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王強:泉州尋根之旅:傳統文化、名茶與美食的融合

2024年02月13日 23:4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2月13日 23:46

  在十七世紀時,馬爾蒂諾•馬爾蒂尼以如下描述描繪泉州:“泉州位於一片狹長的土地,夾在一條河流的兩個支流之間。這條河流形成了一個深邃的港灣,足以容納中國最大的船隻停泊在城牆之外……泉州主要出口茶葉、糖、煙草、陶瓷和棉布等商品。在這裡,仍然可以看到一座莊嚴而精緻的清真寺的遺跡,這是由阿拉伯商人建造的,是他們常去禮拜的場所。城市北部數英里遠,河的北岸有一個名叫洛陽的地方,經過一座著名的石橋即可到達。”

  泉州作為中世紀中國與西方貿易的重要港口,被阿拉伯人和歐洲人稱為刺桐城(Zayton)。這個名稱在阿布費達的地理書、Rashiduddin編著的蒙古史,以及伊本•白圖泰、馬可•波羅和其他中世紀旅行者的記錄中均有提及。馬可•波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商港之一”;而伊本•白圖泰則讚譽它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海港”。

  歷史文化積澱,泉州德化陶瓷薪火相傳千年,安溪鐵觀音茶依然是享有盛譽的閩南物質文化遺產,是泉州的特產和出口產品。鐵觀音,又被稱為烏龍茶,是烏龍茶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其培育可追溯到1725年至1735年之間,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作為烏龍茶的傑出品種,鐵觀音是中國最具聲望的茶葉之一。在2022年,“中國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列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此外,2022年11月29日,包括鐵觀音製作技藝等六個福建省項目在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意味著,安溪鐵觀音在躋身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後,再度獲得世界級的認可,成為“雙料”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作為鐵觀音名茶的故鄉和製造中心,安溪縣不僅將茶葉發展成為該縣的支柱產業和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還使其成為中國茶葉之都。茶香四溢,茶文化的傳播也見證了閩南文化圈的人文交流與文化傳承。目前在福建泉州、廈門、漳州以及廣東潮汕一帶和台灣,人們仍保留著傳統的“工夫茶”品飲方式,使用陶製小壺、小盅,先用沸水燙熱,然後在壺中裝入相當於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壺容量的茶葉,沖以沸水,此時即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正是“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

  泉州城內匯聚著眾多美味佳餚和小吃,如海蠣煎、麵線糊、泉州春捲、蛋黃粽子等,讓遊人讚不絕口。南洋地瓜與花生也成為閩南泉州小吃和文化的一部分。麵線糊採用豬骨和海鮮長時間熬製的泛白高湯,再加入稍微捻碎的麵線,最後用調製好的蕃薯粉漿勾芡,再加上胡椒粉等各種調料。來自異鄉的飲食風俗最終融入了泉州味道的一部分。千年前,商人在碼頭卸下胡椒,如今成了麵線糊不可或缺的調料;三百年前,南洋歸來的客人帶回了沙爹,被泉州人改良成沙茶醬,成為閩南獨具特色的風味;近代以來,海外華僑帶來了巧克力,朱古力也成了閩南生活的一部分。飲食文化不僅代表一種生活方式,也見證著時代的變遷。著名的新加坡李文地肉骨茶(Bak-Kut-Teh)以泉州移民李文地的名字命名。這家小餐館老闆從泉州永春縣移民到新加坡,借用傳統的永春白鴨湯烹飪方式,用中藥燉煮排骨,創造出這道美食。同時,泉州傳統南音在新加坡湘靈音樂社丁馬成的努力下得到傳揚,成為凝聚海外福建社群在異國他鄉努力拚搏時不捨的鄉音。在海內外福建鄉親的共同推動下,該音樂形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的美食、民樂、藝術品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了多元文化交流與互鑒,也成為海外華僑社會與祖籍地泉州聯繫交流的紐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