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霖:杏埔村民間故事與傳說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4月26日 22:37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鎮杏埔村位于晉江流域金溪南畔,當地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許多帶有神話色彩,有著虛構成分。然而,它們更具鮮活性,其中蘊含著普通百姓們生活的智慧與創造力,更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從而在明面上與潛意識裡影響人性的品德與性情。
民間故事的流傳面較廣,更容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它們包含較多趣味。它們不同于歷史,歷史的文字往往比較嚴謹與深沉,對其熟悉的人較少。它們不同于一般純文學,純文學的文藝性較強,需要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一般的群眾讀者不易讀懂。
可以說,民間故事是普通百姓之間流傳最廣的文學體裁,是學術水平不用很高但千百年來延續不斷且能處處發光的暢銷品,是介于現實與虛構之間,給予人們無數深刻印象的文字形式!
一、兄弟祖
洪天鳳、洪天鸞為親兄弟。傳說,天鳳為福建南安蓬華鎮華美洪氏、洪山洪氏的先祖,天鸞是杏埔部分洪氏先祖。
資料顯示:洪天鸞于鹹淳四年在柳城(豐州)侍御巷(天錫公為官時遷居侍御巷)避居。天鸞生有二子,為:洪璽、洪海。後者失祥,前者始居、開發了杏埔村,為杏埔洪氏始祖。杏埔曾遭兵亂,家譜絕大多已遺失。然而,口傳中,杏埔洪氏曾分居往碼頭洪山、蓬華錢塘、趙塘、浮橋、厝斗等地。
另有史料記載:杏埔洪氏源于河南洪氏十八世遷徙至杏埔地界定居,從而繁衍至今。
是真是假,難以完全肯定,或許兩種說法都是對的,杏埔洪氏為不同時期、不同支脈洪氏之共同聚居地。
另有記載:天鸞的兄弟天鳳,為晉江英林洪氏第九代後裔,而洪山洪氏與華美洪氏祖上為親兄弟,他們之間有著這樣一個傳說:
舊時,天鳳公、天鳳媽肩挑洪山洪氏一世祖與華美洪氏一世祖翻越現今山美水庫所在地的山嶺。在到達洪山嶺時,挑籃上的繩子忽然斷裂。天鳳公認為:籃繩斷了,孩子哭了,那兒就是可以居住繁衍與開拓的好地方。于是,天鳳公便要在那兒定居,但天鳳媽卻不同意。
後來,天鳳媽背著一個孩子繼續向前走,走到了現今華美所在地。天鳳公與另一個孩子則留在洪山嶺定居。
由于天鳳媽走到華美的時候,正是晚上。因為是晚上,所以當地便有了一種說法:天鳳公與天鳳媽“暗斷”,而洪山洪氏與華美洪氏屬於兄弟祖,天鳳與天鸞同樣是兄弟祖。
二、山寨王許仁
傳說,明末清初時期,閩南地區社會動盪,許多百姓生活無著落。當時,杏埔人許仁聚眾立寨。據傳,其下有五座分寨,皆位于各山山頂,規模龐大。縣志載:公元1648年,許仁旗下山寨人聲鼎沸。因影響巨大,從而慘遭清兵圍剿,不敵而退。而今,康美鎮蘭田村的山上建有祭奉許仁的寨王宮,宮後有許仁的石腳印,近處有石古井、黑米、老虎洞等遺跡。
三、神奇白馬
相傳,杏埔有著兩匹白馬,一匹位于寶蓮中學附近9組水稻田邊,另一匹位于杏埔土樓。它們為神聖所化,偶爾會出外逛悠與覓食。如有人驚擾,它們會迅速離開。如可得,它們將會化為白銀。傳說,如用女姓黑色內衣罩住白馬頭部,即可得之。
四、神秘古井
約六十年前,杏埔有一村民想要挖一口水井,其挖到深處時發現土底下有一位活生生的黑人。由于迷信,挖井者趕緊朝裡面投下一杦金戒指,之後把那井埋了大半並祭拜一番。後來,它成了一口淺井,約十五前它被徹底填埋。
五、將軍巡房
村中有一座紅磚石頭房子,地基處原有一座古塔。房子建成之後,據說有數百人看見一位穿著古代將軍服飾腳踏木履的男子騎著高頭大馬,從容的環繞房子轉了一圈,之後莫名消失。村人傳言,那位男子,是房主的一位伯公,在安溪清水巖做將軍,此次回來是為了幫房主給新房辟邪。
六、近代抗匪沉浮記
曾有閩南百姓最為痛恨的大土匪之一“高為國”霸佔泉州長達十年時間,他在1929年12月26日帶領眾多荷槍實彈部下到當年南安縣大霞美、杏埔、麻山焚燬當地民房10多座,槍殺無辜村民4人。而後,在海外眾多華僑支援下,泉州各地百姓奮起反抗,聯合成立了“晉南惠聯鄉難民會”等組織與之進行對抗。
