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洪少霖、徐建築
南安洪瀨揚美村曾有一位傳奇人物,姓徐名敲,號銀煌,其家中擁有染布坊與紅糖坊,家境殷實。其十多歲時經常用船隻將自家紅糖、布匹等運往永春進行銷售。然而,其所得之錢卻沒有交予家父,而是用做孝敬師傅,向師傅學習武藝白鶴拳。
一日,徐敲之父厭其不爭,于是拿起一個石秤砣隨意朝他砸去。沒想到,徐敲一個回頭竟用一雙筷子將那秤砣夾住;在一次練習中,其徒手將十二層布料撕開,其一次次暴露其武藝非凡!
其父感覺如此武藝,容易引發各種紛爭,難以傳後,于是早早為他訂親,其親家為洪瀨四都前瑤王姓人家。
在徐敲22歲左右,在豐州北門,在一次打擂過程,他與東北壯漢比鬥。東北壯漢使用尖頭鞋踢中徐敲胸前護心鏡,導致徐敲護心鏡破裂、氣血上湧。徐敲將那氣血憋住,同時拚命握住那東北壯漢兩腿,將其左右撕開,那壯漢當場身亡。然而,那一次他已身受重傷。回到家後,徐敲在地上倒立,命其弟子擊打其身,其弟子不敢過于用力,從而徐敲體內淤血難于排出,導致不久後英年早逝。
徐敲之妻王氏自小家中多有兄弟,其兄弟在習武之時,她在邊房“櫸頭”偷著練習,從而同樣有著不錯武藝。其父為王腰官,字金英,號次恭,別號腰叔,為民間拳師,四都前瑤村人。
資料顯示:王腰官出生于清道光辛卯(1831)年,幼年時曾拜女藝人“狠農姑”學拳,學成後在泉州擂台上一舉成名,人稱 “拳王”。後在家鄉前瑤開設拳館。因目睹家鄉深受虎患,從而組建狩獵隊,為民除害,深受四鄉八里百姓愛戴!
王姓人家聽說徐敲武藝高超,便派出一位徒弟前往揚美進行試探。當時正是陰雨天,那徒弟看到田地裡犁地的徐敲,便向其問路:“請問徐敲的家在哪兒?”
徐敲穿著蓑衣,顯得較為老態。他開玩笑說要給那王氏徒弟帶路,然而當時那牛沒有地方可以拴,于是他便用拳頭一下子打穿上下實心田埂,從而有了一道30多公分的圓形缺口用于拴牛。那力道之大,一下子嚇到了王氏徒弟。
王氏徒弟問徐敲道:請問你是徐敲什麼人?
徐敲再次開玩笑回道:我是向徐敲學習武藝的學徒。
王氏徒弟聽後,便一下子跑回其師那兒,告訴其師徐敲徒弟十分厲害,徐敲定然更加厲害。王腰官聽後,有些不太相信,于是他又想出一個辦法。在臨近其女與徐敲訂婚時,他讓人搬了數個土坯放在厝內天井中,並用水浸泡二、三十個小時,使其外表看上去變化不大,但其結構已十分鬆軟。而後,在那土坯上方擺放兩張只有三腳的椅子。三腳椅,難以讓人真正端坐,此為故意想要為難徐敲!
在訂婚那天,徐敲前往王腰官宅。只見大門兩側等站滿婦女,他不能隨意走動,只能經那土坯前往三腳椅處。他明知那土坯與三腳椅不太正常,但依然勇往直前。正那時,他身輕如燕,用腳尖在土坯上一點,便躍過土坯,兩腳同時著落在兩張三腳椅上。而後,他享用點心。便同樣飛身離去!也正那時,徐敲的未婚妻看到徐敲功夫了得,不由芳心暗許,內心發誓,定要嫁給徐敲。
王腰官得知徐敲在比武中過世,便要阻斷其女親事。然而,王氏女卻甘願守寡,且十分堅持。其父聲稱,如王氏女過門到徐敲之家,兩家將絕不來往。
王氏女依然堅持,于是徐家用一頭公雞代替徐敲將王氏女迎娶過門。而後,兩家不再往來!後來,王氏女收養了四位兒子,以“金、枝、玉、葉”為他們命名(輩分為“守”字輩),其後裔繁衍興旺,至今已傳衍八代子孫、500餘人丁,且大多富貴,大多十分團結與和諧!在民國時期,其後人徐祖家居洪瀨,擁有布店、米行;其後人徐祖圭在廈門輪渡附近豐裕街擁有數十間店面,其一為28號夾板樓。除了廈門與洪瀨,其後裔且分佈于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徐祖利)、印尼、菲律賓、泉州(徐祖贊)等地,且有後人擔任台北警察廳廳長。
現今,揚美村六隊大新厝徐敲故居正中上方有一塊木匾,匾上有四個大字“溫玉寒松”。其形容女子和潤如玉、堅貞不屈,如寒冬不凋之松樹。木匾左側豎排字跡:“欽命提督學院翰林院編修馮為”;木匾右側豎排落款字跡:“(清代)光緒甲申(1884)年臘月徐敲妻節孝王氏孺人立”。同時,另有較小刻字:“後日(以後)子孫不必相欺”。此匾為王氏女堅持嫁到徐敲家後,清廷政府對其的褒揚!
此匾即為此徐族家風家訓。徐敲夫妻的故事,流露出一股堅定意志,同時飽含希望與願望,那是團結、和諧、和睦、相親、相愛。
徐敲有一位堂叔,名德良,為天地會成員,其精通太祖拳及水上漂,功夫了得。其與徐敲關係良好,時常一起切磋武藝。
說到“大新厝”,在當地也稱“頂新厝”,其另有一個故事。有族譜顯示:當地原為王姓居住,那王姓近代且出過舉人。然後,其家門口所掛燈籠卻很奇怪,白日裡顯王氏,夜晚忽然變成了徐氏。王氏在當地人口逐漸縮小,最後不知去處。他們的祖墳在消失時,便位于“頂新厝”。
一段時間後,徐敲的祖輩將那王氏祖墳移走,同時修建一座“王公媽宮”,用于祭奉王氏,並延續至今,每月七月廿八為其佛誕日。而後,徐敲祖輩在原王氏風水穴上修建其祖厝,同時命名“大新厝”。
《儒山人文志》《南安姓氏志》綜合介紹:徐鯉俊(1370-1438),南安揚美人,明洪武癸酉(1393)科解元。黃河水患,其任巡檢使,經年整治,平息水患,十萬災民讚頌。後任寧波經略,欽賜進士銜。洪武二十八(1395),任寧波府正堂(知府)。後,其辭官回鄉,被聘為南安教諭,並著《擷翠集》《問心集》等;徐思,揚美人氏,明成化丙戍(1466)科進士。
揚美,舊名“洋尾”,為內陸溪流與海洋交匯處,取海洋之尾之意。當地徐氏為元代徐達祿後裔。徐達祿與其子徐恭受,由永春水運杉木、毛竹,而東溪放排而下,發現現揚美村一帶有“徐府”“豐軒”燈籠,于是靠岸尋訪,結果在當地卻尋無徐氏百姓。徐達祿與其子商量,覺為天意,于是便在那兒定居,從而開枝散葉。現今,當地徐氏人口達3000多人,海外人口5000多人。
揚美村,原屬四都。現四都土地公宮左側古官道一側立有一方古碑,其為鄉進士欽命總兵贈榮祿大夫武靖萃嚴先生徐公墓碑。碑文介紹明代徐萃嚴,謚號“武靖”,其餘資料尚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