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鴻:故鄉在泉州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3月13日 00:08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每當我聽到《橄欖樹》這首歌,總是浮想聯翩,想起我的故鄉。
故鄉,不僅僅是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承載著人生記憶和情感寄托的地方。通常人們把故鄉理解為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或者說是祖籍所在地,其實故鄉也指一個人長期生活居住過的地方。一個人出生只有一個地方,而長期生活居住的地方則可能有很多。可以說,現在很多人都不生活在搖籃血跡的那個故鄉,而是遠離故鄉,甚至生活時間比在故鄉還長。《橄欖樹》的詞作者三毛出生在重慶,後到寶島台灣,還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又移居加那利群島。難怪她寫出“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而對華僑,如果問他你從哪裡來,他會說我的故鄉在遠方的中國。
我現在也不生活在出生的故鄉。我的出生地在南安官橋鎮的一個村莊。小時候父母在外工作,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故鄉的山水滋潤了我,奶奶的疼愛養著我,還有小夥伴陪伴著我。在故鄉的6年,是我無憂無慮的童年。
7歲時,父母親將我帶到南安梅山鎮,他們在國光中學和國專小學工作。梅山是個小鎮,但卻因有陳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創辦的國光中學而聞名。在梅山,我上了兩年小學。國光中學那些穿著花花綠綠的東南亞華僑學生,讓我感受到外面的世界。
之後,隨著父親調往晉江安海養正中學,我們全家搬到安海。安海是一個千年文化古鎮,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在安海,我在養正小學畢業,又進入養正中學初中學習。安海的文化氛圍和積澱、養正中學嚴謹的學風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讓我受益非淺。
當我再半年就要初中畢業時,父母親又被調到泉州,也就是現在的鯉城區,我也轉學到泉州。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以其濃厚的文化氣息熏陶著我。而當我再有一年就要高中畢業、自認為有把握考上大學時,“文革”爆發了,停課鬧革命,我們上不了學了……
1969年,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潮中,我到德化山區插隊。在近兩年跟著太陽起、伴著月亮歸的生活、勞動中,我經受了鍛煉,也真正瞭解了農村、農民,體會到底層人民的艱辛,感受到他們的樸實善良。現在,當年的知青,都把插隊的地方稱為第二故鄉。
離開山區農村,我被調到建沒中的山美水庫。山美水庫地處南安,我參加了水庫建設,水庫建成後又成了水庫的管理者。在山美,我工作了31年,把青壯年歲月獻給了泉州人民的“生命庫”,水利水電也成了我的終身職業。
在我將要退休的前幾年,我被調回泉州市區,還是干老本行,直至退休。如今,退休後的我,戶口在鯉城市,居住卻在豐澤區。
我這一輩子,從童年到老年,生活、工作的地方圍繞了大半個泉州。如果將長期生活居住的地方稱作故鄉,南安、晉江、德化都可稱為我的故鄉,我在這些地方學習、鍛煉、成長、成熟。若有人問我從哪裡來,我會說從南安、晉江、德化來,而且總會幻化出這些地方的標誌性建築:老家爺爺蓋的熟悉的小樓、梅山國光中學漂亮的新華樓、安海聞名的安平橋、德化山村我們集體戶住的老舊木屋、山美水庫的萬頃碧波……如李流芳詩曰:“男兒少為客,不辨是他鄉。”南安、晉江、德化、鯉城、豐澤都屬泉州,都是我的故鄉。說到底,我的故鄉在泉州。
(2025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