其中,受到高匪深重傷害的浮橋樹兜村民,率先于1921年主動聯絡鄰近深坑、大霞美、都下、杏埔、田後、長福、延陵、下三鄉、過嶺等數十個村落,成立以“保衛桑梓、安居樂業”為宗旨的“晉南聯鄉保衛團”。時年,自願報名的百姓“鄉兵”達200多人,他們大多配備了武器,佩帶著布章以備應時“調動”。
1930年初,高匪對杏埔、田後兩村強派“雙陽天財票”,以武力強行向兩村村民收刮財物,杏埔、田後兩村眾百姓無奈只能以武力抵抗。即時,位于浮橋樹兜的“晉南聯鄉保衛團”派出100多名鄉兵至杏埔、田後增援。從而,那一回他們順利擊退高匪。那是高匪對杏埔、田後(玉田)進行蹂躪的其中一次。
七、體育運動會
1969年春節期間,杏埔村在杏光小學舉辦體育運動會,現場人山人海,果園隊、金浦隊、王宮隊、金山隊、頂堡隊、西山隊、杏埔隊等14個生產隊,及村直企業隊、新體聯(文革時期新體育聯合委員會,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才取消)……等30個隊伍參加了籃球賽,另舉行有乒乓球比賽,男女拔河比賽等;
該運動會的盛景在杏埔村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其時觀眾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在籃球比賽過程,因當時物資奇缺,冠軍的獎品只有一部收音機,亞軍獎品是臉盆、面巾,季軍獎品是一粒籃球。
參賽隊其中有延陵隊和由泉州知青到德化南埕公社插隊的南埕隊。
在過程中,金浦紅衛隊,一人打雙隊,違反了運動會規則,被大會判定取消獲獎資格。當時,金浦隊故意鬧會場,影響很不好。該風波愈鬧愈烈,運動會幾乎無法舉行。在關鍵時刻,延陵隊的人站出來主持公道,運動會最終才圓滿謝幕。
最終獲得冠軍的是:知青南埕隊。
杏埔隊主要參賽隊員有:洪序彬、洪爰閃、洪通平、洪序炮等。
據介紹,比賽過程中,杏埔隊員不夠,便請清蒙人參加一起打球。同時,天空下著雨,球場上灑著粗糠,以防打滑。
八、講古人“吳國師”
1962年至1964年期間,浮橋黃石頭有位名叫國仔的講古師,白天在東邊萬公媽亭排攤,晚上經常到杏埔古厝前講古賺外快。地點設于現杏埔老人會後面(十二柱)二房祖厝與青磚厝前的大(石)埕上。
那時,三年饑荒噩夢已過,萬物復甦,政治氣候較為寬鬆,社員們也希望能夠亨受文化生活,國仔講古便應運而生。當時,去聽講古的男女老少不計其數,場面與後來看戲看電影的熱鬧氛圍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時,大埕中間置一桌一椅一燈(土油類,點煤油)一書一扇,每當夜幕來臨,國仔神采奕奕登場,“七俠五義、小五義、包公案……”等,一場又過一場。國仔口才過人,口若懸河,許多古代人物在他口中,性格鮮明突出,栩栩如生,躍然而出。
石埕上滿是聽眾,至少有三、四十人。
國仔時時講得淋漓盡致,眾多杏埔聽古人聽得如癡似醉。高超的講古技巧,雙方的相互融合,使講古人、聽古人皆與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因而時時扣人心弦,顯得生動活潑。
不知是講古人國仔口藝爐火純青,比今時泉州電視台講古人林賦賦更勝一籌!還是當時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極度貧困,物以稀為貴,當年那講古場面才能那般火爆,那般引人入勝!
直至1964年冬,大兵團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工作團進駐南安,意識形態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之合稱)不容存在,那講古潮流才最終掩旗息鼓,消失不見!
九、搭掠橋
許多人做夢時,夢見過自己如在下梯坎,一下子踩空了,就嚇了一跳。一些人,時而想事情想到發呆,給人快睡著的感覺,忽然有人拍了一下他們肩膀,那些人便被嚇了一跳,著驚了。
用閩南語去形容,此為“搭掠”,是一下子心裡發抖、心顫的感覺。在南安市杏埔村,原有一座小石板橋,名為“搭掠橋”。
民間傳說,清代康熙年間,杏埔八隊(舊街附近)有一座房子,房子正中或是大廳或是深井裡,有一塊天然大石頭,其形狀如同公牛的生殖器。當地百姓稱呼它為:石鋪蛋、牛卵趴、牛公穴。
杏埔先人洪三射,意在破其風水。于是,有一天他特意走到那塊石頭邊,故意不小心在那兒摔了一跤。而後,他對其房子的主人說:那塊大石擋在那兒,佔用了房子空間,讓家居變得不方便,顯得很礙事,不敞亮,不通透,不如把它敲掉!
