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藏在历史旋律中的巴蜀乐舞文物 因何见证古今文化交流?

2024年05月20日 09:4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20日 09:46

  在四川众多的博物馆中,种类繁多、形制多样的乐舞文物在展品中独树一帜,彰显着古代巴蜀文化的璀璨风采。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成都博物馆副馆长黄晓枫、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介绍巴蜀乐舞文物背后跨越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脉络。

  【解说】在四川众多的博物馆中,种类繁多、形制多样的乐舞文物在展品中独树一帜,彰显着古代巴蜀文化的璀璨风采。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成都博物馆副馆长黄晓枫、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介绍巴蜀乐舞文物背后跨越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脉络。

  【同期】成都博物馆副馆长 黄晓枫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川渝地区比较丰富的和乐舞相关的文物,(第一时期)应该是在秦汉,尤其是汉代。当时杜甫他曾经到成都的时候,他写过“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它是(记载在)诗词里面的乐舞成都。就(不难)发现从唐代到五代(十国),整个成都当时的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实际上一直都是处于非常兴盛的这样一个发展的状态。

  【同期】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 肖飞舸

  尤其是先秦时期,川渝地区的这种乐舞文化,可能它的个性会多一些,它体现那种万物有灵、比较有生命力的、不受约束的这种奔放的会多一些。然后到了两汉时期,它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游戏的状态,很放松,你能看到其实艺术文化是对经济生活的一种反映。到了唐宋的时期,你会发现它跟中原文明,跟我们中华文明融合得更近了,唐宋时期的乐舞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文气更足,它更有文韵。

  【解说】秦并巴蜀后,大量移民进入该区域,促使巴蜀与中原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乐舞文物也见证了古代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

  【同期】成都博物馆副馆长 黄晓枫

  秦并巴蜀以后,然后紧接着统一六国。大一统的这个前提下,整个乐舞它(出现)相互交流趋同的一种现象,我们是能够从一些文物当中去看(出)一些交流的线索的。中原地区洛阳博物馆,那个叫“七盘(女)舞(俑)”的这样的一套(文物),就是有一个跳舞的人,它前面有七个像“盘鼓”一样的,应该是乐器、舞蹈类的装置,这个就和我们(成都博物馆馆藏)的“盘鼓舞俑”非常接近。包括我们也可以从画像砖上面,看到它们舞蹈形态的接近,包括它们服饰的相似。

  【解说】在巴蜀乐舞文物中,同样可以发现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痕迹。

  【同期】成都博物馆副馆长 黄晓枫

  永陵的“二十四伎乐”和我们成都博物馆现在在三楼展厅的赵廷隐墓出土的彩绘伎乐俑都是前后蜀时期,五代十国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出现的这样一批特质非常鲜明的乐舞形象。“二十四伎乐”和赵廷隐墓出土的彩绘伎乐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是汉乐和胡乐的这样一个组合。那么汉乐,比如说笛子、排箫、大鼓等等之类的,这些是典型的汉乐。那么还有一类就是比较典型的胡乐,包括琵琶、答腊鼓,这一类的乐器它就是典型的从中亚,西亚,西域流传过来的这一批乐器。

  【解说】近年来,四川出土的说唱俑因为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的开朗造型在网络上走红出圈。一些文创设计师还以说唱俑为灵感,设计出一系列现代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产品,使得巴蜀乐舞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同期】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 肖飞舸

  川渝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乐舞)文物来体现,第一个就是它深刻地体现了四川地区人的这种乐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在那么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始终体现出一种乐观的精神。所以我觉得是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它本身的形式很有特色;第二个是它的内涵很丰富,可以让人持续地产生兴趣;第三个是现在的传播我们也注意了,就是更加地用当代的这种传播语言和传播方式去进行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

  中新社陈选斌 杨予頔 四川成都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