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洪少霖
白石,經歲月沉澱,有了一份泛黃。紅色大字,不見任何雄偉,只是以平常語氣在訴說一個簡單事實。
許是看它多遍,才覺得它是那般平凡。然而,在方家的解說中,它卻很是特別。《泉州名匾錄》作者陳允敦在書中介紹:其字之美,在于各具形象。繁體字“萬”字如是美女坐規(織布機);“山”字像彌勒(佛)現肚;“第”字如呂洞賓佩劍;“一”字恰似鯉魚吐珠。
四大字,簡單、沉穩,沒有落款。它們曾被誤會成李光地,又或洪承疇所書。然而,據考證卻是黃志遴仿米芾“第一山”三字,補一“萬”字而題寫。黃志遴為明末清初晉江人,丁酉(1657)戊戌(1658)連第進士。資料顯示:福建人在清代經考試後當官者,由黃志遴開始,其在被選吉士、館試、閣試中皆名列第一。其曾擔任國史館編修、侍讀學士、少詹事、湖廣佈政等。
黃志遴是一位富有學問之人,在考試中能連續第一,從而寫就“萬山第一”,想必定有一些意境相融其中。做學問者,往往認真而執著,同時勇于擔當!據介紹:黃志遴為寫一個“萬”字,在練習過程,用紙十萬張,才最終滿意、交付。這讓我想起,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為了給宗親寫一幅賀詞,特意練字半年,而後焚香、淨手而題。
練習十萬次,只為題一字。練習半年,只為題一幅。這是怎樣一種情懷!其中,或有著無數的真誠與虔誠。那是怎樣一種信念?成大事者,在過程中,可是傾入無數孜孜不倦,無數心血汗水,無數刻骨銘心!萬山第一,何來第一?是與眾不同,顯特別高大!或是別緻深遠,顯歲月幽幽!或是超越時空,為神靈居所、神靈化身?或是借泰山之排行之氣魄想要達到某一種目的!
此大概源于後者。“萬山第一”匾,原位于福建泉州東嶽廟口,乃南北通行、泉州往福州大道要衝“大石坊”上方居中之匾,其立于清初。此東嶽廟,又名“鳳山東嶽行宮”,為泉州古城五嶽之一。岳,意為高大之山。東嶽廟正處于清源山脈鳳山山腰。其始建于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坐北朝南,大殿為明代遺留,現佔地面積一萬左右平方米。主祀東嶽大帝等神靈,東嶽大帝為道教五嶽神之一,百姓且稱他為泰山神,亦為泰山化身。在《封神榜》電視劇中,其為黃飛虎,其子為黃天化。現今,每年三月廿八為其誕辰日。在那天,常有遠近各方百姓前去燒香祈福,甚至在沒有疫情影響的年代裡,也常有東南亞香客不遠萬里而至,顯香火旺盛!
可以說,東嶽廟為泉州道教最重要的廟宇之一。在清末及之前,東嶽廟前古道上牌坊林立。由東嶽山望泉州古城,可見紫帽山為古城屏障,東西雙塔下,古東門兩側城牆延綿而去。除了牌坊眾多,當年的鳳山且是墳頭遍佈,曾為亂葬崗。有多少孤魂野鬼,依賴于東嶽大帝的護佑。即有多少人間信仰,虔誠依附在東嶽大帝的靈威之下!
道光版《晉江縣志》載:泉州古城內外先後共有牌坊399座,其中宋坊99座、明坊172座、清坊128座。至清道光十年(1830)尚存195座。道光、同治年間,牌坊數量劇增至200座以上。泉州城內和東門外仁風街便集中了牌坊140餘座。
1926年,東門外仁風街石坊群險遭拆毀。然而,東嶽行宮卻在那年遭受破壞。是年,“萬山第一坊”倒塌,其匾現被收藏于開元寺中。1955至1967年,“破四舊”運動中,東門外至仁風街頭,數座貞節牌坊被公路部門以妨礙通車為名進行拆除。之後,東門外仁風街上的牌坊大部分被陸續拆除。古牌坊構件,部分被泉州文管會收藏在開元寺內,不少精美構件被當地百姓挪作他用,如當作豬圈窗戶等。而今想來,尤為可惜!
近年,鳳山東嶽廟重建山門。白石築成的牌坊式大門上有著“東嶽行宮”四字,那四字下面是更大字體的“萬山第一”。看來,該廟的負責人也是十分在意“萬山第一”之意。嶄新的大門缺少古意,廟中的看守老人告訴我說:此東嶽行宮之大,在全國排名第一,因而稱之“萬山第一”。筆者不好反駁,只好不語。
眾多牌坊,表彰、弘揚的是人間美德。描述、刻記、傳承的是大好河山、好人好事、功勞大義!然而,卻因為各種不同原因,消失殆盡!這可以說是兩種運動,一種是創造與傳播,一種是交替與更新。這或許也可以說是兩種理念,一種是收藏,是提起,是情懷,另一種是捨去,是放下,是無畏。然而,總而言之,依然是破壞居多,依然是世俗居上,此間早有無數文化人士為之扼腕長歎!
“萬山第一”之中的山,筆者認為是“泰山”,其為五嶽之首,位于山東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其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它是古時帝王告祭天庭的神山,素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說法。為何黃志遴要寫“萬山第一”四字,筆者認為其與“石敢當”有著相似作用,有著民間驅邪、禳解的功能。同時,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的清源山位處泉州城之北,是泉州城周邊附近較高的山巒,其“大石坊”為官倡民建之物,清源山脈之鳳山,當年墓葬較多,從民間的角度而言,或陰氣較重,因而以陽氣之“泰山”之“萬山第一”用于協調與平衡。
現今,“萬山第一”石匾位于開元寺西塔附近,那兒有古塔陪伴,有茶花左右,有十多棵櫻花在每年三月以粉紅色的婀娜姿態如約而至!而今,仁風的古街、古道已不復存在,無數墳頭早已遷離,當地早已開發了旅遊名勝景區。明代、清代、民國的繁華被更迭,時代在發展,當地越來越亮麗、整潔的街道及樓房出現在世人眼際。有不同的文明,在時代中滾滾向前,一路上雖有所遺失,然而卻是更加進步,更加豐富多彩!
“萬山第一”有著另一種說法,雖然筆者並不相信,但不妨道來與眾讀者交流。有老人曾說:“古時寺院被稱為‘山’,唐代始建的泉州開元寺為全國最大,因此被稱為‘萬山第一’、‘大開元寺’。現今,泉州開元寺僅約為唐時的三分之一,為當年之北園。”
後面的說法,可作為民間傳說。真正的歷史,值得繼續探討與進一步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