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劉萌:前路有高適,人生自豁達 ——讀《莫愁烈火狼煙,前路有高適》有感

2024年08月22日 23:5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8月22日 23:54

  在悠遠而輝煌的唐朝盛世,有一位詩人,他以筆為劍,以詩為馬,穿越了烽火連天的邊疆,也漫步於繁花似錦的京都,用一生的行旅與思索,勾勒出一幅幅堅韌不拔、豁達超脫的人生畫卷。他,便是高適,一個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的名字。

  初識高適,是從他寫給琴師董庭蘭的一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開始;瞭解高適,是從國風動漫《長安三萬里》那個與李白風格迥異沉穩少年的堅定眼眸開始;而真正走進高適,卻是從作家董領的筆下《莫愁烈火狼煙,前路有高適》這本國風隨筆集開始。細細翻閱後,瞭解高適這跌宕起伏的一生,才會真正明白《舊唐書》中“適以詩人為戎帥”這句評語裡所隱含的最高深意了。

  從布衣到封侯,從求丐到食邑七百戶,再到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用了六十餘年,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就像火山的驚艷,是曾在地下積蓄多年,才會在噴發的那一刻震驚世界;就像瀑布的壯觀,是曾流轉了很多彎路,才會在絕境處蛻變成新的風景。在一個人人都想少年成名,仰慕天賦異稟的時代裡,唯有高適,可以耐住寂寞,不忘初心,不斷磨礪,人生終得“大器晚成”的最好結果。

  喜愛高適,愛他的氣不餒。

  畢竟能像李白那樣才智超群,一出場就可以名動天下,引得貴妃研墨,力士脫靴,“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待遇,不是任誰都能有的。作為一個被遺忘了的沒落名門之後,那時的高適,跟普通人無異。多次參加科舉,名落孫山,舉薦被拒,報國無門,回鄉務農,又不擅農事。窮的都要當乞丐了,這樣的落魄,在盛唐詩人中也是獨一份的,實在令人唏噓。倘若換了旁人,恐怕早已消磨心志,一醉不起。但偏偏他是高適,是那個在農耕時也能一邊踩著水車,一邊讀書從不認命的高適。

  他將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段話詮釋到了極致,即使人生遭遇再多不幸,命運的轉輪也不能將他擊倒。他修身忍性,常年學文 習武,專注自我提升,終於在49歲時遇到伯樂哥舒翰,被舉薦為“左驍衛兵曹”,在其幕府擔任掌書記,隨同將軍一起出入邊塞,後又鎮守潼關。在安史之亂時局緊張時,出任淮南節度使,為國分憂,平定永王之亂,身先士卒,保家衛國,終獲赫赫戰功。由此可見,低谷時,氣不餒,永遠是一個人反敗為勝的堅韌秘籍。

  喜愛高適,愛他的心豁達。

  盛唐是一個國土遼闊,四夷臣服,萬邦來朝的時代,它所洋溢的是大氣、包容的格局,更是積極樂觀的進取精神。而這種特質,非身處於泥濘卻仍然仰望星空的高適所不能代言的。高適就是那種即便再貧困,也能甘之如飴豁達磊落之人。

  正如他與聞名天下的琴手董庭蘭分別之時那樣,即使一個是“斷了生路五十二歲的琴客”,一位是“年過四十尚躬耕”的落魄文人,兩人窘迫到“丈夫貧賤應為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他也還能在呼嘯的冷風中吟出“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言之語激勵友人。這種樂觀和自信,如寒夜的篝火,溫暖了將要離別的朋友,亦溫暖了書前讀詩的我們。

  “長歌達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後名。”做人當如高適,有豁達之心,即便無人賞識,也能獨自起舞。

  喜愛高適,更愛他的善為民。

  作為久負盛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不單單是個書生,也更是衝鋒陷陣的戰士。他跟隨哥舒翰這位名將出入沙場,將他的書與劍伸向了更遠的戰場。對於大部分“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文人來說,當過農民、詩人、戎帥的高適不僅能站在國家大局的角度,更是能時刻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他曾數次進言合併東西川,雖然唐肅宗當時沒有採納他的建議,但高適還是在自己任職的地方,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減輕百姓的負擔,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淋過雨的人才格外懂得為他人撐傘。不僅如此,高適還多次寫詩勸勉自己做官的朋友為百姓謀福祉,施仁政。後來不論他走了多遠,官做多大,也都始終在為黎民發言,時刻保持著牽掛國家命運的憂患之心。

  “誓當剪鯨鯢,永以竭駑駘”。他燃燒著的熊熊愛國之心,為民之情,深深感動著我。

  高適的一生,是行走與思索的一生,是堅韌與豁達並存的一生。五十年布衣困頓,十年飛騰達官,他從一個農民到一個統帥,再到一位高官,他用自己的一生身體力行,向我們證明,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境遇如何,哪怕遭遇再窘迫之事,也定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他留下的詩句,也如同璀璨耀眼的星辰,激勵著後人不斷前行,勇敢追尋屬於自己的那份理想高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