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蘇良進:酒文化漫談

2024年08月13日 23:0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8月13日 23:09

  每逢節日,家裡來了客人,一般待客禮儀是先上茶,午飯的時候必然以酒相待。朋友、老同學聚餐必然也要喝點酒,有些經商的工作應酬,還有生日宴、婚宴和各種答謝宴等等,都需要以酒相待。酒如同人民幣的親兄弟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相信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酒有著濃厚的感情。

  中國酒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釀酒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那時候人們把摘回來的水果放在石器裡,時間長了發酵,流出來的果汁感覺比較好喝,當然這是一種說法。另外一種說法是,古時候,人們儲存糧食時間久了,下雨天腐爛發酵,流出的液體香氣撲鼻,無意中釀出白酒。

  後來酒逐漸走上餐桌,成為人們飲食和交往中的一部分,邊飲酒邊吃菜、飯前喝酒成為待客的禮儀之一。酒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是酒具的的產生和發展,酒具種類繁多、材質數種,形狀和名稱也有多種。光名稱就有樽、壺、杯、盞、觴與斗等之稱,當然器型不同,用途也有所區別。自從酒走上餐桌,就成為宴請他人的重要飲品,酒也成為生活乃至人生的重要必需品。飲酒之後,人生百態盡出。有人在酒桌上做交易、談買賣;有人用酒拉關係、辦事、答謝他人;還有人人生失意,借酒澆愁等等。

  描寫酒的古詩詞佳句比比皆是,文章中寫酒的也有許多,酒在中國古文化中佔據著燦爛輝煌的篇章。曹操寫酒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大詩人李白寫酒的詩句就更多,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杜甫寫酒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蘇軾寫酒則是“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清照則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柳永則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到“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在古代,文人借用酒寫盡人生,刻畫出社會百態。

  酒能成事。在《三國演義》中,酒的故事有很多,如“煮酒論英雄”“溫酒斬華雄”“刮骨療毒”等;又如《水滸傳》中“武松打虎”事件中,武松憑著“酒壯英雄膽”的氣概打死老虎。在這些事件中,都是借酒辦事,酒能成事,酒是正面角色。楚漢戰爭之時。項羽謀士范增曾設“鴻門宴”意欲加害劉邦,無奈項羽不聽信范增之計錯失大好良機。這也是借酒辦事,但事情沒有辦成。

  在現實生活中,酒之所以能成事,是因為酒的確能拉近人的感情、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陌生人,喝酒之後酒熟悉了,加之“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求人辦事送兩瓶上等好酒,請個酒局等,則事就八九不離十能辦成。

  酒能也敗事。傳說李白既是詩仙又是酒仙,每逢酒後必作詩,並且酒後作詩文思才湧,詩必成。但成也酒,敗也酒,據說李白的孩子智商都不高,就是李白“酒後嬰兒”所造成的。《三國演義》官渡之戰中,袁紹部將淳於瓊守衛烏巢糧草,淳於瓊喝酒誤事,被曹操火燒糧倉,成為官渡之戰的轉折點。而在夷陵之戰之前,張飛也是喝酒之後鞭打部下,酒後被部下所殺。《三國演義》中這兩個飲酒誤事的事例在生活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生產生活中飲酒之後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危害,也是嚴查酒後辦公、酒後駕車的原因。

  喝酒見人品。酒在生活中佔據著很高的地位,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四樣東西 “酒、色、財、氣”,酒排在了第一位。酒、色、財、氣指的是酒精、美色、財富和習氣德行,生活中的這四樣東西又密切相關,經常相輔相成。我們家鄉的酒文化和風俗,在酒局中,往往勸酒,經常用來勸酒的一句名言是“酒品見人品”。意思是性格直爽的人喝酒不保留,而狡猾的人總是有所保留,裝腔作勢,與人交往不夠義氣,所以這句話勸酒非常奏效。“有酒不飲空杯去,洞口桃花也笑人。”意思是在酒局上不喝酒,非常可笑、非常遺憾。

  無論勸酒還是不勸酒,面對酒的誘惑,酒是檢驗一個人真實水平的試金石。酒後人生百態盡出,有的人酒後呼呼大睡,有人酒後吐真言,有人酒後罵街打架。酒,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而真正駕馭酒的人,不論酒量大小,在酒面前不失態、不誤事才是真君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