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濟衛:江天暮雪橘子洲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8月13日 23:09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這是我少年時期讀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詞中的詩句。那種“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旖旎與繁華,那種“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不羈和憂患,那種“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堅強與不屈,令人浮想聯翩心嚮往之。
我曾經兩度到過長沙橘子洲。第一次去是我從文聯到宣傳部不久的2008年,第二次是我擔任文旅局辦公室主任兼老體協副秘書長期間的2020年,但兩次橘洲之行的體驗和感受略有不同。第一次去是在遊覽完岳麓書院從愛晚亭下來後,自西向東沿著長沙市五一大道穿過橘子洲大橋到橘子洲的。第二次是從井岡山學習考察回來路過長沙直接到橘子洲的。第一次去時感覺毛澤東巨幅塑像前的廣場面積很大,沿著沙灘公園遠遠望去,青年毛澤東的巨幅藝術雕塑、問天台等景點盡收眼底。站在問天台極目遠眺,江天一色,煙波浩渺,一望無垠。第二次去的時候就有一些變化了,橘子洲景區出現了許多高大的喬木,廣場的面積明顯變小了,想必是後來種植的樹木擠壓佔去了廣場的空間。但是,透過車窗的玻璃,仍能夠看到橘子洲鬱鬱蔥蔥的蒼翠和碧綠。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的湘江中心,四面環水,由南至北,橫貫江心。站在橘子洲西望岳麓山,遠山如黛,滿目蒼翠;東眺長沙城,高樓林立,碧空萬里。據說明清時期瀟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是這裡。“春來,明光瀲灩,沙鷗點點;秋至,柚黃橘紅,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風戲雪”道出了橘子洲在季節輪迴時的妖嬈和嫵媚。
橘洲以盛產美桔而得名。早在明清時期,人們就在島上種植柑橘。春天到來的時候,橘花泛白,蜂飛蝶舞,江水瀲灩,沙鷗點點;暮秋時節,層林盡染,橙黃橘紅,橘香四溢。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橘子洲生長著數千種花草籐蔓植物,其中名貴植物就有143種。洲上除種植有柑橘數千株外,還有李子園、板栗園、茶園和枇杷、桃、梨、杏形成的經濟林,同時還傍生有山楂、彌猴桃、金櫻子、野葡萄、山海棠等成片的野生林果。
橘子洲久負盛名。據長沙舊志記載:橘洲生成于晉惠帝永興二年(305年),為激流迴旋、沙石堆積而成。原有桔洲、織洲、誓洲、泉洲四島,至清朝時期僅存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島,“望之若帶,實不相連”。今演變成一串長島,上為牛頭洲,中為水路洲,下為傅家洲。湘江水流平緩,河床寬闊,由于下游受洞庭湖水頂托,因而形成綠洲片片。最窄的地方橫約40米,最寬的地方橫約140米,綿延十多里,是湘江下游眾多沖積沙洲中面積最大的沙洲,被譽為“中國第一洲”。
但真正讓橘子洲名揚天下的,還是因為當年毛澤東在這裡寫下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詩。長沙是毛澤東早年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民國二年至七年(1913—1918年),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就讀,當時的毛澤東為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經常與同學一起游過湘江,到橘子洲頭開展各類進步活動。民國十四年(1925年),毛澤東從廣州回到湖南領導農民運動,寒秋時節,重遊橘子洲,寫下了《沁園春▪長沙》,因此,橘子洲才聲名大振。
1923年9月毛澤東從上海、廣州返回長沙開展工農運動,領導反對湖南省省長趙恆惕的鬥爭,跟湖南省省長趙恆惕結下了宿仇。1925年2月,毛澤東帶著妻兒回到韶山養病。趙恆惕得知毛澤東回老家韶山的消息後,于8月28日電令湘潭縣團防局逮捕毛澤東。在趙恆惕追捕下,毛澤東又秘密潛入長沙,在長沙待了近20天,先後會見了中共湘區、省工團聯合會、文化書社的負責人。9月他奉命赴廣州參與國民政府工作和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離開長沙前夕,毛澤東重登岳麓山,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傳世之作。
站在橘子洲頭問天台前,極目浩浩湯湯滾滾北去的江水,我們能夠遙想當年32歲的毛澤東,是怎樣在此思考擘畫中國的未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從他對“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蔑視與不屑,就能看出其王者的霸氣。我不禁想起了他當年在前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時,寫下的另一首《沁園春▪雪》,與《沁園春‧長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和驚人的相似之處。
兩首詞的開篇都是以景入情,借景抒情,描寫祖國的山河壯美,下闕則是抒發自己個人的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在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等歷代帝王,一番幾近于奚落的評價後,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為全詩的收筆。整首詩作黃鐘大呂,氣勢恢宏,這是何等的氣魄和膽略。這兩首《沁園春》詞作雖然寫作的年代跨越20年,但同樣都體現了毛澤東這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矢志改變舊世界,建立新中國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情懷與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