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逾30菲人仍陷緬加密貨幣詐騙集團(2022-11-29 01:36:00)-移民局長陳辛戈提醒外僑 娛樂場所查身份是假新聞(2022-11-29 01:35:46)-呂宋9省新冠陽性率升(2022-11-29 01:35:32)-車牌限號計劃明暫停一天(2022-11-29 01:35:16)-菲美軍事合作不得不考慮中國份量(2022-11-29 01:35:02)-法長兒子涉毒案 檢察官完成調查(2022-11-29 01:34:45)-眾院通過反打假球法案(2022-11-29 01:34:31)-專家促打加強針防新冠亞變種(2022-11-29 01:34:17)-洪智維洛斯不支持增美軍設施(2022-11-29 01:34:03)-上好佳施學理:抓住滇發展機遇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攜手共進(2022-11-29 01:33:49)-菲國新聞(2022-11-29 01:32:23)-菲國新聞(2022-11-29 01:32:01)-菲國新聞(2022-11-29 01:31:39)-巴西市菲華防火會新屆職員就職 莊順鑫願傳承父輩精神服務社會(2022-11-29 00:36:28)-育仁中學校友會返校日 校友慷慨捐獻母校助學金(2022-11-29 00:36:06)-百閣公民學校慶祝創校一百週年 林文殊林文誠願百閣成特色優質學校(2022-11-29 00:35:42)- 中正學院三位教師獲 第十八屆「正友木鐸獎」(2022-11-29 00:34:34)- 菲中國商會拉允隆聯合碧瑤分會熱烈歡迎 駐拉瓦格領事館任發強館長領事夫婦到訪(2022-11-29 00:34:05)- 商總林育慶理事長等諸領導應邀 出席第十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2022-11-29 00:33:36)- 菲律濱元龍敦義社總社 菲律濱元龍山總商會 菲律濱元龍關聖夫子殿董事會 訂期舉行就職典禮(2022-11-29 00:33:10)-石獅八中菲校董會復選 蔡三順榮任新屆董事長(2022-11-29 00:30:08)- 旅菲石獅市第八中學校友會複選完竣 蔡榮煊學長眾望所歸榮膺新屆會長(2022-11-29 00:29:48)- 世界貿易中心的Noel Bazaar等待著無盡的節日慶祝活動(2022-11-29 00:29:29)-多樣性中的繁榮:建設和平的全球方法(2022-11-29 00:29:09)-李瑞香逝世(2022-11-29 00:28:44)-曾憲宗逝世(2022-11-29 00:28:27)-施天示逝世 (2022-11-29 00:28:10)-菲股上漲逾1% 披索匯率橫盤整理(2022-11-29 00:27:46)-菲律賓在中國進口博覽會銷售額創新高(2022-11-29 00:27:31)-利率漲跌不一 國庫局授予部分國債(2022-11-29 00:27:18)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 僑鄉傳真

侨乡豪宅背后的故事:不止有钱,还蕴含华侨桑梓之情

2021年02月19日 10:08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中国侨网2月18日电 题:这些侨乡豪宅背后,不止有钱……

  提到广东、福建等地的侨宅,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壕”。

  众所周知,当年许多华侨在海外奋斗,事业有成之后,就会衣锦还乡,在故乡修建住宅,这些建筑花费大量金钱,有些甚至历经两三代人才最终建成,中西合璧,设计巧妙,成为侨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充满金钱味道”的侨宅,还蕴含着华侨浓厚的桑梓之情。

  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有“岭南第一侨宅”之称,其占地2.5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是一座巨大的方形围楼,潮汕地区标准的“驷马拖车”格局。整座建筑层层叠叠,大院套小院,通廊、院落、天井、荷花池等一应俱全!

 

航拍视角下的陈慈黉故居。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航拍视角下的陈慈黉故居。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围楼的主人陈慈黉是有名的大华侨,他开设的陈黉利行,专营进出口贸易,以运输销售大米为主,在中国的香港、汕头,以及新加坡、越南等地均有业务。在陈慈黉的经营下,陈氏家族财富不断激增,潮汕民间流传有“再富也富唔(不)过慈黉爷。”的说法。

  1865年,陈慈黉家族开始回乡建造府邸,历经三代人,相继建起12座宅第。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到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共有大小厅房202间。

  陈慈黉故居不仅面积大,房间多,装饰也十分豪华。仅门窗的样式,就有方形、圆形、拱形等各种形态;门廊和窗套样式又各不相同,既有潮汕嵌瓷,也有西方石膏泥塑;装饰花纹不仅有传统的中式花鸟图案,还有西式的几何图形。许多建筑材料从欧洲等地进口,为了方便运输材料,修宅时甚至从韩江入海口挖了一条小运河直通村口。

 

图为陈慈黉故居的窗户木雕与门廊上的雕花。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图为陈慈黉故居的窗户木雕与门廊上的雕花。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据传说,他家当时专门请了一个负责开关窗的工人,从早起开窗,到关最后一扇窗,就直接天黑了。这座豪宅到底花费几何,恐怕连陈慈黉本人也不甚清楚。

