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逾30菲人仍陷緬加密貨幣詐騙集團(2022-11-29 01:36:00)-移民局長陳辛戈提醒外僑 娛樂場所查身份是假新聞(2022-11-29 01:35:46)-呂宋9省新冠陽性率升(2022-11-29 01:35:32)-車牌限號計劃明暫停一天(2022-11-29 01:35:16)-菲美軍事合作不得不考慮中國份量(2022-11-29 01:35:02)-法長兒子涉毒案 檢察官完成調查(2022-11-29 01:34:45)-眾院通過反打假球法案(2022-11-29 01:34:31)-專家促打加強針防新冠亞變種(2022-11-29 01:34:17)-洪智維洛斯不支持增美軍設施(2022-11-29 01:34:03)-上好佳施學理:抓住滇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攜手共進(2022-11-29 01:33:49)-菲國新聞(2022-11-29 01:32:23)-菲國新聞(2022-11-29 01:32:01)-菲國新聞(2022-11-29 01:31:39)-巴西市菲華防火會新屆職員就職 莊順鑫願傳承父輩精神服務社會(2022-11-29 00:36:28)-育仁中學校友會返校日 校友慷慨捐獻母校助學金(2022-11-29 00:36:06)-百閣公民學校慶祝創校一百週年 林文殊林文誠願百閣成特色優質學校(2022-11-29 00:35:42)- 中正學院三位教師獲 第十八屆「正友木鐸獎」(2022-11-29 00:34:34)- 菲中國商會拉允隆聯合碧瑤分會熱烈歡迎 駐拉瓦格領事館任發強館長領事夫婦到訪(2022-11-29 00:34:05)- 商總林育慶理事長等諸領導應邀 出席第十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2022-11-29 00:33:36)- 菲律濱元龍敦義社總社 菲律濱元龍山總商會 菲律濱元龍關聖夫子殿董事會 訂期舉行就職典禮(2022-11-29 00:33:10)-石獅八中菲校董會復選 蔡三順榮任新屆董事長(2022-11-29 00:30:08)- 旅菲石獅市第八中學校友會複選完竣 蔡榮煊學長眾望所歸榮膺新屆會長(2022-11-29 00:29:48)- 世界貿易中心的Noel Bazaar等待著無盡的節日慶祝活動(2022-11-29 00:29:29)-多樣性中的繁榮:建設和平的全球方法(2022-11-29 00:29:09)-李瑞香逝世(2022-11-29 00:28:44)-曾憲宗逝世(2022-11-29 00:28:27)-施天示逝世 (2022-11-29 00:28:10)-菲股上漲逾1% 披索匯率橫盤整理(2022-11-29 00:27:46)-菲律賓在中國進口博覽會銷售額創新高(2022-11-29 00:27:31)-利率漲跌不一 國庫局授予部分國債(2022-11-29 00:27:18)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 僑鄉傳真

短评:世遗兴亡,为何匹夫有责?

2021年07月26日 10:50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东西问)短评:世遗兴亡,为何匹夫有责?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世遗兴亡,为何匹夫有责?

  中新社记者 陈瑜波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中国福建举行。大会近日通过的《福州宣言》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遗产教育、知识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

资料图:7月14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会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前的雕塑。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资料图:7月14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会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前的雕塑。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设立《世界遗产名录》后,截至目前,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总数达1121项,分布在世界167个国家。但因各国政治上的纠纷、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开放交流机制的障碍,世界遗产仍面临“双重考验”。

  一是多样性的不足。世界遗产的分布很不均衡,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仅有9%位于非洲,且仍有12个非洲国家的数量为零。同时,非洲在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占比达28%。古老非洲大陆背后的璀璨文化在人类文明版图中的“能见度”不够,既因非洲地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也与发达国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话语权有关。

  二是面临传承中断的危机。部分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仍倾向于以武力手段解决纠纷,殊不知,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颗炮弹、一场大火或使几千年的文明结晶化为废墟。国际社会上的政治冲突,不应让自然或文化遗产成为牺牲品。

资料图:7月19日,江苏省南京市,游客在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参观。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资料图:7月19日,江苏省南京市,游客在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参观。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遗产固然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文化的见证,更是全人类的标识与财富,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属性。它昭示着人类拥有共同的过去,活在共同的当下,走向共同的未来。这种“共同”既指空间上的同一个地球家园,亦指时间上的人类文明的赓续。

  守护世界遗产,需要各国在观念上“超越贫富”。上世纪,埃及在51个国家的帮助下成功迁移努比亚遗址,是发展中国家的绝佳案例;在发达国家法国,2019年突发大火的巴黎圣母院的重建仍需向全球征集修复方案,并收到全球34万人捐助。世界遗产的发掘与维护工程浩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单凭一己之力很难使人类的共同瑰宝得到最妥善处置。在对世界遗产的共同开发与保护中,应搭建更多交流对话的平台,从历史、建筑、美学等多个学科寻求文化传承的“最大公约数”。

资料图:3月26日,参观者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参观馆藏三星堆文物“青铜面具”。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资料图:3月26日,参观者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参观馆藏三星堆文物“青铜面具”。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守护世界遗产,需要各国在技术上“跨越古今”。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现代科技为开发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赋能,使古老文明焕发新生机。不久前,在四川三星堆的考古发掘现场,现代科技巧妙开启三星堆“盲盒”惊艳外界。同时,5G、VR等技术的运用使世界遗产“活起来”,与现代生活相遇,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各国间的“数字鸿沟”仍不可忽视,这也是本届世遗大会强调“加强知识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的用意所在。

  埃及谚语说“比时间永恒的是金字塔”。世界遗产是每个国家文明的精华所在,亦镌刻着人类的共同记忆。它既是普通人生活旅游的“打卡地”,亦是政要们出访他国的“首访地”,更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活化石”。因此,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应有一种“世遗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完)

要闻回顾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