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施文志:什麼是「道德」?

2023年09月14日 23:3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9月14日 23:36

  什麼是道德?不就是人性的術語

  有一篇文章《喜歡談論道德的人,往往不怎麼道德》:“道德”二字最早出自《道德經》:“道”者,萬物之奧也;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大概意思是說:萬物背後有規律,順應規律即道德。這是老子的道德觀。

  老子的道德觀以“規律”為核心。孔子表面恭維,背後另搞了一套,以“仁”為中心,以“禮”為手段。為了達成“仁”,所以需要“禮”;為了遵循“禮”,所以崇尚“仁”。循環論證,來回扯皮。

  後來,孔子的道德觀被歷史選擇了,成為正統。一方面因為有利於統治,另一方面因為看上去很美。

  其實很多人說這是什麼“道德”,那是什麼“道德”?其實他們懂個屁?好像慈悲?有些人這樣說“慈悲”,那樣說“慈悲”?其實她們懂個屁?

  《喜歡談論道德的人,往往不怎麼道德》說:道德?特定群體的共有觀念,即群體共識或公共意志。道德是人的虛構。

  道德如是被虛構出來:人人生而追求幸福,於是導致行為,行為生成關係,關係達成共識,共識構成規則,規則講成故事,故事形成觀念。縱觀歷史,“少數人的觀念”必然服從於“多數人的觀念”,並非因為“多數人的觀念”質量更“好”,僅僅是因為多數人的力量更大。換句話說,是因為多數人的拳頭更硬。在中國的話語體系中,這叫做人心向背。

  古希臘哲學認為道德只是手段,儒家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口號喊得久了,道德就成了目的。儒家的虛偽即在於對道德的無條件、無底限提倡。

  很多人普遍愛談道德,特別是那些宗教、慈善團伙,談道德既無需成本,也無需智商,只要有嘴便可。靠著評論他人道德來獲取優越感。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說:高級的道德根本不在乎是不是道德,一心只順應規律,於是成就為道德;低級的道德恨不得把道德寫在臉上,生怕別人看不見,距離道德反而越來越遠。

  道德是一種虛構,同時又是必然。人因渴望秩序,所以虛構了道德。道德被虛構出來之後,久而久之,便理所當然了。

  道德是一種自律原則,不是拿來獲取優越感的工具。最愚蠢最卑劣最無能的人才最喜歡談論道德,否則他們就不知道談什麼了。

  正義、平等、公正也都是虛構,這些都是很重要,因此才會被虛構。但絕對的公平和正義是不存在的。不要覺得自己有多高尚,只是個人而已。

  安提西尼在寓言中寫到,禽獸大會上,當兔子大發議論要求平等時,獅子嚴肅地問兔子:“你的利爪在哪兒?

  不懂得道德不要緊,因為那是術語,不要做了失德事還要跟人說道德?我倒是要看看誰是有道德的人,有誰人知道?不妨說出來看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