  不过,陈慈黉大兴土木并不是为了“炫富”。陈慈黉回乡定居后,乐善好施,对乡人有情有义,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学校。由他独资创办的隆都前美乡成德学校,是粤东地区最早的侨办学校。而兴建豪宅,本质上也是对家乡的反哺。房屋修建时并无图纸或规划,只听凭主人的口头指示,往往一堵墙、一扇窗,就要推倒重来好几次,进程缓慢,并且把工程都交给乡里工匠,待工人也宽厚。几十年工程做下来,惠及无数乡邻。

  在陈慈黉的家乡,流传有“梅座山下好乘凉”的俗语。“梅座山”的“梅”指陈慈黉之子陈立梅,“座山”即大富人家,说的就是有了陈慈黉家族的关照,前美乡亲都会得到好处。

 

陈慈黉故居。中新社 张浩摄
陈慈黉故居。中新社 张浩摄

  “中国第一别墅”——黄家花园别墅

  在福建厦门鼓浪屿上千余所别墅中,黄家花园别墅最为豪华,被誉为“中国第一别墅”。

  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授牌仪式就是在黄家花园中楼举行。

 

  俯瞰鼓浪屿。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俯瞰鼓浪屿。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这座别墅是印尼“糖王”黄奕住回国后的住宅,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共分为北、中、南三座住宅,呈中轴对称布置。

  整座建筑外装修全部采用洗石子饰面,台阶、外廊的地面,室内楼梯连接的走廊、扶栏等都采用上等意大利白玉大理石,据说仅大理石一项就花去白银20万。

  这座别墅背后,还有一段“扬眉吐气”的故事。

  1884年,16岁的黄奕住因为得罪豪绅,被迫出走他乡下了南洋。此后四年间,黄奕住辗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靠剃头起家。后来,因为眼光敏锐、擅觅商机,黄奕住开始涉足制糖、银行、保险等行业并屡获成功,终成东南亚商界巨子。

 

 资料图:鼓浪屿。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资料图:鼓浪屿。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1919年,黄奕住从印尼回国,定居鼓浪屿。初到岛上,黄奕住看到是在外国列强统治下的鼓浪屿,岛上由外国人兴建的别墅、领事馆更显气派。

  黄奕住暗下决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以盖过岛上林立的洋房公馆,彰显华人尊严。

 

  资料图:鼓浪屿上的红砖古厝与对面的现代化建筑遥相辉映。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资料图:鼓浪屿上的红砖古厝与对面的现代化建筑遥相辉映。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遍寻中外名设计师后,黄奕住耗资百万元修建“黄家花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优美,超过当时鼓浪屿所有的别墅。

  黄家花园别墅一建成,便声名远播。达官贵人,名流豪绅,无一不以能获邀至园中一坐为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期间,当时达官显贵到达厦门必住黄家花园。

  如今,在黄家花园别墅依然能感受到园主的华夏情结:青铜镂雕壁炉、紫檀木博古架、随处可见的瓷器木雕装饰……尤为使人触动的是,别墅内的每个房间里,都悬有镶边明镜,镜框上雕刻着剃刀、须刷、掏耳筒等黄奕住曾经使用过的理发工具,希望以此提醒后人勿忘先辈奋斗之路的艰辛。

  独树一帜的华侨豪宅——开平立园

  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在开平兴建的住宅,工程历时十年,于1936年初步建成。

  谢维立自幼赴美读书,深谙中西文化的精髓。其父亲谢圣泮很早就在美国经营药材铺和商行,并在中国香港设立“佑和办庄”,经营出口贸易、货币兑换等,谢维立长大后也在海外从商。

 

  开平碉楼。陈一年 摄
开平碉楼。陈一年 摄

  20世纪20年代,谢维立回开平兴建立园。立园集传统园林、岭南水乡和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建筑艺术风格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

  园内分大花园、小花园和别墅区三部分,不但有别墅、园林,还有开平最为著名的碉楼,名为乐天楼。

  这座碉楼用水泥捣制而成,碉楼有5层楼高,墙厚约30公分,为方柱形,四周遍布射击孔。碉楼里面的人居高临下,远可射,近可砸,以守代攻,游刃有余。而外面的敌人则无法爬进碉楼和里面的人打斗。

  据开平县志记载,1912年至1930年期间,社会治安混乱,在这样的背景下,谢维立家族也未能幸免,谢维立的堂弟谢钦明就被土匪绑架两次。

  于是家族开始筹划建一居守兼备的新村——庚华村。经家族商议,由谢圣湘带着侄子谢维立、谢钦明回国筹建庚华村。

  乐天楼作为最早建起来的建筑,便成为村中民众防洪水、盗匪的公众避难所。

 

开平碉楼,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风光。冉玉杰 摄
开平碉楼,独具岭南乡村气息的风光。冉玉杰 摄

  随着社会的进步,乐天楼的防御功能已经消失,但其作为历史的印记,却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万里穿云燕,归巢恋旧枝。矗立在侨乡的一座座豪宅显赫的背后,是先侨在异国他乡奋斗的艰苦,也默默记录着海外华侨华人的桑梓情怀,提醒着后人勿忘先辈,砥砺前行。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等;作者:徐文欣;ID:qiaowangzhongguo)

要闻回顾
    友情鏈接