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本次泉州申遺項目的遺產整體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構成。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岩造像、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這些古跡遺址分佈在沿海地區至腹地山區,較為完整體現了宋元時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多元社會結構,印證了“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這一主題。
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人稱“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從舉行祈風儀式的九日山祈風石刻、祈求航海平安的真武廟、反映媽祖信仰的天后宮、江口碼頭、石湖碼頭,以及六勝塔、萬壽塔等遺產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及先人對海上航行安全的期望;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反映出當時官方和民間對海洋貿易的重視;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體現著當時泉州強盛的產業及外貿能力;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見證了宋元時期泉州精湛的造橋技術;開元寺、老君岩造像、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則反映出宋元時期泉州的包容性及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特徵。難怪朱熹有感而發,寫下“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方大港,泉州是大航海時代以前人類航海活動的歷史記憶,也是古代東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泉州港的文化遺產與歷史記憶,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世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生動說明了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不同語言的文明形態應該而且能夠彼此尊重、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以史為鑒,尊重文化多樣性和經濟全球化的格局,堅持多極化的世界發展趨勢,反對唯我獨尊、一家獨大、謀求霸權的單極化思維,是人心所向,也是歷史必然。作為世界遺產地的泉州港,為此提供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借鑒。
故此,“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為《世界遺產名錄》,實至名歸!
(2021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