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香港經濟逐漸起飛,與經濟漸入佳境的同時,香港政府大力進行社區改造規劃,作為衛星城巿的荃灣與葵涌迅速地得到發展,接着便是沙田與屯門。一九六七年十一月,獅子山隧道通車啟用,新界與九龍的一些市鎮得到新的發展。而港島與九龍之間的交通,政府作出具有重大意義的建設,便是一九六九年九月一日動工興建的海底隧道,這在當年似乎是神話般的海底隧道工程,從香港島的灣仔穿過維多利亞港至紅磡出口,是二條管道的雙線雙程車道,把香港與九龍的道路連接了起來,從此穿梭往來的多條公共巴士缐路及各種車輛,令港九兩地之間直接往來無阻,也令夜歸客不再在午夜渡輪停駛後望著維多利亞港興嘆!那时候孤陋寡聞,就是奇怪如何能够在海底建隧道讓車輛行駛?
一九七二年海底隧道竣工完成,八月二日由港督麥理浩主持剪綵通車,電視紅星"肥肥"沈殿霞乘坐一輛老爺車,領頭駛過隧道,成為香港第一位使用海底隧道的市民!從此這條香港人稱為紅隧的汽車過海隧道成了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縱使後來再增建了東隧及西隧,但紅隧的擠迫,依然如是。
在海底隧道沒有通車以前,港九兩地之間的交通,除了渡輪,別無他徑。當時有天星小輪,有油麻地小輪,還有汽車渡海輪,每日運載大量的搭客,往返港九,另有離島的小輪,行走長洲、梅窩等地,為香港重要的海上交通工具。早期的天星小輪只有中環至尖沙咀一條航線,由於這航缐兩端的碼頭位處香港與九龍最熱鬧最繁華的地點,因而搭客非常多,尤其到上下班時間,最是繁忙。而且從渡輪上可以飽覽美麗的維多利亞海港,與及兩岸聳立如林的高樓大廈,以致乘搭天星小輪游船河,成了到港游客的熱門行程景點,很多優秀的攝影沙龍作品,也是來自渡輪上的收穫,《國家地理旅遊雜誌》曾把這個行程譽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我也深感贊同,雖然時隔多年,但是這個讚譽我相信依然如是,而且隨著香港的面貌不斷變更不斷美化,這條航線的覌感越是亮麗精彩,無論在白天還是晚上,都令人心神俱醉,讚嘆有加!我也多次在回港時特地到中環乘搭小輪到尖沙咀文化中心,在渡輪上一再回味往日的情景,也輕嘆人事已非的時光。
一九六六年天星小輪的船費是上層頭等收費2毫,下層二等收費1毫,天星小輪曾因為申請加價,將頭等船費升為2毫半,加價五仙,二等保持不變。這次加價申請引致社會普遍的反對,後來更演變為暴亂,是香港歷史上罕見的一次社會騷亂,規模雖然沒有後來六七年的大,但也對當時的政治及社會產生了很大的衝擊,最後被警方鎮壓而結束。帶頭以絕食掀起反加價行動的蘇守忠,反來出家當了和尚。
另一家油麻地小輪,它在北角有個碼頭,往來紅磡及官塘,也有航行長洲及梅窩的離島線。我是北角至紅磡缐的常客,因為阿占太住在紅磡,我住北角,婚前我們交往的幾年間,経常乘搭渡輪兩地往返,今天回想起來,可說是我人生中最浪漫的一段時光,渡輪上的戀情,浪花聲中兩岸的璀燦夜色,歷歷恍如昨天。只是世事如滄海桑田,後來我們重回紅磡的時候,竟然迷了路,連最熟悉的黃埔街也找不到,可見紅磡的變化之大,真令我們想像不到!( 回首歲月 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