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的塘東是著名僑鄉,全村人口約4550人,旅居在外的僑胞近2萬人。目前,村裡古民居約保留有130多棟,其中不乏有許多華僑故居,蔡本油宅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塘東在央視《記住鄉愁》中亮相,其中便記錄了蔡本油宅及主人家的故事。
僑建大厝 學堂舊址
金井塘東旅菲鄉賢蔡本油在村中建有兩座番仔樓,坐北朝南並列而立。兩座樓房前有寬闊平整的花崗岩石埕,建低矮院牆,既可以用來曬穀物,也可作休憩之所。東邊一座是五開間的兩層小洋樓,建于1922年,佔地1020平方米。樓房是紅磚面牆,底層石砌裙堵、櫃檯角。門前是閩南民居常見“五腳架”,門廊前一列並排8支紅磚方柱,柱頭疊澀,各砌成拱形頂、冠形頂。一入門,陽光便透過方形天井一瀉而下,再深入一步,便是廳堂和後軒。房屋整體格局與閩南古民居大體相似,但從細節處觀賞,它的水刷石、百葉窗、紅磚柱拱廊、簷口的西式圖案灰泥雕和壓簷綠釉瓶式欄杆又與普通鄉村建築迥異,有著許多西方的建築元素。過樑上有雙獅卷草、荷花白鷺、老鼠金瓜等圖案,寓意深遠,可見主人蔡本油獨特的審美情趣。
西邊一座取名“香油閣”,建于1943年,為三開間二層樓,磚石木結構。整體為紅磚鏡面牆,安白石方窗,石砌櫃檯腳與裙堵、腰堵有許多精美雕刻。門聯“茄莧助餐承寵譽,谷梁著說荷恩褒”書寫了兩名蔡氏先輩的勵志典故:上聯指的是宋代理學家蔡元築室西山之頂,以野菜充飢,發奮圖強讀書,成為聞名于世的學者;下聯指的是漢代經學家蔡千秋,幼拜大學者魯榮廣學習《谷梁春秋》,學成之後報效國家的故事。腰堵上刻著兩則格言:“留福與子孫,未必盡黃金白鐲;種心為產業,由來皆美宅良田”“古今來有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稱第一人品,還是讀書”,意在規勸後代子孫不應過多看重物質享受,應當以修養身心、涵養心性為本,以讀書明理、行善積德為要。
“香油閣”是蔡本油支持家鄉教育的重要見證。在廢科舉興新學之際,他與海外宗親成立“教育促進會”,為創建“錦東私立小學”勞心勞力,捐贈錢款。學堂雖然開辦,但許多家鄉婦女仍然上不了學,為讓家鄉女性受到公平的文化教育,他又獨資創建“錦香女子學校”,並讓出這一座當時新建成的樓房作為校舍。
菲島創業 樂善好施
蔡本油生于1863年,早年家境貧寒,已到不惑之年才南渡菲島謀生,一開始當店員,由于為人忠厚,勤快好學,積累了不少人脈。他將日常生活過得節儉,努力存下一點積蓄後,便于1915年開始經商。
經商之初,蔡本油以販賣食用糖為主,由于本錢較少,每次只能販運一包糖。後因信守貨款兩清之約,取得了糖行老闆信任,任憑他以經營需要的數量販運。由于經營得當,講求信譽,蔡本油的生意蒸蒸日上,後創立“錦記糖行”。隨著他的辛苦耕耘,糖行規模日益擴大,在菲律賓信譽日著,終于摘得“糖王”桂冠。短短二十年間,蔡本油便在菲律賓幾個主要城市創立“錦”字號商行、公司十多家,涉及糖廠、麵粉廠、信局、雜貨店、百貨公司、船務行等,這也使他躋身旅菲華僑富豪之列。
在繁忙的事務中,蔡本油仍抽身籌創“菲律賓錦東同鄉會”。為建立“同鄉會”,他在菲律賓奔忙聯絡,籌集經費,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家鄉有公益建設需要,他都會慷慨帶頭捐贈巨資,家鄉西資岩石佛寺便是由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匯聚資金翻新的。他還在“泉圍”公路東營村地段建造了避雨亭,以方便過路行人休息避雨。
除了對家鄉建設的支持,蔡本油對旅菲宗親也非常關懷愛護。為滿足家鄉勞力外出謀生的需要,蔡本油獨資購置“錦興”輪船,穿行于塘東廈門一帶,方便歸國華僑到廈門後直接返鄉,也便利家鄉群眾往返廈門。抗日期間,旅菲鄉親有的失業,有的店舖被掠奪關閉,生活無依,便來投靠他。他都妥善解決安置,負責生活食宿之便,雖然當時他所經營的大部分商行、工廠也受到戰爭的衝擊而關閉,但他仍照常發放工資,照顧員工生活。
薪火相傳 輝耀家族
在塘東眾多的僑胞中,還有一位從蔡本油宅走出去的僑領,那便是蔡本油的侄子蔡文華。蔡文華自幼喪父,八歲的時候由其二伯父蔡本油攜渡至菲律賓留學,他立志向學,勤工苦讀,獲菲律賓黎剎學院商學士學位,精通西班牙語、菲語、英語等多門外語,20歲時蔡本油安排他到“錦記糖行”幫工。既有學識,又善經營,且工作勤奮,吃苦耐勞,蔡文華自然而然受到了蔡本油的器重。1921年日本侵入菲律賓後,菲律賓淪陷,各行業都受到衝擊,“錦記糖行”也不例外。此時蔡本油已年逾八十,于是將一萬餘元菲幣交給文華,叮囑他重整舊業。
帶著復興產業的重任,蔡文華奮發自勵,精心策劃,銳意經營。他親自駕車載貨,銷售至偏遠山區鄉鎮,業務迅猛發展;貨物裝卸,與菲律賓工人共分辛勞,員工衷心敬佩。經幾年拚搏,蔡文華終于成為菲律賓商界首領,他繼承了伯父蔡本油樂善好施、仗義疏財的品德,積極服務僑界社會。他曾任菲律賓錦東同鄉會理事長和菲律賓濟陽柯蔡宗親會理事長,並積極參與發起組織“菲華商聯總會”(以下簡稱:商總),在商總任職前後達24年,所做貢獻頗多。菲律賓國會但凡有不利華僑的議案,蔡文華都領導商總同仁據理力爭。他積極維護華商權益,反對當時菲政府工商部門規定的華僑零售商必須年年登記換冊的規定,最終與之協定:一次登記,五年有效;爭取菲政府稅務部門“稅務特赦”,減少華商企業稅款負擔。
1970年,菲律賓連續3次遭受颱風襲擊,造成數千災民流離失所。蔡文華發動多方捐款,籌資捐建“中菲友誼村”民房,並發動僑界展開救災工作。蔡文華對華文教育也頗為重視,他積極贊助僑校建設,全菲100多家僑校都接受過他的捐款。蔡文華與世長辭後,夫人陳秋玉秉承其遺志,數次率領親屬回國觀光,尋根謁祖,省親會友。陳秋玉還與其家族“錦記”公司積極捐資“錦東教育基金會”,參與錦東學校、錦東幼兒園的擴建,捐資參與修建“錦東家廟”,獨資鋪建錦東環村水泥公路1700米。
蔡本油宅是僑村塘東一座重要的精神地標。如今,塘東村將以保護古宅原貌為主,同步進行主題佈置建設,使之成為塘東村紅色旅遊線路的重要一環,並以此將先賢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無私與家國情懷更加生動、全面地對外推廣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