那年,洪三射有錢有勢。房子主人聽了他的話後,覺得有理,于是便將那塊天然大石敲毀了。他沒想到,由于那牛公穴被破壞了。其家境就一年不如一年,一年比一年破敗。
在近代,有一戶人家搬遷到那兒居住。原本,男主人很有力氣,經常拖板車載石頭,賺了不少錢。然而,自搬遷到那兒後,其家境也開始衰敗。男的中風,後成植物人。女的精神狀態極其不佳。其子女皆未嫁娶。
在那房子附近,原有一塊長石板構成的小橋。雨天橋下有水,晴天則少水或無,人可在小橋下通行。那小石橋構架得不是很穩實,人走在其上,會稍微恍動,且發出一聲石與石碰撞的聲音。那聲音往往使聽到的人心中產生“搭掠”之感,由此且綜合小石橋對面那不祥的地理位置。于是,“搭掠橋”的名稱便由此而來!
十、“牛圈籠”生
“牛圈籠”生,是外村百姓對南安市杏埔村,包含巷頭、過塘自然村每年農曆四月十四做佛生日(節日)的一個別稱。
它的來源民間說法有兩種:
一種為:約清代或民國時期,當時百姓普遍貧窮。四月十四杏埔佛生日那天,部分百姓擺桌宴請賓客時,因為房子小,家中空間不大,于是就將桌椅擺進了牛圈之中,在其內進行宴請、就餐。
另一種是:有隔壁村莊的百姓聽到杏埔村在放鞭炮,知道杏埔又在過佛生日了。那百姓想過去吃佛生日,又怕牛會丟失。于是,他牽上牛想一起到杏埔。然而,牛卻不願意去,原因或許是害怕鞭炮。那隔壁村百姓硬將牛拉到了杏埔。結果,到杏埔後,那牛死了。
此兩種說法,皆似乎帶著歧視。然而,更多的是反映舊社會時期百姓普遍貧窮的狀態。如果不是房子狹窄,如果不是家中伙食較差,那也就沒必要把宴請的桌子擺在牛圈之中,也就沒必要非要過去吃佛生日了。
今時,杏埔村的經濟發展好過周邊大部分村落。村中現有數幢十多層高的私人樓房。巷頭更是建有五幢大型別墅,據說僅其地下車庫就可以擺放上百輛汽車。由此與舊社會時的狀況兩相對比,可見不同時期貧富差別之大!
杏埔佛生日,即是村中王公宮內兩尊王公的生日。他們又名:大公、二公。約明清時期,長廳有兩尊神像遇洪水流至杏埔與玉田交界處。那兒有兩個水潭,一個名為“五蹲池”,另一個為“二公爺池”。那兒後來建有機磚廠,現已廢。傳說,洪水退後,大公、二公的神像擱淺在“二公爺池”內,于是杏埔百姓將他們請至村廟裡進行供奉,從而杏埔村的人丁便越來越興旺,經濟也越來越好!據介紹:大公、二公的姓名為:張巡、許遠,為唐朝著名守城將領。
在唐代時期,張巡、許遠與城中7000位守軍在十個月時間裡,打退城外十多萬敵人數百次進攻,殺敵萬人以上。然而,在城內斷糧的情況下,他們忍痛殺害自己的愛妾、僕童及三萬老幼婦孺,將之煮熟,充當軍糧。最終,城破時張巡、許遠力竭而亡。
“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神靈往往是生前有著巨大毅力之人,從而他們的意志才能更大程度得以傳播、延續,才能成為廣大百姓們的信仰,用于驅邪、避惡、祈福等!
十一、星君信仰
杏光中心小學旁,至少數十年時間裡流傳著“星君”信仰。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洪元回(俗稱“回啊”)是星君在人間、在杏埔的代言人,他負責拿“支”。支,有如大型彈弓,材質為桃木,交叉處有雕刻,類似獅面。
洪元回被上身(附身)時,大都皆用兩腳尖行走、跳躍。
村民在點香上供後,可以向被上身後的洪元回咨詢:疾病如何治癒?家宅不寧後如何平息?等等平常較難以解決的問題。
早年,洪元回已過世。現今,“支”依然還在,且有一把之前用以作法,帶鞘的的鐵劍遺留了下來。
據介紹,此星君由泉州分爐而來,沒有具體神像。其為素佛,敬供時,只需提供素食,不用葷食。
在現今鯉城區江南街道東浦社區,有錦浦宮,其內一樣有星君信仰。其星君姓李,為天蠍宮神,其神誕日為每年六月十五、十月初八。
杏埔星君,神誕日則是每年六月初一。在那一天,當地其所屬角落的百姓,皆會買一些水果等物到其帳前進行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