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王強:見證泉州與印度洋沿岸交流的石雕藝術

2024年01月30日 22:2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1月30日 22:21

  歲月沉寂,只有石頭能夠述說歷史。回溯泉州自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以石刻為主,尤以惠安石雕工藝享譽盛名。惠安石雕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末期,起源於五代時的閩將“青山王”張悃。張悃率領軍隊駐紮青山,鎮守邊陲,其大部分部下來自中原,帶來了中原的技藝。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技藝逐漸傳授至崇武和惠安全境。在唐代,達官貴人注重厚葬,泉州境內留有眾多石刻,包括歷代文官、武士、虎、馬、羊等園雕和蓮花浮雕。其中,王潮墓的石雕作品是惠安現存最早的石刻。至今保存的宋代修建的洛陽橋和東西塔上的石刻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些作品展示了當時高水平的石雕工藝,凸顯了古代石雕技藝的卓越水平,同時反映了多元文化交流的痕跡。

  距離泉州開元寺幾公里的石筍公園中央聳立著一座數米高的石柱,當地人稱之為“石筍”,據說它象徵著古印度生殖崇拜的濕婆林加。這是印度商人在泉州活動留下的最早歷史遺存之一。

  中國與印度洋沿海的交流最早的文字記錄源於印度高僧拘那羅陀(Gunarata),漢名真諦三藏(Tipitakacariya Paramattha)。南朝梁大同十二年(546年)八月十五日,拘那羅陀抵達南海(今廣州),陳天嘉二年(561年)在泉州梁安古港上岸。他原計劃從泉州梁安港乘坐大船返回故鄉,但在泉州太守和眾弟子的挽留下,暫時留在泉州,住在港口旁的一寺廟中(當時名為梁安郡建造寺,宋代改名為延福寺)。在此間的一塊石頭上,他完成了《金剛經》初稿。天嘉三年(562年)九月,他啟程自梁安,泛舟西引,行至廣州,在廣州譯經講法,歷時八載,直至陳朝太建元年(569年)圓寂。此外,中世紀旅行家如馬可•波羅和伊本•白圖泰也生動描述了泉州與印度南部繁盛的貿易場景。

  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舊名為“馬德拉斯邦”,位於印度德干半島東南部,南臨印度洋,東接孟加拉灣,西與卡納塔克邦和喀拉拉邦接壤,隔保克海峽和馬納爾灣與斯里蘭卡相望。它在古代印度洋商業貿易中扮演著關鍵的中轉站角色,吸引了中國海商和阿拉伯海商進行遠航貿易,經常在此停留進行船舶維修、轉乘和貨物採購。在宋元時期,印度東南沿海先後屬於注輦王朝和潘迪亞王朝的轄區,與泉州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

  納加帕蒂南,又譯納格伯蒂納姆,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個港口城市。《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中譯作那伽缽亶那,元代汪大淵的《島夷志略》將這裡稱為“八丹”和“土塔”,因為當時這裡有一座中國磚塔。在1350年,汪大淵記錄了南印度帕坦平原上的一座泥磚混合結構佛塔,塔下尚存一石刻,用漢字記錄了中國海商建塔的年代:“居八丹之平原,赤石圍繞,有土磚甃塔,高數丈。漢字書云:鹹淳三年(1267年),八月畢工。傳聞中國之人其年販彼,為書於石以刻之,至今不磨滅焉。土瘠,田少。氣候半熱,秋冬微冷。”

  這座塔在注輦王朝(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279年)統治期間,於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由在納加帕蒂南居住的中國商人社團捐資建造。1725年,歐洲旅行家瓦倫丁參觀並記錄了這座佛塔。瓦倫丁稱之為“中國寶塔”的這座磚結構建築。根據研究記錄,1846年,英國官員沃爾特•艾略特請求對該塔進行測繪,測得殘高30米。1856年3月,該塔旁磚房的地窖出土了五尊佛像,其中四尊是青銅製品,一尊是陶瓷材質的。1867年,耶穌會傳教士報請英國政府批准拆毀了該塔。

  元代時,泉州與南印度的貿易達到了巔峰,《元史》記錄:“自泉州至其國(馬八兒國)約十萬里。” 元代的使節和航海家多次往來於泉州和馬八兒國之間,密切的政治往來為海上貿易提供了保障,促進了泉州與泰米爾商人之間的商業關係。這一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匯聚泉州,帶著各自的信仰,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印度教。他們在泉州建造了富麗堂皇的清淨寺、教堂和祭壇,成為這座國際大都會的一部分。

  元末的大變亂讓不少族群和宗教徹底離開了泉州,只留下些許遺存。雖然印度商人元代在泉州建築的番佛寺早已毀於歲月,但在南教場等地出土的大量精美石刻表明其可能是番佛寺的遺址。這些石刻被移至佛教寺廟,如開元寺和天後宮,成為寺院裝飾石刻的一部分。這些元代泉州印度教寺廟和祭壇的建築構件具有精湛的雕藝,以毗濕奴和濕婆的故事為主題。這些構件通過融合泰米爾地區的紋飾和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展現了泉州與泰米爾地區在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依據。

  在對泉州中世紀印度教石刻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泉州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後面明代萬曆年間地震後洪武年間重修時移入的印度婆羅門教風格石柱等石刻。這些石刻包括16幅描繪印度教傳說故事的浮雕,為研究古代泉州印度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線索。這些印度教石刻與佛教寺廟和諧統一,構成了泉州獨特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展示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石刻藝術。此外,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收藏的印度教毗濕奴雕像,以及其他出土的泰米爾印度教石雕,都展現了宋元時期泉州石雕藝術與印度教元素完美融合的精妙之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