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美國正如何重塑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

2024年04月15日 23:1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4月15日 23:16

  

  中國南海研究院 胡  鑫

  “印太”作為一個地緣政治概念,已隨著美國印太戰略實施和地區聯盟體系的演變而逐漸顯化。近年來,美國在印太地區通過“小多邊主義”對華實施戰略遏制、構築對華圍堵圈,已成為其外交戰略主軸。隨著不斷的實質化與豐富化,美國印太“小多邊”聯盟體系持續整合與延伸,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強化聯盟體系結構、密織聯盟網絡。

  圖片

  當地時間4月11日,美日菲首次三邊峰會在華盛頓召開,旨在加強三方海上合作並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為美國拼湊遏堵中國的“小多邊”聯盟體系補齊了重要的一塊拼圖,重鑄所謂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同時也標誌著印太地區以美國為核心、以四邊安全機制為重點,以多組相互嵌套的“小多邊”機制為補充的網絡化和整合化的地區安全架構日趨成型。

  “內向性”聯盟體系的整合

  近年來,美國對其在印太地區的“輻輳式”聯盟體系進行了目標、結構和成員間全方位、立體式整合。

  一是目標“一致化”,將聯盟體系的共同目標統合為“抗衡中國”。二戰後,美國通過精心打造的雙邊同盟體系確立了在亞太地緣安全戰略架構中的主導地位。但這些“輻輳式”的同盟體系結構相對鬆散,缺乏統一的戰略目標。隨著中國快速發展並逐漸在地區展現影響,中美戰略競爭態勢凸顯。美國將中國界定為“戰略競爭對手”和“修正主義大國”,認定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意願並有能力改變現今國際秩序的國家”。通過鼓吹“中國威脅”製造戰略焦慮,將美國遏制和抗衡中國的戰略目標向下強加于其盟友,錯誤引導地區國家對中國形成共同的戰略威脅認知,逐步將印太聯盟體系實質化,並構建成一個“針對中國、制衡中國”的排他性地區戰略聯盟體系。

  二是結構“小多邊化”,將相對鬆散的雙邊同盟結構體系整合為多組穩定的“小多邊”機制。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機制為重點,積極推動美日印、美日澳、日印澳以及美日韓、美日菲等三邊的對話交流與合作。美菲日澳四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首次舉行防長對話發展到剛剛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未來也不排除整合為新“四邊安全機制”的可能。

  小多邊形式的合作相較多邊合作的靈活度高且難度較低,可以與原本以美國為主的雙邊同盟關係相互補充和促進,同時也是對“印太”和“亞太”地緣概念維度的整合,使“印太戰略”更實現了地區安全架構間的聯動。

  三是盟友間關係“網絡化”,加強聯動以實現美國對同盟國的整合和管理。在聯盟體系中發揮日本、澳大利亞等重點盟友“次軸心”的作用,推動盟友間的軍事安全對話與合作。日菲、日澳、日韓、日印、菲澳、韓澳等國家間均建立了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

  日本與印度建立了“特別戰略性全球夥伴關係”;日本、澳大利亞分別將與越南的雙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澳大利亞與印度將雙邊關係升級為安全合作夥伴;日本與澳大利亞簽署了《關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准同盟”關係;同時,日本與菲律賓也不斷加強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將簽署《互惠准入協定》提上議事日程,朝著建立“准同盟”關係的方向邁進。

  “外向性”聯盟體系的延伸

  美國在“向內”不斷整合印太聯盟體系的同時,也在“向外”尋求聯盟體系的擴展,在以該體系為核心的基礎上進行多層次延伸。

  首先,美國在地區傳統同盟關係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系列夥伴國和“准盟友”。

  2021年9月,美國與印度確定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在加強“四方安全對話”的區域集團合作、促進印太共同利益等方面達成共識。除了本地區傳統盟友外,美國還在與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合作中將越南列在首位,就在3月26日,美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美國防部發佈的《印太戰略報告》中,將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定位為東南亞的“關鍵國家”。

  其次,積極拉攏域外盟國介入地區事務,呈現出聯盟體系地緣“擴散化”趨勢。

  美國拉攏英國深度介入地區事務,與澳大利亞共同組建“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忽視地區國家對軍備競賽和核擴散的擔憂,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此外,將英、法、德等拉入印太聯盟體系,三國分別于日本建立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英國、德國分別與日本簽署《互惠准入協定》和《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推動雙邊關係向“准同盟”的方向發展。

  在美國的鼓動下,域外國家逐漸增加在本地區的軍事活動。2021年,英國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赴亞太,並宣佈在該地區永久部署兩艘軍艦。同年,德國也派遣“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前往亞太。2021年,法國與美日首次在日本海開展聯合軍演,德國也于2023年首次參加了美澳主導的“護身軍刀”聯合軍演活動等。

  圖片AUKUS正考慮拉攏日本加入,參與該框架第二支柱下的先進技術開發。截圖來自日經亞洲

  第三,聯盟體系議題逐漸從安全防務等高政治的單一議題,向經貿、基建、供應鏈、新能源等低政治且多元的功能性議題拓展。

  美國從2019年提出“藍點網絡計劃”(blue dot network)計劃,到2021年推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議,再到2022年啟動“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均旨在加強與盟友間的基建合作以對沖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產生的深遠影響。

