸,鼓勵振作,她沉默地眼淚串滴衣衫,霎時,我真體會到盲人身不由己的困難和悲痛。

  告別時感覺語言是多餘的,我握緊她的手一句“保重”,轉身打開門,走進停泊的電梯,思潮隨著電梯從十樓直降——直降——,我跨出電梯,沉重的腳步走出摩天大廈,溶入在攤販雲集的街道,熙來攘往的人群,旋轉不息的車輪捲起我密麻思惟,感悟不一樣的身世,不一樣的生命歷程——。佛教所說的業障:苦樂乃隨因緣果報而至,過去生所造的業,今生受者是。

  父母生兒養女一輩子,為的是“養兒防老”,一旦老弱病殘時有子女可依靠,可是,長大了的子女,並不如所願,感覺年邁的父母是累贅。近幾年來,僑社發生多起孤零老人宿居街頭的案件,願天下子女能感受禽獸報恩之德:“牛有舔犢之意,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

  2023年某一天,突接噩訊:盲母住院急救。事因她的學生打電話,許久沒人接,她們急忙趕去查看,見她昏迷倒地,急呼救護車送醫院,就這樣住院醫療一個多月沒再回家。聰敏的學生起筆在手機傳播訊息:孤伶老師病危急需醫藥費,敬請社會人士支援。沒想到一呼百應,社會團體,學校、級友會、同學慷慨解囊。老師於2023年6月20日往生,孤伶寡母沒有子息送終,感恩崇仁醫院仁慈,醫藥醫生全部免費,醫院協助把大體移至華僑義山火化,骨灰入甕後捧進公德堂安葬,一切的繁瑣事由崇仁醫院和善舉公所代為處理,公益事業到家的善舉公所,善哉善哉!

  難以相信的是寡情薄義的兒子,母親住院到逝世都沒有來探望母親。情何以堪啊!

  事後我們把社會大德所捐獻的餘款捐給善舉公所,幫忙有需要幫助的人。

  弘一法師說:別人怎麼對我們是他的因果,我們怎麼對別人是我們的修行。(全文完)

  2024/06/0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