  在供應鏈領域,2021年在美日印澳框架下成立了“四邊技術網絡”(QTN),再到2024年2月,“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四大支柱之一的《供應鏈協議》正式生效,美國試圖重塑在印太地區的供應鏈優勢,並削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地區影響。

  在科技領域,美國先是加入由韓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組建的以排除華為5G設備為共識的“技術俱樂部”,後又加入七國集團發起的“人工智能全球夥伴組織”,構建打壓中國戰略性技術發展的聯盟。2022年,美國又羅織了“芯片四方聯盟”(Chip4),企圖掐斷中國獲取芯片的渠道,將中國排除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之外。

  高低政治議題的拓展與交疊,使印太聯盟體系形成了更具跨領域性的小多邊主義,使其對華“脫鉤斷鏈”的強度和廣度都得到了提升。

  美國的戰略考量及未來趨勢

  美國在印太聯盟體系的實質化過程中,加強軍事力量部署、鞏固既有聯盟、搭建多組“小多邊”機制,以期拼湊對抗中國的“小陣營”,實現遏制圍堵中國的目的,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中美大國博弈和戰略競爭內容龐雜,涉及西太平洋海權、國際海洋秩序與規則、地區安全與主導權等諸多維度,某種程度上也是美國戰略決心和中國戰略雄心的較量,未來美國對印太聯盟體系的整合和拓展仍將持續深化。

  其一,美日菲三邊機制將得到確立和持續發展,警惕台海與南海聯動對中國造成的戰略壓力。

  美日菲合作的確立和深化,有望彌補現有“小多邊”機制的佈局缺失,重塑對華遏制“第一島鏈”,全面鞏固海上戰略封鎖。未來美國可能會繼續將美日菲和美日澳兩大機制整合為“美日菲澳”的新四邊安全機制,聯手日本和澳大利亞,從南北兩個方向強化菲律賓的軍事力量和戰略影響力。

  同時,美國已經計劃在菲律賓最北端、距離台灣島僅有100多公里的巴丹群島修建港口。4月5日,兩名美國陸軍高級工程師已抵達巴丹島準備建造一個人道主義救災倉庫,並將其作為即將舉行的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的一部分。隨著美菲軍事合作的深化,不排除未來巴丹群島港口軍事化和對美開放駐軍的可能,這將直接強化台海與南海局勢的聯動,對中國製造雙重戰略壓力。

  其二,警惕印太“北約化”和北約“印太化”的發展趨勢出現合流。2022年,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四個亞太國家領導人首次出席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美國計劃繼續邀請日本首相出席于今年7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北約峰會,美國的印太盟友與北約的關係變得緊密。

  此外,北約也試圖通過“全球夥伴關係”概念和“夥伴關係互操作性”倡議,與日韓澳新建立聯繫機制以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北約框架下的一些組織也積極吸納印太國家,日韓澳印都已加入北約聯合網絡防禦示範中心。未來美國將繼續推動歐亞聯盟體系的聯動,進一步增強北約與印太聯盟體系的戰略互動。

  其三,未來印太“小多邊”聯盟體系更趨向“小多邊+”的形式擴容,以網羅更多國家參與遏堵中國的陣營。“五眼聯盟”考量吸納日本,作為彌補東北亞情報缺口的“第六隻眼”,印度和法國也表示正在考慮加入“五眼聯盟”。美日印澳的“四邊機制”也考慮擴容形成“四邊機制+”,除了東南亞國家是主要候選對像外,甚至考慮將英國等北約盟友納入其中。美英澳近期宣佈將吸收日本加入AUKUS第二支柱合作的談判,未來韓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也有可能根據合作內容尋求加入AUKUS第二支柱的合作,繼而形成“AUKUS+”的新形式。

  美國如何管理聯盟體系,是一大挑戰

  隨著美國印太聯盟體系的發展演變,相關的管理問題與挑戰也在同步顯現。

  一方面,美國對小多邊機制的推動,使得原本以美國為中心的雙邊同盟體系中掩蓋的盟國間的矛盾與分歧逐漸顯現,而這些既有的矛盾可能會影響整合效果。例如,日韓之間因歷史地理等問題存在巨大爭議和分歧,進而阻礙了美日韓三邊機制的深化。

  另一方面,美國對盟國和夥伴國的遠近關係會更加凸顯,一定程度上減弱盟友對美國盟主的戰略粘性,增大了離心力。在美國推動的印太聯盟體系中,根據各國與美國關係的親疏遠近,形成了四個層次嵌套的同心圓體系。核心為美國,向外依次為:第一層級重要的戰略盟國日本;第二層級為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和菲律賓;第三層級為泰國、新西蘭;第四層級為夥伴國和准同盟關係的新加坡、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等。遠近親疏關係立現,引起盟國和夥伴國心理上的不平衡,增加聯盟體系內成員的“安全焦慮”,進而影響與美國的雙邊戰略互信基礎。

  當下,美國的印太聯盟體系仍在不斷的演變和發展,緊密跟蹤其演變的趨勢與特點對于我們能否做出合理戰略預判和應對至關重要。

  中國的南海政策是體現我們如何運用實力,構建和平穩定地區秩序的指標和窗口,也是檢驗周邊政策新理念、新安全觀、新型國際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的重要平台,需要我們保持大局觀和足夠的戰略耐心。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持續在地區內發揮正向作用和影響力,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本地區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以合作對抗衝突、以包容對抗排他,逐步消解美印太聯盟體系的戰略價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